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管理中应该把握的关键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企业应急管理中应该把握的关键要素

张忠宝

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于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环保监督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为人民创造更加安康的生活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经常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企业,在追求企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认真把握应急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力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章法得当,行之有效。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企业应急管理中应该把握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企业应急管理;把握;关键要素

引言

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的安全环保已经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经济振兴的支柱,又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来自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各类突发事件不时涌现,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着社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

1应急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1.1有效平衡应急管理中权力和权利的关系

一方面,要通过法律授权,明确权力机关在紧急状态下的必要职权;另一方面,要防止权力被滥用、权利被随意缩减,甚至走向极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不能突破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底线。唯有此,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权力与权利有效法治平衡机制,防止紧急状态下出现社会冲突,减少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阻力,推动应急管理措施合法合理高效开展[1]

1.2妥善解决应急管理中的矛盾纠纷

法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在应急状态下尤为突显。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打破了常规状态下稳定的社会秩序,威胁社会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社会各种利益失去平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旦应急管理状态下法治缺位,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必然失去保障,诉诸无门、社会矛盾加剧。可见,没有应急法治的实施,就没有社会、国家的和谐稳定。

2企业应急管理的关键要素

2.1应急管理须依法进行

第一,依法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企业应以严格遵守《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所属行业配套法规为重点,按照要求建立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同国家法规制度高度契合,实时关注并及时更新完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在法规界定的权利范围内,开展应急专项工作。第二,依法落实应急法制化管理。优化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准备、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进程。建立内控体系,在执行阶段确保有关工作满足要求,并同步形成监督管理,杜绝跨越法律“红线”或挑战法律界限“打擦边球”的行为。第三,搭建起法规学习平台。经常更新有关应急管理的法规内容,确保及时将国家最新要求落实到位,精神传递到人。全体员工应高度重视法规学习,理解其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充分提升应急意识,时刻警惕突发事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全员还应做到学以致用,应急管理人员做到依法组织应急救援,现场作业人员需自觉遵守作业要求,在应急阶段有能力辨别行为是否合法。

2.2应急管理须预案在先

第一,保障预案标准的一致性。企业应急预案体系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构成,应同国家颁布的预案标准保持高度一致,形成衔接,预案的标准统一能够保证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效同政府建立对接,获取协助,使得应急过程中双方按照同一管理界面,统一执行程序组织行动,在应急各个阶段权力交接时实现无缝嵌入,自然收缩管理层级。 第二,“三案”的开发健全。按照“由大到小、逐级深入”的原则,建立与不同风险层级、不同危害程度事件类型相匹配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三案”。在突发事件应对阶段,要明确预案优先的基本定位,先启动预案,后执行动作,明确预案指导应急的基本模式。第三,预案执行保障机制的建立。企业需具备清晰的预案执行流程,配以专业的执行队伍及能力,在预案执行过程中切实根据情况开展功能评估,服从预案但不盲目遵从,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正完善,形成边执行、边优化、边提升的整体理念,最大程度的实现预案价值。

2.3应急管理须落实资源

第一,自我保障资源的储备。作为“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以自我保障为核心配备基础应急资源,配以必要的社会资源。作为“关键少数”的大型企业,除落实自我保障的基本应急资源外,还应配备大型生产事故应急的特种资源,建立专业化应急队伍。第二,资源外输机制的塑造。在保障自我应对能力的基础上,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在社会需求时向社会输出应急资源,积极支持,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在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过往应急救援过程中,社会资源的不断补足,对于应急工作全面持续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及时解决了资源跟进缓慢的有关问题,其中很多资源来源于各企业的储备。第三,资源落实执行机制的建立。企业要同步建设保障资源落实的执行机制,根据自身规模特点,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要求做好资源投入规划,建立资源有效储备、协调、动员、应用的程序制度,形成资源全周期自引进到退役的管理保障,形成跟进更替的良好循环,及时补足缺口,确保应急资源的稳定储备和良好运行状态。

2.4应急管理须反应快速

第一,强化应急预警。应急管理需要有落叶知秋般警觉,有如履薄冰般谨慎。诸多大型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爆炸等,往往能够在极短时间形成致命危害。因此及时预警能够迅速获取应急警示,进入应急状态并采取应急行动,防止事故的演化和影响的深入,是应急行动的第一发起点。第二,注重行动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精准实施、有效执行、合理应变”。需要在各个应急阶段的工作执行过程中强化行动管理,明确事件类型,采取正确方法针对动员部署,制定策略,过程中实现监督把控。当事件程度超出企业可控范畴或能力界限时,企业应及时同政府建立协同,必要时交接管理权限,合理应变,避免应急的延误滞后。第三,专业化的能力协同。专业能力及资源能够对应急行动起到促进作用,提升各个环节速度和执行率,通过建立高素养、专业化的应急队伍,配合先进、精密的科技平台或软件,能够促进应急策略及指令更高效、顺畅地贯彻接收,应急统计及信息工作更加便捷地开展,应急管理界面下各个窗口有效衔接,最大程度实现理想应急。

结束语

企业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承载者,负有安全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责任,是践行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环保理念的核心单元。一直以来,各类突发事件对企业经营形成了重要威胁,严重影响着社会状态。现阶段,我国应急理念尚未完全牢固树立,追逐经济倾向导致部分企业过度注重生产,往往为了抢产量、降成本而牺牲应急管理投入,对突发事件的重视度和敏感度较低,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过分依赖政府,应急能力空白。作为我国应急体系全面建设的重要板块,“一案三制”是贯彻落实的重要一环,企业应明确自身定位,建立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平衡效益和保障关系,将应急管理列为优先,把握要素推动应急能力提升。要以建成“有体系、有资源、有能力、有担当”的应急管理先进企业为导向,致力于保障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企业应急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也定将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徐继利,刘二利,赵晖,张红燕,冯桦.对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石油规划设计,2019,30(05):53-55.

[2]黄艳萍. 基于风险管理原理的企业应急管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3]龚秀兰,万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7,36(30):229-232.

[4]张美.石油化工企业应急管理现状及措施建议[J].统计与管理,2016(03):144-145.

[5]王陶冶. 石化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