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的德育创新教育“线上德育”不缺位,学生成长不延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2
/ 2

疫情背景下的德育创新教育“线上德育”不缺位 ,学生成长不延期

康谊坤

北京市 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更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是一个生动的德育大课堂,为有效降低疫情期间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影响,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停课不停教,老师们利用网络平台做起了” 网络主播”,学生虽然没有回到学校上课,但我们的德育教育丝毫没有松懈。

我们在特殊时期落实着特殊的育人工作,尽管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尝试,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始终没有改变。在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教育的同时,各校引导广大师生把灾难当成教材,把困难当磨砺,把原本面对面的教育工作转向了线上德育,开展了线上升旗、线上班会、线上讲堂,线上表彰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真正体现了线上德育不缺位,学生成长不延期的教育新尝试。

一、依托少先队教育阵地,让情感教育不缺失

疫情发生以来,少先队员们通过电视机网络了解到很多为疫情奋战的工作人员们,感谢国家的积极应对,感谢钟南山爷爷,感谢医护叔叔阿姨,感谢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先锋工作者们,他们是这场战“疫”的英雄,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楷模,值得每一位少先队员的感恩和敬仰。通过活动增强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少先队员感悟生命的真谛、体会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少先队员不仅在家中,借助抖音等手机软件录制“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新冠肺炎病毒介绍”、“抗击疫情小贴士”、“手语加油操”、“自编抗疫小舞蹈”等与疫情相关的微视频。还在家中通过书法,绘画,手抄报,感谢信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抗“疫”先锋工作者的敬意。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表达这个特殊时期产生的情怀。进而贯彻停课不停学的教育宗旨,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少先队员的情愫,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发挥,培养少先队员良好个性的发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开启分段式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采取分段式的教育活动,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品尝活动成果。养成教育是我校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工作,在特殊时期鼓励学生读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做一件小事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教育工作。孩子们每天都会在班级群分享自己的作品,群内的老师、同学积极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将优秀学生作品上报学校德育处。德育处定期组织一次云表彰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更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通过各完小推荐评比出阅读小达人133人,书法小达人105人,劳动小达人140人。通过小达人的评选活动,更加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实实在在的把这次疫情当成最重要的德育教材,使其终身受益。

开展体育教育,为健康成长助力

体育运动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疫情受阻的大门。自接到学校“停课不停学”活动要求后,我校体育组以居家线上视频教学为抓手,率先规划运动指南活动推进表,明确分工与项目,组内教师通过编排、录制、后期制作等方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居家锻炼方法,把“停课不停学”活动落在实处。让学生在疫情期间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切实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使广大学生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与此同时,潞小的学子们不忘己任,家长也积极响应,在严格执行居家隔离的同时,跟随学校发布的居家运动指南认真练习,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家校共建的良好效果。

四、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

2020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校少先队结合 “劳动课程”建设,开展“家务劳动我能行”系列活动。学校结合各年龄段队员的特征,制定活动周计划,分别从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两方面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队员以简单劳动操作为主,中年级队员以劳动技能培养为主,而高年级队员则更多的是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辛苦,更懂得感恩与回报。如:在自我劳动方面,低年级学生能自己刷牙、洗手帕等,中年级学生能自己梳头、洗澡、洗小件衣服等。高年级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洗外衣、毛衣等衣服。活动期间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家务劳动“星级评比”活动。大队定期会在班级群、网络平台上展示队员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经验,并颁发家庭劳动之星,评选家庭劳动小能手奖,不断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培养劳动意识,在劳动的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增强对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的敬畏之情。

五、加强家校合作,助力学生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没有家庭的协助教育,学校教育是办不下去的。”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目标和要求上的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家校之间需要相互支持与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实现教育效果。

居家学习,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将线下教育转为线上教育,将群体在校学习转为个体居家学习,家长从幕后支持走向正面管理,这一教育模式的改观,不仅家长不适应,教师更是心存质疑。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有高有低,长期此类教育模式会不会出现好学生越来越好,自理能力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呢?一大堆的问号在心中徘徊。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庭的成长环境,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孩子的成人成才都会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家长整体素质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疫情期间,我校鼓励家长充分利用家长学习平台,积极参与家长课堂的学习,吸取案例中的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统一思想认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家校教育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协作、共同促进、共同育人,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

六,特殊时期,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

特殊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缓解学生特殊时期居家学习产生的心理焦虑和不安,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六年级毕业考试和学业质量评估产生的压力,我校积极向全体学生推荐由教委小教科录制的心理健康辅导微课,确保学生在疫情期间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特殊时期,学校不光只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家长的心理健康也会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会定期甄选家长课堂中推送的优秀讲座、案例分析,向广大家长朋友们推送,鼓励大家在案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助力家庭教育。

本次线上德育工作,我们还组织班主任参加了《后疫情时代班主任工作的破局之道》、《让生命发生改变》两次班主任线上论坛活动,论坛中专家的金点子对我们线上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抗“疫”路上,我们将五育并举、突出重点、实践体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展德育工作,用智慧和行动将文明传承。愿开学之日,我们如约相见时,都将是一位满怀感恩之心,心怀家国之情的好少年!

作者简介:康谊坤,小学德育主任, 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