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指标对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护理敏感指标对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

宋苗

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 湖北省4318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是否会被护理敏感指标所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两百名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接受护理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敏感指标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水准的提升,同时有效抑制不良事件的出现。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敏感指标;护理质量管理

相较于其他科室的患者,神经外科患者对应的护理工作开展难度更高,这是因为该科室的患者通常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意识障碍和较为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无论是不良事故发生率或者病死率都较高,并且多数患者都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心理状态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医学研究表明,关于护理敏感指标合理应用,能够针对护理工作质量水准进行提升,这是因为该种质量管理模式强调以点带面的方式对护理质量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完善。目前国外关于护理敏感度指标的建设更为完善,拥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并建立了不同学科性质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在临床上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水平,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本文重点探讨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关于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应用,检验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0名精神外科患者,收治时间集中在2019年7月份到2020年7月份,采用随机分组法获得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53:47,年龄分布在44岁到65岁之间;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例为56:44,年龄分布在41岁到60岁之间。患者其余一般质量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在护理措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照组中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实施护理敏感指标质量管理模式:

(1)组建护理敏感指标管理小组,通常小组成员数量保持在十名左右,由一名主任护师领导,所有小组成员都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负责护理方案的制定。

(2)拟定护理敏感指标:根据各种渠道针对现有的神经外科护理敏感指标文献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完成分类整理,形成护理指标和病区管理指标。并在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一下完成护理指标的确定,依据神经外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工作方案以及各种护理工作质量评判标准。

(3)护理敏感指标的落实:首先针对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培训依据为2016年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用手册》,同时邀请专家针对各项敏感指标内容进行普及和讲解,关注与护理敏感指标相关的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方式检验小组成员所具有的护理水平。或者是采用帮扶的形式帮助新加入的管理小组成员快速掌握各类护理技巧。同时也可以让一些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针对病区类的护理工作细节进行强化,总结当前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持续完善临床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为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临床不良事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技能、医患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观察例数

护理文书

护理技能

医患沟通能力

观察组

100

82.41±7.42

84.20±6.97

81.47±6.85

对照组

100

70.56±6.24

71.41±5.24

69.48±7.10

t


12.223

14.667

1 12.153

p


0.000

0.000

0.000


2.2两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观察例数

不良事件

并发症

例数

发生率(%)

例数

发生率(%)

观察组

100

3

3.0

5

5.0

对照组

100 1

12

12.0

15

15.0

X2


5.838

5.557

p


0.016

0.018


3讨论

大多数神经外科患者都有着较为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出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针对该类患者群体实施护理工作有着较大难度。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众都连在于绩效考核,通过奖惩制度的方式约束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效果十分有限,虽然能够保证护理指令的快速传达,但是有关患者的护理时效无法保证,经常导致各类不良事件或者是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较多,迫切需要进行解决。有关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水准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热议话题,致力于为该科室的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护理环境。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敏感指标表现出对于护理质量的关注,通过实时监测病区护理状态的方式找寻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细节漏洞,实现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优化。

本次研究针对观察组采用护理敏感指标质量管理模式,首先成立管理小组,随后通过收集文献和共同参与的方式确定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具体内容,并以此为依据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技术水平,保证神经外科日常护理工作质量水准。最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应用护理敏感指标质量管理体系之后,整体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使用护理敏感指标质量管理体系之后,护理人员关于自身的护理工作专业性内容认知更加清晰,能够依据日常护理需求实现针对性的工作模式调整,各项护理工作细节有了明显的改善,例如科室资料的管理更加规范病区的各类护理工具摆放更加整齐,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有效避免各类医患纠纷的出现,塑造更加良好的护理环境,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水平,实现对各类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的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敏感性指标质量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护理工作质量水准的提高,实现对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么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M].201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6.

[2] 黄莉 . 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4(22) :3408-3410.

[3] 余满荣 , 苏丹 , 张明会 , 等 . 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52( 4) :418-421.

[4] 李春来 , 陈红梅 . 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分析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6(15) :186-188.

[5] 刘燕 . 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15(1) :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