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分析

罗艳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进行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原因的分析,通过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继而实现有效措施、可行性策略的临床推广。方法:随机抽选100例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重症疾病的患者,实施数字分组法划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后,有效实行常规化护理干预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重症治疗有效率,多角度展开院内感染原因的分析,准确评估不同护理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加强针对性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普遍低于对照组。结论:必须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重症监护室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护理人员也要深入可行性策略的总结研究,想方设法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确保重症监护室诊疗工作的有序推进,方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医疗卫生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护理分析

引言: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收治病情危重的患者。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抵抗力较弱、免疫力低下,疾病治疗的过程当中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导致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治疗难度明显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全面渗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持续改进不足之处,不断降低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应用有效对策,直接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最优化的护理效果。具体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后,开展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势在必行,强调护理干预的面面俱到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特意将1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选为了研究对象,分析了院内感染的原因,总结了有效的护理对策,仅供其他的护理人员参考借鉴。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符合重症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并且符合重症监护室相关的治疗要求。有效实施数字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2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8±2.01)岁;分为实验组5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6±2.74)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有效实行常规化的护理干预,监测患者重症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验组则以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来为患者们重症疾病的快速康复提供多重保障,操作流程如下:

1.2.1 做好特殊感染患者的床边隔离,实行护理操作的同时应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加强自身防护至关重要。按照规定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合理安排家属探视时间。每天进行病房卫生管理,定时开窗通风换气,进行患者使用器具的严格消毒,避免病毒细菌的广泛传播。

1.2.2 贯彻落实七步洗手法,注重强化“三管”预防,分别于置管前、中、后及时处理感染相关因素,展开有效评估,尝试爱心护理。还要加强患者们的耐药性防控,针对性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用药情况的变化。通过分发消毒液,方便医生、家属等人员接触患者之前可以进行很好的手部消毒,配合穿好隔离衣物,不断降低感染风险。坚持分类消毒处理的原则,统一处理废物,进行垃圾的妥善存放。

1.2.3 必须体现重症监护室各项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专业性,保证每一环节的护理操作均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加强患者的导管护理、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等,及时清理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适当地抬高患者床头,第一时间反馈患者异常情况,由医生做出专业判断后展开有效的对症处理[2]

1.2.4 注意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详细记录颜色变化、量的变化等。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从中发现问题,随时准备开展抢救工作,并且实现良好的护理配合。需要安抚家属情绪,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家属们对于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共同给予患者语言的鼓励,有效实施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1.3 观察统计

进行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统计,以及重症疾病治疗效果的比较,应用SPSS 22.0这一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及时处理,计量资料实施卡方检验,并以百分数表示,当p<0.05时组间结果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以及实验组重症疾病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统计,可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呼吸道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3(6.18%)

4(8.07%)

1(2.45%)

8(16.70%)

实验组

50

0(0.00%)

1(1.82%)

0(0.00%)

1(1.82%)

χ2


3.100

3.096

3.077

3.074

p


<0.05

<0.05

<0.05

<0.05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中实行常规化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操作后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22(43.93%)

16(31.75%)

12(24.32%)

38(75.68%)

实验组

50

40(80.11%)

7(13.90%)

3(5.99%)

47(94.01%)

χ2


5.141

4.752

4.925

4.978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主要原因为:第一,患者的实际病情较重,自身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较长,必须展开各种侵入性操作,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侵入性操作的风险极高,因此引发了严重的院内感染。第二,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不规范、无菌化操作不合理等因素影响下,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会有明显升高。第三,滥用抗生素致使重症监护室患者机体正常菌群失调,可能出现二重感染,导致疾病治疗难度越来越高[3]。相关人员的感染防范不科学,使得不同环节的诊疗操作、护理操作均存在着感染隐患。针对性加强院内感染预防护理势在必行,应用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可行性策略等,继续探索有效途径,助力患者快速康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晓伟.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针对性护理[J].全科护理,2020(07)35-36.

[2]李佳慧.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4)100-101.

[3]谢娜.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J].饮食健康,2019(0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