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构建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中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构建探析

童明婷

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摘要: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必须加快建立相应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后者的导向功能。其中在职业教育学段,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应当强调“职业性”的特点,通过尝试构建中职学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可以实现评价内容的具象化、结构化、简单化,从而适应该学段下不同类型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构建


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的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后者不仅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指挥棒”。劳动素养需要在具体劳动教育实践中进行培育和考察,在职业院校学段中就是要通过构建科学的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1. 中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内涵简述

苏联的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是最早提出“劳动素养”的人,在他看来,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需要有极高的劳动素养,这也是所有人的毕生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劳动素养的途径,而劳动素养的提高则是劳动教育最终目标的呈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下称纲要)里面,劳动素养可以通过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来得到阐释,即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及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这也与檀传宝(2019) 提出的广义的“劳动素养”不谋而合。2019年,刘向兵对劳动素质有了一个更为细致的定义,在他看来,劳动素质除了包含分析、理解、评判、生产和创新方面的素质,更需要能够从劳动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价值理论和伦理等方面,有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判断。2020年,徐洁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的认知中,会把劳动素养分成劳动技能和劳动心态两部分,比将其完全放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能力、劳动情感、劳动理念、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思维,这些全都属于劳动素质范畴。在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的国家政策文件中明确劳动教育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相应的对劳动素养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职学校学段劳动教育的开展区别于其他学段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的渗透引领,因而劳动素养强调要加强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会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学生在实习实训等仿真场景中参加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劳动素养培养上不仅强调学生职业劳动技能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代表的劳动精神的培养。通过分析,本文探讨的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及劳动价值观五个方面内容,其中劳动认知表明学生掌握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下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知应会以及对劳动本质的认识; 劳动技能和创造都归属于劳动能力范畴,也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且在实际劳动过程中,能够针对性做出创新,以解决劳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劳动精神表明学生实际劳动中体现的精神面貌,包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维度的培育培养; 劳动价值表明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和对劳动伦理的遵守程度。正是因为遵循了人来发展规律,才会从上述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就是为了让劳动素质能够从理论向实践眼神,让这个研究能够更加彻底。

  1. 中职院校学生劳动评价指标构建

  1. 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的确定

在评价劳动素养的时候,会有四个不同的指标,分别是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和习惯、劳动精神,这四个指标也可以被称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指标。其中,劳动知识和观念都属于劳动认知的范围内,在劳动中,需要将劳动最伟大、最光荣、最美丽、最崇高的理念牢记在心。劳动知识要求通过参加劳动课程、劳动实践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知识和了解劳动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劳动技能和创新属于劳动能力范围,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更需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具有创新思维的劳动方式,从个人或者集体的角度入手,实现整个劳动。劳动创造要求具有科学精神,愿意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和具备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意物化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顾名思义,包括习惯和品质,如果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就能够自觉参与到各项劳动中,凭自己的双手完成这项劳动,如果能够拥有良好的品质,就能够又好又快的完成劳动任务,将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发挥到极致。最后,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都是劳动精神的典型,二者都是值得称赞的精神品质,但二者也存在区别,工匠精神要求具有较强的规范意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具备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专注品质意识,劳模精神则需要时刻具备主人翁意识,热爱所有的拉动,并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放在突出位置。只有充分做到上述的几点,才真正让劳动素质获得提升。

(二)劳动素养评价指标的分类运用

不同劳动教育类型对劳动素养的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要注意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分类运用,既体现该学段特点同时,又满足不同劳动教育类型的要求。(1)日常性劳动教育类型。职业院校通过开展文明班风、文明寝风等日常生活劳动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该劳动教育类型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素养,应侧重考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中的劳动习惯维度。(2)服务性劳动教育类型。职业院校开展服务性劳动教育包括校内外各种公益服务性劳动,如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志愿服务、挑战杯等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上述服务性劳动中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公益服务,做到服务社会和他人,培育社会公德,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在进行劳动素质评价的时候,需要从劳动品质和创造的角度进行考察,让这个劳动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1. 结束语

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迫切要求和当务之急,涉及不同学段和类型的劳动育人目标实现。在中职学校学段,构建本学段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应准确把握劳动素养总体目标与“职业性”特质,本文遵循上述思路初步构建了一套具体可感知、可操作的评价指标,接下来将在本单位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接受实践检验并进行修正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05): 47-47.

[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144-144.

82-84.

[3]顾建军.加快建构新时代劳动素养评价体系[J].人民教育,2020(08):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