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浅谈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技术要点

李 晶

山东铭远建安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目前,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功能随之增多。地下室是现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易出现渗漏现象。为了提升地下室防水效果,应对防水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从而为人们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建筑工程地下室渗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要求、技术要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

引言

作为建筑物的基层结构,地下室防水始终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大难题。造成地下室渗漏水的原因很多,比如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到位、材料使用不当等。这些问题的大量出现,进一步加重了地下室防水施工的难度。因此,必须根据地下室漏水部位及形式,找出渗漏水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防治,才能提高防水效果。

1地下室防水材料的选择

在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防水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该工程中,地下室防水卷材采用的均是反应型防水卷材,该卷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隔离膜、维罗朗交叉叠压膜高分子片材、CPS反应黏密封胶。其中,CPS反应黏密封胶是核心成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该成分可以与现浇混凝土或水泥凝胶发生反应,形成反应密封层并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基层开裂变形对防水卷材的不利影响,使得防水效果更加持久。反应型防水卷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预铺反应型防水卷材,另一种为湿铺反应型防水卷材。在施工过程中,预铺反应型防水卷材直接接触混凝土垫层或砖模,接头处充分发挥沥青基的自黏性,交头宽度通常保持在80mm以上;湿铺反应型防水卷材施工过程中,需直接在基层上铺贴素水泥浆,接头处充分发挥沥青基的自黏性,交头宽度通常保持在80mm。

2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技术要点

2.1卷材湿铺

铺设前同样要将基层表面施工垃圾彻底清除干净,保证基层表面平整,并用高标号聚合物砂浆将砂眼、孔洞等修整完善,保证基层无空鼓、无开裂、无浮浆、无积水。按照2:1的比例配制水泥素浆,高温天气或基面比较干燥,可加入适量建筑胶粉。水泥素浆配制完成后视基层平整情况刮涂水泥素浆,通常素浆厚度在2mm左右,过厚会导致开裂,过薄则会影响粘接效果。刮涂时要注意压实、抹平,保证刮层的平整度。防水卷材涂满水泥素浆后抬起一端回翻铺贴于基层,注意铺设过程中要用刮板由中间向两边刮压排出空气。下一幅卷材对齐基准线,并与上一幅卷材可靠搭接,搭接宽度至少在8cm左右,铺贴下一幅卷材时要注意长边搭接,撕除上下层防水卷材搭接处隔离膜,用水素浆铺搭接边。铺好防水后至少晾放1d,通常温度越高晾放时间越短,高温环境中要注意做好防水层的遮盖,避免高温曝晒。

2.2做好地下室防水基层表面施工

在进行地下室工程基层表面施工时,应控制好基坑位置地下水位,同时做好找平工作,保证地下室施工防水能力。当出现鼓包、松动等现象时,应进行及时处理并降低隐患。完成基层处理工作后应进行淋水试验,将试验结果作为依据找到较薄的位置并利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进行防水卷材铺设时,应与地下室实际结构相结合,保证所选卷材符合工程要求,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2.3侧壁防水施工

在侧壁防水施工过程中,完成基层处理以及水泥浆的配制以后,开始刮涂水泥凝胶,根据基层平整度,黏合剂刮涂厚度一般保持在1.5~2.5mm,并且要严格控制刮涂的宽度,通常情况下,要比卷材的长边和短边各宽出300mm。然后在基面上合理地铺贴已剪好的卷材,撕去隔离膜后,既要在墙面铺设防水卷材的位置刮涂水泥凝胶,也要在卷材黏结面上涂刮水泥凝胶,由2个施工人员将卷材放在待铺的墙面位置。在搭接相邻卷材时,采用平行搭接的方式,上下卷材的隔离膜需要在卷材长、短边搭接时揭开,严格控制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搭接宽度,长边一般为50~80mm,短边一般为80~100mm,完成搭接以后,利用水泥凝胶进行密封。为了使卷材完全贴合在墙面,还需要利用软橡胶板,通过刮压卷材排除其中的空气。

2.4面漏治理要点

针对面漏这种大面积渗漏情况,本工程决定采用YG-I型防水剂进行治理。按照配合比内胶凝材料3%~5%用量掺加YG-I型防水剂。施工要点为:①在搅拌机内掺入适量的防水剂和水,随后添加其他拌和物,拌和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②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控制砂浆防水层厚度20mm,涂抹时,要分2次完成,每次厚度在10mm左右。③待完成施工后,需进行洒水养护。

2.5做好施工缝处理

(1)设计环节。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应保证施工缝节点设计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设计多个防水施工方案,并利用检测数据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地下室施工缝防水施工时应以防为主,并将排水施工作为辅助,保证所选技术的经济性、实用性,满足施工标准。(2)施工环节。为避免因防水施工缝位置混凝土密实度较差引发渗漏问题,施工缝位置模板施工时应保证支撑点的牢固性并保证封口的紧密度,避免出现跑浆、漏浆等问题。

2.6加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按照相关设计标准、施工规范等对混凝土的细骨料等级、砂粒细度模数、含泥量、粗骨料级别、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进行检验,普通混凝土可能只需要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而防水层的混凝土材料还必须进行抗渗性试验,按照配合比准确称量各配料,保证配合比达到施工标准,满足抗渗要求。合理配筋,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及整体性,保证混凝土厚度,以提高其抗渗性能。此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掺加外加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预防混凝土早期裂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施工缝,采用连续浇筑;根据施工量、施工进度准确计算混凝土用量;如根据设计要求浇筑过程中需要保留水平缝,可以采用钢板止水带改善止水效果。如果需要在原有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则要做好原施缝的处理,彻底清理杂物,凿毛表面,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完成混凝土的施工后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可以采用浇水覆盖养护或蓄水养护,无论哪种养护方法养护时间至少在两周以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异在15℃以内才能够拆除模具,过早拆模会增加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机率。养护完成后铺设防水层,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室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避免地下室漏水问题的出现。文章分析了防水材料的合理选择、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最后提出了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对策,以使地下室防水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满足施工技术要求,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文.道路下穿隧道工程防水施工与质量控制[J].新型建筑材料,2019(2):81-84.

[2]邹焘.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9(2):105-106.

[3]曹建明,占贤旺.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6):46-48.

[4]孙中林,赵彦磊.ZLB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在复杂地质下防护工程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9(20):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