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浅谈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

闫红宾

河南中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的经济化建设逐步加强,城市化的步伐也在不断深入,我国的建筑工程的事业版图在不断地变化和开展。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革新和发展,相对应对于工程结果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在这样的改革进程中也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新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目前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出发,分析和预测未来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能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保证建筑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将安全性放在首位,通过优化设计不仅可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整体建设质量,将合理的材料用在合适的位置,提现建筑的效能,延长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可通过优化设计及时发现原来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改正,此外还要通过合理的受力计算与分析及时发现受力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处理。

1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在当今社会的实际应用

1.1 混凝土的相关结构检测
  在整个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所有环节中,混凝土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承载重量的关键支柱,因此混凝土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也占据主要的地位。在真正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首先是钻芯法,通过采用就地取样取材的方法,在混凝土的样本中随机取样,得到检测的样品进行相关的系数和参数分析,能够真正发现这一批混凝土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的取样方式对于原材料本身造成了伤害,导致建筑的破坏,但是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取样过程中就要保障取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于本身建筑结构的破坏,就能使得检测技术顺利开展,起到检测技术所要发挥的作用。

1.2 对于砌体的结构进行检测
  由于本身建设的特点估计,很多时候砌体的结构稳定性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而且本身由于砌体的重量和体积比较庞大,如果出现质量的相关问题,就会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产生巨大的安全危害和难以挽回的身体隐患,严重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恶劣。所以砌体检测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相关检测不单单考虑到本身对于结构和材料的质量的尺寸的要求,一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十四厘米的砖作为砌体比较长江,在建筑中使用的范围较为广泛,而且质量也较高,一般采用原位轴压法能够把结构检测的相关参数都能检测出来,另外,有的地方还采用了对砂浆的本省强度的检测和判断来计算砌体的相关结构的参数,从而进行分析和检测,还有的利用相关的公式和系数的衡量以及回弹的方法的应用,还有砖体的年份来推算出砖体的具体强度还有相关的使用年限等。

1.3 钢结构检测
  目前对于钢结构的检测技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接口的稳定性以及形变的程度,是否具有防火涂层还有钢结构的尺寸规模是否符合系数的需要。目前钢结构的检测技术不断革新,样式也在不断地拓宽,对于超声波的相关利用,通过射线进行检测,把钢结构的相关的参数通过检测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但是由于钢结构的本身优点在我国刚刚被挖掘出来,所以应用的时间还不算很长,所以对于检测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有很大的进步空间[1]。

2 影响检测的因素
  2.1周围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温度对水泥构件的早期强度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环境温度对水泥材料的凝结硬化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高时,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迅速,当温度低时,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缓慢,因此适宜的温度对水泥的强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的标准规范中对检测时的材料养护的环境条件有严格规定,例如水泥试验环境要求:试验用的试块在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应该稳定的保持在20℃±2℃的情况下,并且其相对湿度也应该大于50%。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才能有效的减少系统误差。
  2.2 加荷速度的影响
  在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规定和标准,对各种建筑材料有不同的加荷速度的规定。例如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检测过程应该使用连续的、均匀的加荷速度,并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每秒为0.3~-0.5MPa,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每秒钟0.5~-0.8MPa,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其加荷速度应该为秒钟0.8~-1.0MPa。假如检测人员在实际的试验检测工作中为了尽快的完成材料的试验检测任务,随意的增加其加荷速度,将会使试验检测的结果失去真实性。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3.1工程主体内容检测
  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内容的检测可以进行频率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管路机械,使其原有的频率同活塞中的频率区别开来。在将活塞和气柱频率与原有频率进行区别时,要对管路的柔软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避免管路中因转弯和共振而产生频率。此外,需要安装支架的地方应该安装防震动的管路支架,并在防震动的管路支架之间体现出工程对这一操作最小距离的要求。为了避免因机动组运动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管路的铺设也应该紧贴地面,在缓冲管的进出口需要安置非常牢固的支撑架。


  3.2抽样检测的预防措施
  在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中,在降低抽样检测的误差对检测结构造成的影响的同时,还要明确检测中的工作重点,建立质量检测管理机制,全方位协调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中,材料的质量检测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在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时,材料的检测工作一定要细致到位。
  3.3质量检测的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对于项目外观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与项目部件的尺寸精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方面首先包括对混凝土、裂纹等外观工程的检测,建筑工程项目的外观检测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和方法,从而对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是对于结构质量的检测,加强监督力度对于质量检测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所以首先要建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监督小组,在检测人员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以及检测结果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质量检测的进度和检测结果的精准度,监督小组的工作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性,促进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降低经济的损失,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一般采用的是随机取样的方法来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根据抽样主体结构的检测结果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工程主体的结构的质量,所以在主体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方面,要合理地选择取样的容量,来提高测评结果的可信度。在取样的过程中,抽取样本的比例要根据工程的规范来确定,一般抽样的容量超过建筑主体结构的10%时,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发展越来越迅速,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质量检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提升建筑物整体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也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此,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结合多个参考文献分析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最后探讨了质量检测方法在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具体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阶段,其应用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霞.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15,(8):97.
  [2] 张庆瑜.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及发展现状[J].工程技术,2016,(5):129.

[3]朱秀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166.
  [4]程燕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J].居舍,2018(30):8.
  [5]韩斌,祝文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J].河南科技,2018(1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