小学科学观察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

张炎祥

福建省连城县新泉中心小学 366214

摘要:观察实验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积极探索科学奥秘。本文以绿色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相关的观察实验,旨在引导学生在观察植物成长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实践、研究

前言:小学科学教学中涵盖了多个学科知识,其内容涵盖动植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在新课改逐步推进下,科学教学结构逐渐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也更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通过观察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以种植绿色植物为载体,通过观察植物成长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满足学生心智发展需求,以科学的角度来认知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1. 开拓植物种植园,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成长过程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中,结合校园现状,教师选择一块空地,作为科学实验示范区,用于栽培绿色植物,为观察实验创造基础性条件。选择示范区时,应考虑土壤是否肥沃以及阳光问题,尽量选择光照充足,土壤优质的地方,确定供水情况,保障示范区可以得到充足的水源。如校园缺少实验空地,则可应用大型木箱或花盆代替。在植物种植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设置实验组和对比组,给予两组植物相同种植条件,如光照、土壤环境、温度等(便于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其次,如需传花授粉品种的作物应尽量紧邻种植,如植物属于藤蔓式植株,则应尽量选择靠墙位置,便于搭设爬架;另外,应根据植物特点进行分类种植,如耐旱植物尽量不要和喜水植物放在同一位置或同一花盆中种植。植物种植作为科学观察实验的载体,学生以直接观察获得科学知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例如:小学科学课本中,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植株成长情况,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鼓励学生每天将观察情况记录下来,对比植物阶段性发生的变化,通过拍摄照片、录视频等方式,直观认识植物成长变化,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细微点发现植物变化,使学生了解植物种植技术以及植物成长需求。通过科学观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收获知识,体验成功[1]

  1. 选择性种植植物,便于学生更好观察

在选择种植植物种类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如观察期较长的实验,可选择向日葵等植物,如需要不易采集植物,观察植物种子传播途径,则可以选择凤仙花等植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相应植物品种。另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种植的品种,如藤蔓类植物,适合采摘实践的植物,如瓜果类植物,根据种植条件及观察实验需求选择品种,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变化。开展科学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向学生提出引导问题,使学生可以找到观察的重点,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从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例如:小学科学观察实验中,在讲解植物与天气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设置引导性的问题:植物晴天光照充足时的成长状态如何,如阳光过于充足,植物是否会被晒蔫;在阴天下雨时,由于雨水冲击,植物是否会受到影响;如天气寒冷,植物是否会被冻死,植物的根茎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问题设置,学生可以找到探索的方向,在观察植物成长中也会更加细心,对植物习性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在理解植物与天气的关系时更加透彻,根据天气情况的不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问题,提升学生责任感,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2]

  1. 观察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兴趣特点设计实验内容,确定观察实验的项目,尽量选择生活常见现象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了解生态平衡问题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担当。如在栽培植物过程中,可能会在植物根茎处发现昆虫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种类,了解虫子的益害,有的虫子可以松弛土壤,促进微生物生长,给予土壤养分,对根茎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有的虫子所产生的粪便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料,改良土壤状态;但一些虫子可能啃食植物根茎,给植物带来很大损害,对植物成长造成威胁。一些植物叶子掉落后,可以通过微生物分解成为养料,为植物提供充足养分,并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循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为直面观察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对科学现象的分析也更加透彻,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有所提升。除此之外,通过观察实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3]

  1. 做好问题引导,提升学生观察水平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和辩证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品质,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逻辑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由浅至深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氛围中,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验证质疑,从而学习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使科学教学按照计划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例如:小学科学实验中,在讲解季节和气候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各个季节气候情况,使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之后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科学知识问题:冬天时的静电现象比夏天频繁,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知识积累,对问题进行分析。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科学观察实验,利用丝绸、毛皮等材料,在木尺上悬挂两只充气气球,将气球与丝绸、毛皮进行相互摩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在问题引导下,学生注意力被吸引,全身心投入到观察实验中,了解静电现象,并深入思考,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1. 加强观察中的合作,树立团队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往往需要几位学生共同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意识,认识到个人努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推进科学实验的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在相互探讨中了解知识,观察科学现象,学习他人优点。

例如:通过种植果树,学生观察果实在成熟后会掉落在地上,这一现象蕴含了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观察与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引力作用,为日后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再如在空中抛掷苹果,苹果运动轨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自动的下落?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向空中抛掷不同重量的物品,感受抛掷所需力量以及抛掷的高度,合作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对知识研究的见解。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对于培养学生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小学生可以正确认识科学现象。以植物种植为载体,学生可以观察植物成长过程,了解科学知识,满足求知欲望,掌握植物种植技巧,认识植物生长习性以及问题。学生观察、照顾植物过程中,责任意识增强,对生态平衡了解增多,综合素养一定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致礼.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2019.

[2] 刘薇.小学科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新智慧,2021.

[3] 魏春凤.解读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求知导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