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减少脑梗死并发症以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舒适护理减少脑梗死并发症以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杨学英 徐碧芝 刘晓玲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617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抽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关键字】舒适护理;脑梗死;并发症;日常生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会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痴呆、继发性癫痫等症状,还会引起脑疝、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主要采取手术、血管成形术和溶栓药物治疗。该方法虽能够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进展,减少梗死范围,但是由于治疗周期较长,有较高的复发率,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导致依从性差。常规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控制病情发展,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得不到改善,预后较差。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本文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22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8岁,平均(63.4±4.5),文化程度:15例小学以下水平,20例初中水平,13例高中以上水平;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7:21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39岁,平均(62.8±3.6)岁;文化程度:13例小学以下水平,19例初中水平,15例高中以上水平。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告知患者关于脑梗死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正确用药,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完成基本生活护理,注意患者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按时复查等。

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常因脑梗死引起的失语、偏瘫、头痛、痴呆等症状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温柔、真诚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中疑虑并及时解决,指导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组织病友间多分享疾病经验,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性格、文化水平、治疗情况等,根据患者自身差异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可以发放一些疾病防范手册,通过ppt或播放视频的方法,将疾病的相关知识传递给患者,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指导患者进行记忆、语言等健康训练,加快恢复认知功能。(3)早期康复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卧位或坐位,保证脑组织供血正常,家属协助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例穿衣、洗漱等,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翻身,每1-2小时翻一次。早期介入良肢位的摆放可减轻及抑制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发展,可有效防止关节变形,保持关节功能正常。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开始进行被动或者主动的肢体锻炼,刚开始可以进行床上训练,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当患者可下床时可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如短距离行走、简单动作伸展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休息要规律,克服不良嗜好,日常睡醒时静卧5-10分钟再缓慢起身,防止立性低血压形成脑血栓。

1.3评价指标

  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压疮、血栓、继发性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证明护理效果越好。

  2. 统计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判定: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价, 量表总分为30分,24分以上是初中及以上水平,17-24分为小学,小于17分是文盲。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40分表示重度依赖,41-60分表示中度依赖,61-99分表示轻度依赖,100分表示生活完全能自理。

1.4 统计学方式

两组以SPSS21.0实施处理,n表示定量资料,运用x2检验,(`x±s)表示定量资料,t检验,两组对比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压疮

血栓

继发性癫痫

发生率(%)

观察组

48

2(4.1)

1(2.1)

1(2.1)

4(8.3)

对照组

48

4(8.3)

3(6.3)

4(8.3)

11(22.9)

X2





3.871

P





0.049


2.2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与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x±s)

组别

例数

认知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8

13.5±2.1

19.2±2.5

31.4±3.3

24.9±2.5

对照组

48

13.8±2.0

15.7±1.8

31.5±3.2

18.8±2.7

T


0.717

7.871

0.151

11.485

P


0.475

0.000

0.881

0.000

3结论

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偏瘫、头晕、昏迷等,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此病常伴随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3]。临床上常用手术、溶栓等方法治疗脑梗死,虽能控制病情发展,但是对患者创伤性较大,治疗周期长,会诱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易产生消极、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工作,来提高治疗效果。舒适护理是人性化、全面的护理方法,主要根据患者不同的需求指定的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舒适护理主要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和护理;通过对患者答疑解惑,打消患者的担忧,提升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通过饮食、运动及日常生活的指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即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由被动到主动,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使患者的肢体和肌肉尽早活动,避免僵硬或者萎缩。本研究中,对脑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舒适护理干预后,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石晓银.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13):169-170,173.

[2]朱晓丽.舒适护理在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6,11(3):1346.

[3]李静,姚冉,于莉燕.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1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