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多层螺旋 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解析

赵永伟

四川福森特司法鉴定所 四川成都市 610041

【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解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6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三组,一组为对照组(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一组为观察组(20例,通过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另一组为实验组(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之后对这三组患者的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诊断方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诊断方式,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损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但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对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解析
脊柱损伤,在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的过程中始于较为常见的症状。在脊柱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单层螺旋CT的诊断具有局限性,很难诊断脊柱损伤的具体脱位情况和类型[1]。而多层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以及图像处理功能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中。相关资料显示,磁共振成像也是具有较强效果的检查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在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的过程中,但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对于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的等级鉴定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6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三组,一组为对照组(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一组为观察组(20例,通过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另一组为实验组(20例,通过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其中,对照组有男患者和女患者各10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5.23±3.12)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12例,高处坠伤8例;观察组有男患者9例,女患者11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3.15±2.24)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10例,高处坠伤10例;实验组有男患者8例,女患者12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4.21±2.36)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9例,高处坠伤11例。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首先采用我院统一的多层螺旋CT仪器进行检查,其次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扫描,采用低剂量的扫描形式,最后建立多平面冠状位、矢状位以及周围等多方位和角度来展示患者脊柱损伤的实际情况。

观察组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采用我院统一的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增强扫描的冠状位和矢状位序列,并采用扎喷酸葡胺作为造影剂,层间距:2mm,层厚:6mm。

实验组通过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联合诊断的方式,就是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诊断方式相结合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分析三组患者的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并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3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2、结果

分析三组患者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结果,见表1

经过诊断后可知,对照组中脊髓损伤的有5例、软组织损伤的有10例、韧带损伤的有6例、神经根损伤的有4例,椎弓骨折的有3例,椎体骨折的有3例;观察组中脊髓损伤的有8例、软组织损伤的有12例、韧带损伤的有9例、神经根损伤的有6例、椎弓骨折的有1例,椎体骨折的5例;实验组中脊髓损伤的有10例、软组织损伤的有14例、韧带损伤的有10例、神经根损伤的有8例、椎弓骨折的有4例,椎体骨折的有6例;实验组的诊断方式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诊断方式,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患者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结果(%)

组别

例数

脊髓损伤

软组织损伤

韧带损伤

神经损伤

椎弓骨折

椎体骨折

对照组

20

5

10

6

4

3

3

观察组

20

8

12

9

6

1

5

实验组

20

10

14

10

8

4

6

χ2


5.25

10.34

2.35

2.64

2.10

2.8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在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脊柱损伤的过程中,大多借助多层螺旋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这两种诊断方式均具有很高的诊断精准性,但两者诊断方式仍存在差异性,多层螺旋CT检查可减少运动伪影,所获取的信息可重建多方位的骨折信息,但无法直接将脊柱损伤情况进行显示;而核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多方位成像和分辨率高的优势,但对脊柱的骨骼显示效果不佳[3]。所以将这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可以相互弥补单纯诊断技术的不足之处,从而为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提供有效数据参考[4]。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对脊柱损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但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对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冬梅. MRI联合MSCT对脊柱损伤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6):847-848.

[2]杨娜,王和平.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对比[J]. 浙江创伤外科,2019,23(04):830-831.

[3]欧阳兆旭.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鉴定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5(36):138-139.

[4]郑军,张雷,高源统等. 脊柱外伤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5(29):86-8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