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3

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范新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文史教研部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促进了各个国家文化政治的交流。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与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急需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在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英语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要深入了解外国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研究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向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跨越异质的语言与多元的文化,塑造复合跨文化职场能力既是全球化时代赋予的外在使命,也是面对受众需求分化所采取的内在担当。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构建“文化—互动”范式,突出“以生为本”,将人与文化作为英语课堂的主要关注点,聚焦师生教学活动与文化互动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达成,以及为母语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打下基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从跨文化能力阐述入手,分析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特点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现状,查找相关原因,探讨有效对策,以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研究生 英语教学 跨文化能力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爱德华·霍尔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概念,也创造了一个经典学科,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所探讨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成为多个语言、文化学科领域关注的焦点,也在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们开始重视跨文化交际,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加入部分英语使用国家的背景文化,让学生们能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区别,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用固定的教材,向学生们进行静态的文化输出,缺乏足够的互动,容易导致无法有效的匹配学生需求,在教学效率上大打折扣。

1跨文化能力的概念界定

跨文化能力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互动与对话的能力,关系到多元的文化背景与身份。相似的概念有很多,如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文化差异(cultural shock)等。该项能力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包括多语言能力,也包括文化理解能力、文化整合能力以及开放包容的精神与合作的态度。跨文化能力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虽然,跨文化能力属于人际交往的范畴,但和我们常说的人际交往仍然有着一定区别。一般来说,文化背景在人际互动中处于隐藏地位,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却会变得突出,交际者是否能妥善应对不同文化间的障碍,是衡量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指标,也形成了跨文化能力研究的起点。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逐渐培养应对差异的能力,越是能够以包容的态度和理性的行为驾驭差异,其跨文化能力就越高。交际者能力的发展大致分为六个阶段:否定;抵御;轻视;接受;适应;整合。其中,前三个阶段处于狭隘的族群中心主义层次,后三个阶段进入比较开放的族群相对主义层次。2016年,“国际理解”被列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内容之一。因为有了理解才有感同身受,才有彼此欣赏和相互尊重,才能推己及人,自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部落主义,真正树立起全球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未来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人,必定不是狭隘封闭、傲慢自大的人,而是有着高度“国际理解”能力的人。通过跨文化培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本国与他国、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和跨文化能力,才能自如行走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国际交往和文明对话。

2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特点

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研究、国际交流的能力。但在具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却又过于重视传统语法、词汇,较偏重阅读、写作的能力。研究生基本都能通过六级考试,所掌握的词汇量也达到研究生应该掌握的要求,在阅读和写作上也能基本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但若要考虑到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交流,仅仅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就远远不够了。语言本身是一种工具,如果要淡化或者忽视语言交际的功能,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而研究生本就有更强的专业性,在教材选取上,应该着眼于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阶梯之上,以培养与ESP专门用途英语相关的英语能力为目标,将特定学科内容与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兼顾输入与输出训练,帮助研究生在英语语境下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输出与应用,提高在专业学习以及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语言技能,学术技能和学术素养。树立“以读促写、读写并重”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术表达的规范性,为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打好语言基础,以便于更好的撰写论文。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应该注重研究生思辨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3研究生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现状分析

3.1中国特色文化知识积累不足

不少学生对典型的中国特色内容语言知识掌握不足。以饮食文化为例,学生们可以做到用英语介绍英语国家的主要饮食种类,但当他们在介绍中国饮食时,往往表现出队菜系、特点的不了解,多以列举原材料和饮食习惯为主,而在讲到像油条、麻花、臭豆腐等特色小吃时,却又不知该怎么用英语来表达。当要求学生们用英语来介绍自己家乡时,不少学生会表现的比较为难,多数都是笼统、概括的介绍,却很少能从历史、人文角度来详述,并深入剖析的。对于中国特色的表达还存在灌输不够、积累不足和应用不多的现状,我们的学生还难以担负起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时代重任。

3.2教学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引入外国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但由于实践中没有和本土外语教学相结合,并不能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有些课程标准的设计、评估标准的设定以及教材的编写往往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国家制定和颁发的各级教学大纲中,没有一个认定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等重要,更没有对文化教学标准、内容、方法和测试与评价进行过系统论述。在没有大纲的约束和指导下,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文化教学也不成体系,教师只是凭着个人兴趣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零星给学生介绍一些文化知识而已,距离真正的跨文化教学相去甚远。

3.3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对文化教学的态度都关系到文化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在各大院校研究生学院从事外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多数长期在国内执教,并没有在国外停留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教师跨文化交际的机会不多,文化敏感性不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虽然教师群体普遍认为文化知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非常关心课本中出现的文化现象,认同跨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人把跨文化教学作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没有将跨文化知识考查作为平时成绩中的一部分。而且,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对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处理不当,使文化教学处于一种不系统、无秩序的状态。教师们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当课时不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时就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文化教学成为语言教学的附属品。

3.4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足

英语基础对英语的口语表达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明显好于听说,翻译和写作能力居中。但是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而言,日常的语言交流、思想观点的表达和中国特色文化的外宣是对其最基本的语言要求。既往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仅仅认为对英语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将来求职需要,只有少部分学生也有和外国人交流的观念。由此可见,虽然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已学习英语10余年,却仍缺乏对学习目的的正确理解。不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概念并不清晰,不了解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文化知识也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一些学生仅将英语学习视为应付考试和求职需要,却不主动丰富英语知识和跨文化交流,导致跨文化知识非常匮乏。

4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成因

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大,究其原因,主要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偏颇和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有关。不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仍延续高中、大学时的模式,以语言本身教学为主,力求增强学生在英语应用上的能力,像听、说、读、写、译这几大方面的能力,但在跨文化交际上却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文化方面掌握的较差,语言交流能力不强。在所选教材中,关于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也不多,教学大纲中也不够重视,在学生阅读西方文化、拓展知识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引导。虽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我国已越来越重视跨文化教学的意义,但不少学生,尤其偏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在西方文化方面了解甚少,这种对文化狭隘、僵化的学习,势必不利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此外,长期的应试教育仍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起到一定影响。虽然学生们已通过研究生的考试,但之后可能还面临考博,或者其他经社会认证的英语类考试,致使在学习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围绕试题的内容与形式来进行。由于考试多以语言能力测试为主,更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并没有多少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上也会重视语言能力,而轻视跨文化教学。

5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措施探讨

5.1利用“互联网+”开展混合教学模式

针对当代研究生在学术和文化方面的综合要求,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包括学术专业和文化两大部分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既能扎实自己作为本专业的英语基础,跟进学术前沿,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更多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进而增加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外宣的能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传统教学和网络化(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兼顾了教师对教学的引导、启发、监控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分专题筛选行之有效的网络资源,发布明确的任务及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内容、思考内涵,并完成相应练习。面授时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根据课下所学知识进行以口语和写作为主要模式的实践训练和应用,据此,学生在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入,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输出,内化语言技能。

5.2利用现有的优秀资源开展以“文化”为中心的英语教学

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整体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英语基础,但文化储备不足、训练不够和相关技能有限是限制其文化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以“文化”为中心开展听说读写译的相关教学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外语的学习很难穷尽所有的词汇与表达,习得一定的文化翻译技巧,就可以根据现有的储备进行文化翻译的“再创造”,当然这种创造是建立在一定依据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借助现有的优秀中国经典文化翻译作品,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21世纪报(21st Century)等比较权威的报刊作为教材和语料,以专题的形式,一边讲解其中的文化语言知识,一边讲授其中的文化翻译技巧,使学生在大量的文化知识输入中了解文化翻译的内涵、原则、策略及外延,并活学活用,有依据地对中国特色的相关表达进行文化翻译。

跨文化能力既包括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又包括熟知自己国家的文化,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和接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针对性地向外宣介我国的优秀文化,用国外受众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增加他们对我国文化与制度的认同。学识越高的年轻人,向外宣介我国文化的几率相对越高,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英语教学,对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的话语权和强化年轻人的爱国情感都具有积极作用。

5.3增加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

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之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针对学生兴趣进行引导启发,将涉及文化传统习俗的茶文化、餐桌礼仪、建筑绘画艺术等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研究文化现象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英国茶文化为切入点,进行英国社会历史的分析,从饮茶文化来了解英国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从西方的茶文化,自然联想到国人的茶道,对于中国茶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比如,茶在南北方的不同含义,饮茶礼仪、饮茶用具等。这些在对外交流中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另外,餐桌礼仪也是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一项研究。民以食为天,人际交往中餐桌礼仪非常重要,并且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习俗差别很大,英语学习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而且还要学习西方的饮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行为得体,彬彬有礼,礼貌待客,防止冒犯和失礼。广义上的大文化虽然浩如烟海,但是社交礼仪说不准会遇到那种文化现象,语言学习者平时多观察多研究多积累,成为有文化底蕴的语言学习者。

5.4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教学来提高跨文化能力

东西方价值取向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学根据专业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中美价值观的比较研究。中国的集体主义是最为典型的价值观,体现在为人处世事的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舍小家顾大家,个人服从集体,关键时刻舍弃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被高度颂扬和推崇,被尊为时代的楷模来学习和效仿。而美国典型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宣传自强自立的个人主义精神,家庭教育从小培养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年后独立的生活,不在父母的羽翼下受庇护,争取自谋生路,有独立的人格。这种价值观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有许多颂扬个人英雄主义的题材的作品。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两种价值观的差异,在交际中对对方的价值观有明确的认识,了解个人主义价值观下,关于个人隐私的话题不能触及,例如;婚姻状况,薪水收入,女性年龄等。避免产生冒犯。

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研究生英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手段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晶.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319-320.

[2]钟华,白谦慧,樊葳葳.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界,2013(3):47-56.

[3]刘承宇,单菲菲.大学英语课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共核与差异——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解读[J].外语界,2017,(04):79-87.

[4]杨亚丽,杨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55-157.

[5]崔校平,史成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39—142.

[6]陈海燕.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17,33(6):52-58.

[7]吴卫平,樊崴崴,彭仁忠.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4):581-592.


个人简介:范新,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翻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