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2

班主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研究

林伟红

长垣市南蒲街道西郭庄小学 453400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被重视。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自2020年起部分高校开始实行“强基计划”,在选拔人才时要充分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是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的重要依据。小学是塑造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过程自身素质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班主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引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班主任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很多不足,作为班主任,需要准确厘清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成长的内在逻辑,注重评价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加强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改变自身传统观念,通过多维度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促进学生全面、深度发展。

一、班主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足够精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班主任为主,各科教师、家长、社会等为辅共同完成,而班主任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还要全面负责组织班会、课外活动引导、协调各种教育、学生思想工作等诸多常规工作,又要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记录并评价,造成班主任工作负担加重,导致班主任对综合素质评价缺乏足够的精力与耐心。

2. 评价流于形式

综合素质评价中虽然由同学、家长、自己同时完成,但是其评价形式化严重,目的多是帮助完成任务,而评价也多是班主任在学期将要结束时草草完成,还有部分班主任对评价没有足够了解和重视,评价缺乏过程性,对学生评价也没有针对性,导致评价结果没有实际意义,对学生全面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3. 缺乏正确理念

尽管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在很多学校进行推广,但是受传统教育影响,人们唯“分数论”的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分、分,学生的命根”,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分数才是学生今后的出路,此外社会工作单为也更看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认为成绩好才是能力好,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发挥其实际意义,工作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学校、班主任的任务,其工作并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进的建议

1. 任务分担,重视多主体共同参与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各科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重视并共同参与到学生评价中来。在评价实行过程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各个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班主任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班主任除了学业的评价,也要完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性的评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学生今后的发展。其他学科教师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学生更能与学科教师进行更好的沟通,因此学科教师的评价更具客观性。作为参与者和当事人的学生自身,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更加客观、理性得分析自己的短板和优势,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引导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家长的评价能够在学生兴趣、性格等方面给出更多的意见,帮助班主任建立更客观的评价。

2. 改变观念,正确认识综合素质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对学生分数的过度关注和功利性评价更容易教育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已然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班主任及其他评价主体要认识到靠成绩跻身社会前列的时代终将过去,唯“分数论”也终将会被淘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各方面能力强、道德情操高的人。综合素质评价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班主任、家长及其他评价主体要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意义,及其紧迫性和必要性,相互协作,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除了自身认识,班主任也要帮助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发展观进行科学认识,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让学生能够关注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的更多其他方面的成绩,从而开展更加客观公平的评价活动。

3.评价多元,融入真情。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班主任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不要把表扬看成是给学生的多大的赏赐,而要真诚的送一份赞许。比如一个印章,一个拥抱,一次合影,一张喜报等。评价方式多样,既要关注结果,更应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结束语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实现综合素质教育的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其评价需要班主任与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打破传统唯“分数论”观念,将学校课程教学、活动和生涯规划教育与评价工作有效结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评价的科学性,提高评价实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从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习成绩、能力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确保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依然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使机制更健全,才能发挥其更大价值,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治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J].天津教育,2020(05):90-91.

[2]仇冰倩,吴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以上海市J小学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02):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