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土地整治工作的创新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加快土地整治工作的创新思考

朱云峰

淄博市临淄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省 55400

摘要: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土地的效益最大发挥出来,从而使国家的粮食产量得到增加,进而保证国家的粮食储备可以在特殊时期不受到影响。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在传统形式的政治策略上面进行进一步改进,通过这些形式的改进来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最终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作;创新策略

1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由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只有较短的发展历程,尚未完善构建管理机制,这样不仅使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效果得不到保证,也会影响到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如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由于理论依据较为缺乏,导致有较多漏洞出现于土地预算、风险评估等环节,使土地整治工作与实际情况脱节,造成了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

1.2忽视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落实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以有效补充原有的耕地产能指标,确保耕地产能指标更加完善准确,但是,根据项目的落实情况可以看出,由于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效果缺乏重视,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特别容易出现撂荒与弃耕等现象,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严重影响土地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为了防止出现此类现象,要求相关部门加强日常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果。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效果缺乏足够的重视,会给项目的后续实施带来严重影响,为了避免出现此种现象,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土地整治项目架构,找到项目落实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妥善的解决对策,在提高项目落实效果的同时,避免不规范管理。由于土地整治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故有关部门还要根据原有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运用先进的管控理念,找到既有管理方案之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做好相应的弥补工作,不断提升该项目的运行水平。

1.3整治管理规范化不足

土地整治项目具有较长的管理周期,通常在1~2年左右,这样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将会显著弱化,影响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导致一系列漏洞问题的出现。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部分人员对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足等,造成整治管理规范化不足,严重地影响到土地整治管理的效果。

2土地整治工作的创新策略

2.1建立合理的土地整治组织领导机制

为了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步伐,首先建立专门的土地整治领导机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求各级政府成立专门负责土地整治的领导小组,由当地的政府选择合适人选出任组长,其他分管负责人出任副组长,而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农业局、财政局、水利局、监察局以及审计局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责任是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解决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的问题,以及研究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中的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问题,从而解决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其次是落实好土地整治的责任制制度。也就是说,应该建立各级政府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责任制,将土地整治任务完成的具体进度作为每级政府工作效果的一项考核内容;此外,还应将各级领导小组成员所承担的责任明确细化,落实到个人,例如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政策、技术以及业务等指导工作;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一些项目用地承包权的管理或者种植用地改良的技术指导工作。

2.2加强项目实施效果考核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完毕后,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综合评价,通过加大考核力度,对原有的评价系统进行完善,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双重体现。例如,政府有关部门要对项目周围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评价,用建立所有权清单,找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进行科学评价,为后续的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了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果考核结果的公平性,针对考核人员要加强资质管理力度,考核人员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之后方可允许其上岗,针对考核不达标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考核人员可以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通过加强项目实施效果的考核力度,能够提升项目进度管理水平,要求考核人员结合项目进度管控目标,对进度管理计划进行考核,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与意见,但优化项目进度管控体系,确保最终的考核结果更为精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属于民心工程,在实际考核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全面落实各项政策,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根据不同项目的运行状态,科学选择验收方法,遵守行业规范要求,确保项目稳定运转。

2.3优化项目过程管理内容

首先,严格管理招投标环节。通过招投标机制的科学引入,能够高效协调项目建设资源与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切实提升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管理水平,要科学应用投标报价评分体系,全面调研与考虑投标单位的报价、设计方案、信誉度等方面内容,评选出最佳的投标单位。同时,要严格监督与管理评标过程,将公平、公正的原则落实下去,禁止围标、串标等不良现象发生。其次,引导群众深度参与。通过引入群众力量,可促进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助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相关部门需大力宣传土地整治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帮助广大民众切实认识到土地整治工作的价值,进而激发其参与欲望;另一方面,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需构建畅通的交流机制,对群众的建议广泛征集和采纳,系统整理之后,调整规划设计方案内容,促使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得到增强。最后,做好后续统一管理工作。土地整治项目顺利移交后,需将后期管理维护机制构建起来。一方面,相关部门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专业管理队伍科学组建,依据制度要求科学保护土地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管理维护实际需求,将人力、财力等资源充足提供过来,避免影响到各项管理维护工作的顺利落实。

2.4不同类型农用地差别化建设的整治标准机制

建设一些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农业生产对气候的要求是非常大的,因此制定这样的措施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稳定产出,而且也是我国现阶段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对于进一步保护农业耕地、节约土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充足、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建设具备高标准农田的任务。但是,因为我国的耕地在地域上的分布差异比较显著,同时还受到水分、热量以及地形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高标准农田都可以被建设成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对于不同的地区或者是不同的地块,在开展土地整治时候的标准要求应有不一样的规定,最终开展差异化整治。例如,在我国的某一地区,对一些较为平坦并且集中连在一起的面积在300亩以上土地进行基本改造时、可以通过比较全面整治使其能够达到具备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的高质量农业耕地,可以将这些地方建设成为具备高标准的基本农田。而对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耕地进行整治,不断强化其周边生态保护以及生态修复工作,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对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科学治理以及治理后的土地合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种草、治理边坡、补充水源养林、修建农田水利以及平整土地等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果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例如,做好生态建设工作、加强项目实施效果考核、提高项目的实用性等,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得到良好落实,减少土地资源损耗。

参考文献:

[1]戴金焕.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247-247.

[2]赵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砖瓦世界,2019(16):166-166.

[3]何昱.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机,2019(15):2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