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讨

陶鑫馨

天津农学院

摘要:学生资助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现有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以及新时代、新时期下辅导员做好育人工作的路线研讨与工作重心。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资助育人

  1. 新时代背景——精准扶贫

新时期,全面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其中的重要方面。国家资助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发展,高校资助工作从量变进入质变阶段。在十九大会议上,“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新的要求被指出。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不仅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智”扶持精神贫困,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个亟待处理的重要课题,怎样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建立“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保证受助对象认定工作的准确性,提升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帮助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机制的打造。另一方面,把资助与育人集合于一体,将“资助助人”转变成为“资助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综上,资助育人的先决条件,是教育的精准教育。

  1. 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工作前期宣传薄弱

通过调研发现,有80.9%的学生认为学校设立资助机构,其中贫困生中有77.1%认为学校有专门的资助工作办公室。然而在这其中,只有16.8%的学生表示对资助政策比较清楚,近一半学生处于一般了解状态,甚至有24.4%的学生对资助政策根本不了解。这说明我们的资助工作在宣传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学生们不了解资助工作,更难谈资助育人。

2.认定工作不公平性存疑

很多学生在评定助学金时对现有资助政策的公平性存疑,以下是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遇到的一些真实案例。

案例1:学生A用苹果电脑,在校期间学习一项乐器,有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表盖有民政部门公章,申请材料注明年家庭总收入为6000元。该生向助学金评审小组提出他家庭困难,有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为证,希望能得到助学金。

案例2:学生B质疑评定工作,“老师,你了解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全面,我家经济状况也很困难,母亲多年有病,还得赡养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为什么不给我?”

案例3:学生C父母多病,务农为生。姐弟3人均有负担。入学后,性格孤僻,专注学习。大二沉迷网络。大二助学金班级提议名单无C,C质疑公平性。班级意见:班级有同学与C情况相似,但未得到资助;C未曾参与勤工俭学,不热心学生、班级工作。

学生对于资助政策的落地方面存在质疑,对政策理解也不够到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资助工作只停留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审核及发放,存在被事务性工作推着走的情况,而如何通过资助去育人,如何围绕资助工作开展宣传工作,如何将资助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贫困认定部分界限模糊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立足和关键,目前的认定流程主要有一下几个内容,1是需要学生个人书写个人情况申请书;2是学生家庭所在地提供的贫困证明;(现在已经不需要)3是学校(学院)组织班级组建助学金评选小组;4是根据日常消费、向宿舍同学调研了解学生生活情况;5是学生其他证明材料,如建档立卡、低保户等相关证明。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在实际评定过程中,存在模糊及争议的往往出现在对于学生日常消费监控和同学互评环节。当前高校对于“一般贫困”和“不贫困”学生的认定中存在一定困难,贫困和不贫困之间界限模糊。这也是学生争议较多的所在,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来针对学生消费进行监控,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不足。

4.助学金发放不足

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单独的奖助金不能满足他日常的学习生活,只能通过在校外兼职来补贴。而部分学习力稍弱的学生,本身成绩一般再由校外兼职占据时间更加剧了成绩的落后,造成恶性循环。

  1.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对策探究

1.多维度确定学生贫困认定体系

困难生认定一直是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精准资助工作的现实要求。建议学院在开展困难认定前与每一位提交认定申请的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体现“以人为本”,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度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例如,有些大一新生往往对学校资助政策了解较少,对学校、同学、老师都比较陌生,在提交困难申请的时候心理负担较重,“一对一”面谈的办法大大照顾学生的畏难情绪。部分学校开设困难认定直通车模式,不愿公开个人具体情况的贫困生可以将个人申请直接投送至资助辅导员处,由相关辅导员针对其具体情况帮助其完成助学金申请。

另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创造性的将大数据思维引入到学生管理中来。在学生资助方面,部分高校利用资助分析系统辅助认定,尽力精准困难等级,努力做到人本化、精准化。如,高校通过综合学生日常消费、上网时长来测算出学生日常生活消费情况,为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提供佐证材料。

2.对资助对象需动态管理

贫困生库录入资料准确性的审核应由各位班主任担负,及时将平时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录入到贫困生档案库,以便将了解的情况及时传送到资助老师手中。同时建议每一学期清查贫困生库,并着重清查留级、休学和退学学生。最后应核实当下的贫困情况并对困难等级进行微调,确保库里的信息可信度,这样才使资助项目申请的顺利进行和保证审核工作的准确性。

3.自助助人,实施学生自助发展计划

自助助人的育人理念在于激发受助学生的内生动力,引导大学生在服务他人、互帮互助中改变自己成就彼此。借助资助育人工作坊建立朋辈答疑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实施性强、受益个体多、提升面广的课余互助辅导,以达到缓解学业压力的目的。例如,以期末复习专题讲座、读书会、打卡学习小分队等等形式,从点滴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通过经济资助、学业资助、就业资助、精神资助四种模式助力资助育人的内涵式发展。奖学金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助学金引导学生感恩励志。与此同时,资助工作绝不是独立的个体,其与学生思想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就业工作、校园稳定工作等等均紧密相连。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需要用心关注,通过多维育人途径,缓解原生家庭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资助入手把工作做在前面,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学业、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帮助他们踏稳在大学校园的每一步。

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建设提出要求,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要求贯彻落实,还要依据高校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特点,在资助 “量”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对资助对象、主体、理念上进行进一步加强完善,以推动高校资助体系实现“质”的变化,真正推进教育事业的精准扶贫,遏制贫困代际传递,谱写我国校资助体系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顾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创新性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1,03:105-107.

[2]叶灵珍.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J].丝路文化,2021,02:108-110.

[3]王林.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7-110.

[4]李静怡.教育扶贫与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12):56-58.

[5]周学兵.精准资助视域中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分析[J].作家天地,2020(23):84+86.



60dd1fb9a2d41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