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的创造——读伊斯雷尔·谢弗勒《人类的潜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潜能的创造——读伊斯雷尔 ·谢弗勒《人类的潜能》

张祖源

河南大学

摘要:《人类的潜能》是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伊斯雷尔·谢弗勒所创作的一部探讨人类潜能概念的著作。该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于人的本性的说明,旨在明确潜能的概念,并且说明这样的潜能概念所产生的实践动机;第二部分主要运用其分析教育哲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概念进行重构,阐释这样的重构如何与教育实际,教育经验进行结合;第三部分反思相关的政策制定,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深入思考进行重新理解。

关键词:潜能;创造;理解

一、本性的萌发。

谢弗勒在文章中提出“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一种无限的、可供学习者随便浪费的资源。如果孩子们的好奇心没有得到唤醒,而是受到严重压抑的话,就会逐渐丧失掉。如果孩子们天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得到保护,而是不断受到阻碍的话,最终也将失去。”1这里所谓的好奇心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潜能,一种本性,人生而有求知的欲望,这便是本性,而由这样的本性衍生出来的,便是潜能。潜能来源于人的本性,并体现着,反作用于本性。孩子在幼年的时候经常会问“为什么”,这便是一种本能的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有一些教育方式很好的把握住了这样的本性,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兴趣,使之对学习产生无穷的动力,正是因为这一样的潜能被激发了,以至于它可以无限的再生并作为自身的内驱动力,不断推动自身探索。相对来说,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扼杀这种本性的萌发的,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记住,而并非让他们自己发现,在现今的考试导向下,获得高分数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令学生记住有关公式定理,然后大量的进行练习,而学生最本性的那部分潜能被扼杀了,可怕的是,一旦这种质疑精神被扼杀之后,就很难再萌发了,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话语环境和话语体系,便再也出不来了,这无疑对于创新精神是一大打击。

二、教学的实践与潜能的激发。

理清了人的本性以及有关潜能的萌发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结合教学实践,潜能应该怎样被激发。谢弗勒在文中主要驳斥了三种“潜能神话”,即“稳定性神话”,“和谐性神话”和“价值性神话”。“稳定性神话”认为潜能是稳定不变的,教育不可能增加或减少人的潜能。“和谐性神话”即认为,人的各种不同潜能可以和谐共生,不会相互冲突。“价值性神话”认为,人的潜能总是有价值的,而且总是趋向于善的价值。要想正确地处理潜能与教学的实践,就必破除这三个神话。首先我们要明确潜能是切实可以通过教育来进行激发的,潜能是时刻在变化的,“一个人所拥有的潜能数量是随着时间推演而不断变化的,稳定不变的潜能是一种神话。”2我们能做的就是使学生不断在教育过程中自发地发掘出其内在本身的潜能,使之积累,沉淀,从而形成质变,有一个飞跃。第二,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有些潜能是不会和谐共生的,“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潜能,他们彼此之间协调一致,但是他们的实现是相互冲突的。如实地来说,一种潜能的实现不等于所有潜能的实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这种生活的多样性取决于每个人自己所作出的不同选择。”3并非所有学生都拥有同一种潜能,同样,也不可能一个学生有所有的潜能,潜能的成立有时不是可以兼容的,有时甚至是对立,互斥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帮助学生辨析什么真正是自己所拥有的潜能,而哪些是不重要的,或者说是虚假的潜能。只有确定潜能的正确范畴,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最后,我们总是认为所谓潜能就都是积极的,善的东西,而十分主观性地消除了潜能中负面的部分。“我们所认为的有价值的结果是我们希望能够纳入到学生有效选择范围之内的那些结果;我们所不期望的结果是那些我们希望能够排除在这种范围之内的结果。一般来说,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是给他可以用于实现多种结果的技能,其中包括正面的结果和负面的结果。当他获得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时,他就要对这种能力的运用负起责任。”4由此可见,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潜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去消极地忽视潜能负面的作用,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这样的潜能进行自发地选择,使其产生正确的思考,深刻的理解,从而促成学习的进步。

三、政策反思。

“政策不可避免地影响人的生活,但是可以恰当地将这种影响指向人的尊严的促进,因此这种影响是可以加以阐释的。人发展的目的是自我发展,同样也是某一方面的社会发展,即社会安排的完善。在这种社会安排中,自由的人彼此之间重视共有的才智和选择的权利。”5教育政策的制定,一旦陷入僵化,那将使一代人的成长遭到毁灭,所以政策的制定出发点应该立足于人的尊严,旨在促进每一个人的健康,全面地发展。社会的发展其实与个人的发展并不冲突,个人的发展是自我发展,而这种发展本身又置于社会之中,从各种方面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政策的制定为个人负责,其实就是为社会的发展负责。“因此从经验中学习,实际上是指保留构成过去判断基础的观念,并根据其目前的结果来检验这些观念,那么政策制定不但要关注未来,应该回顾过去。”

6我们还应注意到,对未来的理解,对新知识的学习,从某一侧面实际上是对经验的再解读,而对经验的再解读,实际上就是判断过去既定的某些事件的真伪,所以在政策的制定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对未来发展的作用,还应从过去已有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因为这个过程,就是对过去的检验与再思考。

总的来说,谢弗勒的《人类的潜能》对“潜能”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构,使之概念清楚,结构清晰,并通过鞭辟入里地分析,为我们重新阐释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并且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从经验的角度剖析了政策的制定,发掘政策应该具备的特质,为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开辟了新的大门,是一部极具哲学意义以及哲学价值的教育学著作,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并且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学生能得到更好地,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美]伊斯雷尔·谢弗勒.人类的潜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2].左玮玮.对“潜能”的哲学性反思——浅读谢弗勒《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J]. 浙江: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3].任胜 洪吴红.“潜能”的重构——读伊斯雷尔·谢弗勒著《人类的潜能》[J].贵州: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1[美]伊斯雷尔·谢弗勒.人类的潜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12-13.

2[美]伊斯雷尔·谢弗勒.人类的潜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11.

3[美]伊斯雷尔·谢弗勒.人类的潜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15.

4[美]伊斯雷尔·谢弗勒.人类的潜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65.

5[美]伊斯雷尔·谢弗勒.人类的潜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109.

6[美]伊斯雷尔·谢弗勒.人类的潜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