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几处可否改进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1

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几处可否改进的探讨

宋军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石溪中学 614400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物理教材,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广大师生心目中,教材具有圣经、圣旨一样的神圣地位。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正在使用中的八年级物理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教科书中,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材第12页,图1.1-3,截图如下,甲图显然是正确用法,这也是人们测量长度时的普遍做法。

60e520385d6c6_html_17604f2df8661022.png

60e520385d6c6_html_89d16a0c5e0c25b3.png 是刻度尺是有厚度的,甲图的用法就不符合“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的论述,隔着这一厚度,刻度线就没有紧靠了,必然加大误差,或许这已不是误差,而是错误了。

这不是吹毛求疵。事实上,

早就有如图a这样的选择题大量出现

在考试中。如果把教材作为标准,就该选B,但正确的是A。这必然会给教师的讲解带来麻烦,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混乱,“书上说的会错吗?我们还能相信谁?”

所以笔者认为,教材中还是用图a中的A作为插图较好。

2、还有教材第20页配图中的汽车速度表。老式的机械式表在现在的汽车中已经相当少见了,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而且问题在于这个速度表没有0―20的刻度,表示静止的0速度也没有。试想一下,前面就是悬崖了,赶紧刹车,停止运动,低头一看,速度居然是20km/h,这一点是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360e520385d6c6_html_9982f43a1f0fbc21.png
、第49页图3.1-3,截图b。很容易误导学生从温度计没有刻度的背面去读数。要仔细看,才能看到视线是延长画到了刻度处。

我查了一下书的版次,是2012年6月第1版。而2012年5月第1版的教材,用的是图d,只是把玻璃柱上的刻度从左换到右,学生按图照做,应该就不易出错了。这仅仅相隔一个月版次的书,作出了这样的调整,难道这其中有什么深意?

类似的问题还有117页图6.3-1,对量筒读数,连延长到刻度的虚线都没有。我找量筒来试过,从图上量筒的刻度线偏左来看,视线应该从正侧面往后面偏一点读数。此时,由于水附着层对光的漫反射,看不见水面附近的几个刻度线,完全无法读数。如果能改进一下,把眼睛和视线画到正对刻度的一边,应该就不会误导学生了。

460e520385d6c6_html_88a4f757ce7eb873.png 、第93页图5.1-10,是课后一道练习题的图,注意:入射点和折射后的出射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但不符合实际。球面镜折射后,入射点和出射点是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的。

在此题中,把相应的光线延长,

光路完整后,得到我在原图中画的图f

符合实际的折射光线①③和原图的折射

光线②④根本不会重合。

这道题要想有符合原图的答案,恐怕只能在甲图中先画个凸透镜,让光线适当会聚后,再画个凹透镜,折射光线才能和②④重合。如果答案是这样,那就太难了,只能让学生哀叹:“物理套路深,我还是回农村。”

5、教材115页例题。这道例题的书写格式,难以作为物理计算题的参照规范。理由有这么几点:

①这道题在解之前已经有了分析,解题过程中又作了太详细的说明。学生考试时,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写这么多的。

②此题解法分为求体积、求质量这两步,加上简要的解释说明,用三、四行即可书写完毕。但本题用了十四行。其实可以在公式后直接代数据得答案。因为现在正规考试用的答题卷上的范围框不算大。如果题再难点,步骤更多,学生写错再涂抹一点,答题框是肯定写不下的。

③体积公式用V=l1l2l3显得有点随意,物理中的路程用S,是不是也可以写成V=S1S2S3 呢?甚至写成V=xyz可不可以呢?其实,学生小学就熟悉了约定俗成的数学体积公式V=abc或V=abh,没必要在物理中又重搞一套。我在正规考试后的阅卷场上,已经多次见到阅卷老师们为“该不该在物理计算中写数学公式、怎样的公式才算对”,争得面红耳赤。很多老师干脆就只认V=l1l2l3才是正确的,因为官方教材中就是用的它。

如果教材格式规范,大家有了参照,这样的争议就会少很多了。

以上所说的5点问题,或许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套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说,物理教材就像一座辉煌的殿堂,如果有几粒灰尘,殿堂依然辉煌。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尽点绵薄之力,扫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