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回访”提高家访育人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让“回访”提高家访育人实效

夏建军 江泽波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325011

摘要:家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家长期望等,促进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的重要手段。家访也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近年由于社会交通环境等日益复杂,考虑到教师家访途中的安全,学校对家访工作的推动力度有所减弱。

关键词:家访 回访、德育实效

家访工作的确任务繁重而辛苦。正是因为辛苦,家访才更不应流于形式,不应让教师的奔波白费,而应想方设法把家访工作做细、做实,提高家访的实效。自2020年4月以来,学校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我全程参与了家访工作,并在家访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抽空对学生、家长、科任教师进行了“回访”,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一、对学生的“回访”

这次家访学生分散、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按时完成家访任务,及时掌握学生及其家庭受疫情的影响,及时了解疫情期间学生在家的学习、心理波动、家庭受疫情影响等情况,家访时间不仅安排在周末,也会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去较近的学生家家访。这加快了家访的进程,但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家访时学生不在场,不知道老师和家长之间聊了些什么,尤其是一些在校表现欠佳的学生会误以为老师去“打小报告”,从而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这不利于后期师生交流,学生会对教师的教导产生心理防御。这种情况,教师家访回来后,在第二天的课间、自习课等时间及时抽空和学生聊一聊家访的情况,谈一谈和父母聊了些什么、父母对他有何期待等。学生对家访过程、详情有了了解后,会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更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对工作的认真,学生会卸下防御,这些都有利于后期师生和谐相处,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施予积极引导。

本次家访结束后,我抽课间、自习课等时间对班上的学生全部进行了一对一的“回访”,与他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谈,分享了自己家访感受和期望,学生整体上有较为可喜的变化,不少学生学习动力更足,上课发言更积极,我所教的科学作业完成情况进步尤为明显,科学课堂上学生的眼神更加聚精会神。张、徐、林等同学变化最为明显。这几位同学,家庭情况都不算好,父母上班都很辛苦,很希望他们通过读书能够找一份好工作。家访结束后,我给他们分析了父母背井离乡拼搏的不易,转达父母的期望,指出了他们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供参考的改进策略。其中,徐的母亲所在公司受疫情影响裁员,失去工作,徐同学内心非常焦虑,影响了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慰徐,赞扬她能够替父母着想,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然后通过谈心让她明白作为初中生现阶段替父母分忧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担心自己,能够安心做事。作为学生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要相信父母,他们的事情一定能自己做好。经过2次开导,徐同学逐渐放下心里包袱,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二、对教师的“回访”

家访后会将学生的特殊情况给本班科任教师反馈,这样教师就能够看透学生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能够更好理解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多一些同理心,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所使用的语言能够更贴近学生实际,而被学生接纳。家访结束后也会根据学生实际,分别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给他们改善学习习惯、树立理想目标提出新要求。家访后的一段时间是发挥家访育人效果,帮助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不仅班主任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的积极微小变化,及时表扬,也需要本班科任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访谈、课后作业、测验等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并有针对性施予教育措施。通过“回访”科任教师,多与科任教师沟通,班主任能更全面了解学生动态,教育措施会更加及时和有针对性。

陈同学最近给人感觉总是做出一些古怪的动作。经过家访了解到,这次疫情期间,他的家庭发生了较大变故。父母年前离婚,后来父亲因病住院。对于一个初中学生而言,这样的变故是难于承受之重。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明白了他的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都是合理的心理诉求。家访回来后,我第一时间和他谈心,并将他的家庭情况告诉我们班的科任老师,让他们多关注、多帮助,并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每过几天我都会在班级群里问问其他科任老师,陈同学的课堂表现,有无其他异常行为,并商量后续帮扶措施。通过全体老师的努力,陈同学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不再觉得人情冷漠,也通过和老师的谈心感悟到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改变明天,在学校的表现进步很大。

三、对家长的“回访”

家访结束后班主任及时与家长保持沟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近况,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将积极变化告知家长,让家长也多表扬、鼓励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并与家长商量对策。另一方面了解学生最近周末在家的学生和生活习惯有无改善。对进步较大的同学教师再次及时和谈心时,给予表扬,鼓励坚持,对表现欠佳的同学,教师和家长商量对策后指导、监督学生改进。

周同学是班上看起来比较乖巧内敛的男孩,学生认真,但成绩总处在中间水平。家访期间了解到,他周末的作息安排并不理想。首先,没有规划,周末时间毫无章法、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玩手机、打游戏、出去玩就什么时候去。其次,周末玩手机、打游戏的时间太多,学习、做家务、体育运动的之间几乎没有。周末时间无序安排,影响了他学习心态,他甚至在学校也和同学讨论打游戏事情。只有规划好周末时间,才能避免“5+2=0”教育效果。家访回来后,和他谈心时,也要求他规划好周末的时间,尤其是要压缩打游戏、看手机时间,增加学习时间,并替父母分忧适当做一些家务。他也对我和家长承诺一定可以做到。家访结束后的几周,周末回来后我除了问问他这一个周末怎么过,也会向他父母了解情况,得知他确实越来越少看手机、少打游戏之后,我表扬他,鼓励他坚持。并在班会课上,表扬、宣传他的进步,号召其他同学向周同学学习,把周末时间多分给学习、多用来做家务。

通过这次实践,深刻体会到家访的不容易,更体会到“回访”对家访后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再辛苦一点,通过“回访”把家访工作做得更细、更实,避免家访走过场、走形式,更好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回访”可以构筑心灵沟通的桥梁,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心灵距离更近,互相之间更信任。有了信任,教育才能触及心灵,才能触动学生灵魂,才有力量。通过“回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动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表扬、宣传,不仅对当事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也会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而表现不佳学生则提出希望和改进措施,尤其是对一些学习动机较强但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回访”,班主任会对学生了解更全面、更深刻,会对学生关注更多,给学生提供更多帮助,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

[1]张凤 周奎武.学生家访”的创新管理和实践育人模式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6):52-55

[2]许婷. 家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桥梁[J].新教育(海南),2014(24): 73-7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