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2


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对痉挛型 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分析


李金玲,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广东 广州 邮编 :510120

摘要:目的:探究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采取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4月1日-2021年4月3月31日我院康复科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现代康复理念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采取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脑瘫患儿;现代康复理念;针灸;肢体运动功能

小儿脑瘫即小儿大脑性瘫痪,是引发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视听觉及语言障碍、姿势异常、智力低下等。目前临床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配合康复治疗为主,尽管有一定效果,但从当前的临床实践来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些年来,中医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推广,其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其中尤其是针灸、推拿等手段应用广泛。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在脑瘫患儿治疗的效果,将我院收治的1100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中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2020年4月1日-2021年月3月31日收治脑瘫患儿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6例),各55例。对照组中男3029例,女2246例;年龄0.5~6(2.64±0.52)岁;按累及肢体部位症状分型:痉挛型双瘫不随意运动手足徐动型1624例、痉挛型四肢瘫12例、肌张力低下痉挛型三肢瘫弛缓型8例、痉挛型偏瘫共济失调型100例、混合型9例。研究组中男2830例,女276例;年龄0.5~6(2.38±0.44)岁;按累及肢体部位分型:痉挛型双瘫22例、痉挛型四肢瘫14例、痉挛型三肢瘫型10例、痉挛型偏瘫10例症状分型:不随意运动手足徐动型15例、痉挛型14例、弛缓型肌张力低下型7例、共济失调型9例、混合型10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554例患儿采用现代康复理念干预,内容包括头部控制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翻身训练、正确坐姿站姿训练、平衡训练及精细运动训练等,慢慢过渡到患儿自理能力的训练,包括其穿衣、进食、大小便等。每日一次,每周5-6次。

研究组556例患儿在对照组现代康复理念干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选取印堂、大椎、身柱、筋缩、命门、太溪等穴,配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穴。再根据患儿相应的症状选择穴位,如上肢瘫痪选择曲池,手三里,肩三针,合谷等穴位;下肢瘫痪选择委中,三阴交,足三里,环跳,解溪等穴位。智力低下选择百会穴,语言障碍选择哑门穴等。针刺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不配合的患儿则不留针。

1.3观察指标

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采用GMFM量表,共计24个条目,单项评分为0-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患儿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包括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项目内容,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60da792625619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60da792625619_html_39efcb1599c52d93.gif ,分)

组别

GMFM评分

BI指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545)

43.64±4.29

58.52±5.55*

35.15±3.23

47.85±4.82*

研究组(n=565)

43.38±4.51

75.82±6.82*

35.20±3.61

64.28±5.61*

t

0.3098

14.5914

0.0765

16.4743

P

0.7573

0.0000

0.9391

0.0000

注:*表示干预前后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的不同分型中,痉挛型的比例最高。因其肌张力异常增高,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运动障碍可分为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弛缓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等类型,其可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正常发育,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并无统一的方法或手段,中医认为脑瘫归属“五迟”、“五软”等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病与先天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等有关,治疗多主张针灸进行治疗,针灸治疗多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疏经通络为治疗法则,多选用头针,体针和针刺运动等方法。本次研究中采用现代康复理念结合中医针灸,除了通过头部控制、粗大运动、翻身、正确坐姿站姿、平衡、精细运动及患儿自理能力的训练外,再加以中医针灸治疗,通过患儿不同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穴位,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此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运动障碍,提升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采取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邵科艳. 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现代康复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002):118-119.

  2. 谭玮玮.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 v.3;No.53(22):124-125.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 脑性瘫痪的病因学诊断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10):746‑751.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9.10.004.

韦邦吉. 运动疗法结合针灸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33):287.

  1. 徐开寿, 肖农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儿童疾患物理治疗 技术[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30‑78.

  2. 杨青, 刘清毅. 康复理念结合针灸推拿对小儿发育迟缓的康复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13卷8期, 163-165页, 2021.

王丽霞. 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影响研究[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