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妥善面对有抑郁症或有自杀倾向的问题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中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妥善面对有抑郁症或有自杀倾向的问题学生

黄芳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那陵小学,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生抑郁症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因为抑郁症而出现厌学乃至自杀的倾向,如何面对这些学生,解决这些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扰,就成为了当代中小学班主任备受关注的内容。鉴于此,本文从导致中小学生抑郁症或自杀倾向的原因入手,提出班主任教师应对这些学生的建议,希望能在根源上杜绝各类悲剧产生,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抑郁症应对

前言

“杭州某小学生因受到教师批评而爬出窗外意欲轻生。”“浙江某中学生因与父亲发生口角而跳江身亡。”这一桩桩惨案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更向中小学教师们昭示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小学生面临的“头号杀手”,系统、有效的心理教育干预更是迫在眉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该无忧无虑的中小学生饱受抑郁症困扰呢?班主任教师又该如何面对这一问题呢?下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中小学生出现抑郁症或者自杀倾向的原因

所谓抑郁症,究其本质而言时一种集中在情绪层面的病症,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抑郁障碍,是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心理疾病。在这一疾病初期阶段,很多人并不会有明显的患病感,很多人只会感觉持续性的心情低落、悲观厌世,但随着这一病症解决,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就会愈发严重,更有可能会出现暴躁、妄想乃至自杀等威胁他人或自己的情况。就以往有关抑郁症的研究来看,造成现代人抑郁症问题频发的原因大都时因为一些突发事件刺激、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所导致的,一般情况下,抑郁症中的消极情绪不会自主消失,只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越发严重。

随着最近几年社会对抑郁症关注度的攀升,中小学生抑郁症群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中小学生出现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常见的不良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以及同学关系等等都可能会诱发学生表现出抑郁症的症状,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这一问题,那么学生这一情绪在长时间得不到纾解的情况下就会逐步由影响学生基础功能(如失语、动作僵硬、成长停滞等)发酵为自残、自杀等恶劣行为,不利于学生成长。所以,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正确的面对抑郁症学生,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抑郁症的“牢笼”就成为了当下很多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妥善应对学生抑郁症或自杀倾向的方法

结合以往面对抑郁症学生的经验,笔者建议班主任教师在面对抑郁症或自杀倾向学生时尝试使用如下3方面方法,以期实现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突破抑郁“牢笼”的目的。

(一)从自身角度出发,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班主任作为他们成长、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将积极、正向的形象、态度传递给学生,学生才能在模仿班主任的过程中探寻到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的方式方法,进而逐步从抑郁症中脱离出来。比如,在后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在根源上杜绝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意蕴的行为,将更多爱心、耐心融入到班级工作中去(譬如,在以往教学中很多抑郁症学生在班级中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可控的行为举止,这时教师就应该将更多爱心、耐心以及包容心应用到与抑郁症的沟通中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帮助他们理解自身的差异,强化他们的内心同时引导他们有目的性的抵抗不良的行为举止、习惯,以此帮助抑郁症学生通过强大自身抵抗抑郁症的侵扰),以此为抑郁症学生营造更公平、公正的氛围,在源头上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坚定他们抵抗抑郁症的信心。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对抗抑郁症的方法

不同抑郁症学生的致病原因也大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班主任面对抑郁症或有自杀倾向学生时,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致病原因出发,在了解学生致病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设计“抗击抑郁小计划”,借助这一计划以更科学的方式面对学生抑郁症问题。比如,在实际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的一个角落设计“班主任,我想对你说”活动,随时随地让学生在活动角落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相对班主任说的话,并由班主任教师在受到信息后一周内做出答复,借此这一方式深化班主任与班级学生间的沟通,解决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误会,在根源上消解学生的抑郁情绪。

(三)从家庭角度出发,多维辅助学生突破困境

家庭作为导致很多中小学生抑郁的关键,只有解决了学生家庭中可能存在的“致抑”因素,才能确保这一环节班主任工作的效果。由此,在后续班主任面对中小抑郁症学生时,教师也应深化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学生家长一起共建能够环节中小学生抑郁情绪的方案,以此从多元角度辅助中小学生成长,在源头上规避抑郁症对中小学生成长带来的隐患。比如,在后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应用微信、QQ等即时沟通平台与学生家长针对学生近况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抑郁症治疗的阶段,辅助学生抑郁症治疗各项举措的落实,以此帮助学生、学生家长尽早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还学生和学生家长一片美好的明天。

结语:

综上,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从事教育工作最专业的群体,只有中小学班主任意识到抑郁症对中小学生的危害,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到学生的情绪波动,才能最大程度上削弱抑郁对学生成长的威胁,减少学生因抑郁而选择自杀的可能。所以,本文围绕上述原因和方法进行举措说明,希望借助上述举措能为班主任教师面对抑郁症学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汪琳. 正确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J]. 记者观察,2018(9):103. DOI:10.3969/j.issn.1004-3799(s).2018.09.086.

[2]侯晓丽,程宏. 用爱融化那包裹你的壳——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挽留一名抑郁症学生的教育案例[J]. 考试周刊,2018(20):184.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20.168.

[3]肖松. 抑郁症,被漠视或误解的隐形杀手[J]. 家长(上旬刊),2020(3):6.

[4]肖云飞.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合[J]. 情感读本,2019(32):7.

[5]周涌. 浅谈对青春期抑郁症的认识[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