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管理单位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基层水利管理单位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

陈芸芸

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5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某地的水土资源开发情况为例,探讨了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在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单位;水利管理;水土资源;开发利用

在我国于1996年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李鹏同志指出:水利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为提升经济效益,需采取集约经营模式。促进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相应的水利产业政策,实行有偿用水制度,并促进水利建设实现滚动发展、良性循环。在这种形势下,除了创建工业经济实体促进水利产业经济发展外,还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水土资源,促进农牧渔业、商店餐饮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切实实现脱贫致富、创建水利产业经济链的目标。

1.山东某地区的水土资源开发情况

该地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管理的河道长为180.62公里,堤防长度为218.30公里。1993年,该水利管理单位严格遵守上级指示和精神,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堤防和进行了划界,最后确定的土地数量为85476.3亩,并具有较为齐全的图纸资料,且均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当前该地水利管理单位在水土资源的利用方面,主要具有两种方式,其一为针对两堤坝之间滩地,制定承办制;其二,在适宜种植的河堤位置,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杨树等。该地自实施种树造林计划以来,距今已种植多达186548棵的杨树,这些树木成材后,将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程效益,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深刻的思想认知

水利产业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产业,包含了建设、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多个方面,在水利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经济则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前,大多数单位和部门在创建水利基础产业时,依据周围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优势,来大肆发展工业、贸易等,为水利产业的开发利用储备了大量的资金积累,在某方面来讲有助于加快水利产业的改革和创新进程。然而,结合长期发展目标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促进因素,且具有不可逆转性,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则是创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水利行业在不断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跨行业经济形态,最终也只会促进其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充分保障水利产业自身的长久发展,还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建水利产业经济。

2.2缺乏科学规划和专业型人才

该地虽然很早就着手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种植工作,然而由于未展开科学规划,且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较为缺乏,从而导致种植的树木品种较为单一,且具有较低的成活率。在选择种植的树木时,没有经过科学的选种,且没有考虑到土壤环境情况,从而导致一些堤段种植的树木出现接连死亡的现象,对当地经济效益的发展造成了威胁。

2.3缺乏对树木种植的科学规划

在树木种植方面缺乏统一管理,承包户往往只追逐自身经济利益,而不关注树木的种类、大小、种植标准等,从而导致种植行为过于混乱,且对堤防的面貌观感造成了不利影响,不符合当前对堤防制定的管理政策。而且受到经济效益的驱动,大多数承包户在绿化种植的挑选方面,大多选择一些生长速度较快的杨树,其种植面积较大,极易爆发各种病虫害。

3.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和规划

3.1充分意识到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在开展水利产业化建设过程中,需认识到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并将其提上日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水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速度,取决于人们对其开发利用的价值、作用及水利产业化的认识程度。

一些人认为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仅仅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不能为人们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且无法推动人类发展历程,只有通过创办工业、落实商场来发展水利产业,方能快速获得收益,这是较为片面的看法;还有一些人认为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管理,与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相对立的,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不能对水土资源进行开发,这也是不正确的观点。针对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则主要是人们未认识清楚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利基础产业的关系,未认识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才是创造水利基础产业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需从根本上实现统领全局的相关要求,统一认知,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获取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在推进水利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作整个水利产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任务。

3.2展开实际调研和科学规划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规划视为强化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还是开展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由于本地区堤坝防线较长,土质复杂,树木有着比较低的成活率。不同视为土质与环境,开发种植及管理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别,做到人性化处置,建议实施专题研究,且与本地区实况相结合,积极探索复合本地区实况的种植结构,并组织相关部门对系统内土地进行实地调研与科学规划,以此作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石。

3.3规范合同,落实责任

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完备且优质的合同示范文本,真正意义上做到责任明确、条款清晰、内容完整。积极履行政府公证程序,强化过程管理,对绿化检查制度及目标考核制度进行重新制定,且强化管理与检查工作,并将承包方管护责任作为重点,严格且广泛实施保证金制度,防止出现“年年种树不见树”的情况。可实施承包合同核查年审制度,为合同的完整性提供切实保障,提高树木存活率。

4.结语

综上,针对当前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可知,为了规范水利单位的开发行为,保障水土资源的完整性和再生性,需在加快水利产业化建设、发展水利产业经济的过程中,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约束,充分意识到水土资源的重要性,并展开科学规划和调研工作,明确各个单位或个人的具体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开发行为,从而真正实现“双赢”的目的,在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同时,带动周围经济体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小军, 刘首君. 浅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商品与质量, 2019(34):297.

[2]黄春晖, 刘永喜, 陈光明. 浅析基层水政监察在堤防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引导作用[J]. 科技风, 2014(18):269-269.

[3]宋晓冉, 徐洪庆. 探究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 水电科技, 2020, 3(1):15-17.


作者简介陈芸芸1991-06-01),汉族籍贯江苏淮安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文学及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