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3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王吉宇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十中学


摘要:问题学生是指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落后者。它们有许多缺点和缺陷。再加上他人的偏见,他们往往自暴自弃,这是学生中的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强,问题学生由于各方面较差,批评较多。比如,家长的训斥、同学的挖苦,还有一些老师的“另眼相看”,让他们自卑自弃;他们有很强的叛逆心理。由于对他人的蔑视,问题学生的言行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的”,向老师反映情况是“背叛朋友”。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要重视感情和忠诚。在日常道德行为中,言行不能统一。本文就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引言:问题学生的形成虽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有关,但更直接地与教师的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有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教育学生的平台。通过道德和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定的思想素质,全面提高思想境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内容单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特别是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和帮助,是推动校园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我国目前还处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这个环境中,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对于学生文化课成绩比较重视,对于学生品质以及思想意识的提升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现如今信息技术化的环境中,灌输式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教育教学模式的落后,使得课堂变得没有生机,学生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较低。这样一来,学生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内涵不能形成自身的主观意识,学生对于事情的发展不能保证正确的观念,问题学生的思想意识得不到较好的纠正,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2、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律的认知程度不够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对孩子过于地宠爱,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学生对于道德和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对于谦让友爱没有过多的认知,对于一些法律常识也没有储备,这会使学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安全等没有一定的概念,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能谦卑有礼的对待他人,对于他人的优点不能进行积极地学习,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素材导入课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入新课程对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十分重要。有些教师在介绍新课程时只使用浅显的语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处于对事物强烈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把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或事件导入到新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时,这一节的重点内容是富强创新。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过去做一个对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现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对比。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电脑、电视、手机等通讯交流工具,人们的交流速度十分缓慢,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较慢。在经历过创新、改革之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地增强,很多高科技产品也被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上课前,老师通过两两对比的方式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式的教学能够将新课程的教学重点进行生活式的举例,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

2、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生活情境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现如今的学校中,每个教室都有了一定的信息设备,老师在对学生教学时,可以选择使用这些设备,对学生进行教学。“互联网+”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的新颖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程度就会进一步加深,对于学生相关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互联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从网络资源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视频解读等,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眼界,使其形成较强的课堂体验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相应的情境进行联系,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利。

3、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共同进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教学方式,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挑选出相符合的实践性活动。在进行实践性活动中,学生进行多人组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的学习,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可以在很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4、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融入情感教育

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于身边新鲜的事物会感到十分好奇。因此,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以及学生身心发育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促进其正确发展观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人生当自强》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收集一些合适的案例,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安排相应的展示和讲解环节。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女排的故事,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坚毅不屈、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在这中间能够看到中国女排永不服输的精神状态以及思想意识,认真训练,克服自身短板的情境。在这之后,中国女排获得了成功。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道德标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

5、在课堂的导入过程中引入情感教学

在课堂中进行传统式的教学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思想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引入情感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品味生活》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不同环境下的生活品味,有迪拜生活的奢华、拉斯维加斯赌场的各种形式、农民工工作场所、白领工作室、养老院的老人生活、海上渔人生活等,以这些不同画面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描绘出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对自己想要的生活进行一个详细的描绘。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表述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 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组织学生结合身边的各种生活进行讨论,认识和厘清自己的生活兴趣,了解对高雅生活品位的追求。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而不是实施评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实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3]

6、尊重学生,学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很多的老师在进行班级教育时,时常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让学生觉得难以接近。初中生正处于学生时代的叛逆期,对于一些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以及人都会很抵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自身的沟通工作以及安抚工作。对于学生出现的叛逆情况进行及时地了解,了解到学生对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满意或是不理解的地方,对这些疑问进行一一的解答。

很多的老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是对于一些基础较差、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的学生,通常会出现一些语言上的暴力行为,挖苦学生、嘲讽学生等,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的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不仅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上都留下了不好的影响。在八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些学生出现了“脱节”现象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及时地分析。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的保证自己的态度是处于一个较为中立的立场上,认认真真的倾听学生的想法,从中发掘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其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并对其进行监督。

7、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共同进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教学方式,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挑选出相符合的实践性活动。在进行实践性活动中,学生进行多人组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的学习,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可以在很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8、布置生活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进行一定的课堂教学之后,老师也可以对学生布置一些相对应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消化和整理。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将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让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确保这些知识能够为己所用,同时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注,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之处,积极制定较好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对问题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从根源对学生进行纠正,半年关注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兵.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问题学生转化策略[J]. 考试周刊, 2018, 000(089):124-124.

[2]宋怀俊.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和"问题学生"谈话的技巧与要领[J]. 收藏与投资, 2017(4).

[3]王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