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教融合”战略有效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深化“体教融合”战略有效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贾良兵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青少年身心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随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审议通过,深化“体教融合”战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尝试从“体教融合”的背景、时代意义及实施方法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以期构建多元、开放、融合的发展理念,进而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实现贡献新的力量。

关键词:体教融合;战略;青少年;综合素质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需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两个着力点。2020年4月27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上述一系列指导文件中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深化体教融合,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上升到了战略高度,这是为何呢?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体教融合”的背景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在身体素质方面,与2010年相比,7—18岁学生中身体素质出现稳中向好趋势,而19—22岁青年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下降;2019年12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儿童青少年健康》(第12期)指出,1995年以后,中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快速上升。7—22岁青少年肥胖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城市和乡村男生增长了约25倍和45倍,城市和乡村女生增长了约12倍。根据国际肥胖工作组的定义,中国有1200多万超重肥胖青少年。2018年国家卫健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近视率分别是45.7%、74.4%、83.3%、和86.4%。

国家权威部门数据分析显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表现为:软、硬、笨、晕。有人将现在学生体质形容为胖而虚,像土豆;高而弱,像豆芽。此外青少年不良心理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活力不够、意志薄弱、性格孤僻、焦虑抑郁等。更有权威数据统计显示,当今世界,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全球第一。以上这些现象不由引发人对于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无限担忧。

在此大背景下,深化体教融合,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就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了。

二、“体教融合”的时代意义

其实关于体育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就曾提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还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等具有前瞻性的主张,但可惜的是人们思想不够重视,各方面措施没能很好跟进。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也曾提出“体教结合”的主张,最初提出这一设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运动员退役难就业的难题,但由于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存在着高深的鸿沟和坚实的壁垒,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沟通难度大、运行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因而并没有达到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预期。

新时代下《意见》中提出“深化体教融合”,首先,何为“融合”?顾名思仪,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从教育的角度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需“五育”并重,缺少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重视体育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其次,为何还要“深化”?既说“深化”,就表明融合虽有,但明显不够。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在实际教育教学管理中,普遍的现象却是学校重视智育过分,重视体育严重不足,中、高考升学率依然是评价一所学校主要指标。学校领导虽对运动队争金夺银感兴趣,但对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仍不够关心,侵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补习语数外的现象仍比比皆是。

所以细细品味,深化“体教融合”,反映的不仅仅是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视,更是体现为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由此可见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是多么的迫切和需要!

三、如何高效的进行“体教融合”

(一)以基层学校为例

以重庆市荣昌区安富中学来说,该校于1991年成立柔道队,2000年成立摔跤队,2009年成立跆拳道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体育队伍建设,从初一到高三均设置体育特长生班,师资队伍配备最优化,每学年确定好班主任后,由班主任负责从全校200多名教师中选择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来教文化课。成立了在学校领导下,体育教练抓训练课、文化老师抓文化成绩的三级联动管理模式。此外学校为了做大做强这一品牌,还组织精锐师资精心编排了大课间跆拳道操和摔跤、柔道操,让学生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增强了体质、健全了人格、培养了意志品质。

自安富中学柔道训练队成立以来,已连续18年代表荣昌区参加重庆市柔道锦标赛,均获团体冠军。培养了戴素果、罗富玉、甘雪莲、李利4名国家级运动健将,同时还培养了130多名一级运动员和500多名二级运动员,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至今,有180余名学生被高水平运动队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录取,2013年3月学校被评为“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副主席校”。

其实,做为基层学校,只要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态势,基层学校体育事业也能蓬勃发展。

安富中学的成功就是好教育与好体育的协同发展,它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二)以地区为例

浙江省上虞区作为最早的“体教融合”地区,2013年撤市改区,1993年,原教委、体委合并为教育体育委员会,2001年改为教育体育局,内设体育科,主管学校体育、青少年竞技体育和体育发展中心。

在学校体育教学方面,严格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管理和考核,全区所有学校都要按照《浙江省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教师用书上课。每校要有“一校一品”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综合性的田径运动会,每学期开展不少于4次的小型体育比赛。特别是在体育中考改革中,打破了固化模式。体育中考成绩分为两类: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依照出勤、课堂是否违纪等打分。考试类别分为有氧耐力类(自选):包括8000米(女)/1000米(男)跑和游泳,球类(选考):包括篮球、足球和排球,力量、速度、灵敏类(选考):包括50米、立定跳远和双手前抛实心球。每年4月中旬由家长、体育教师和学生代表抽取选考项目。

在青少年竞技体育方面,首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学校训练比赛场地并落实配套专项训练经费。其次,抓好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要求校校有项目、有特色;再次制定奖惩考核机制,激发教练员从教热情;最后重视教练员素质提升,通过选聘优秀教练员并严格训练时间及质量,培养了王铁鑫、蒋梦菲等一批奥运和全运会奖牌选手,从而有力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此外体育发展中心主管全区社会体育、体育产业和国民体质测试工作。每年开展两次学校体质测试抽测活动及全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社区人员体质测试。学校体质测试成绩造假或者连续三年学校体质测试成绩下降,将全区通报,年度《学校体育条例工作》考评直接降等次。上虞区通过多年的“体教融合”摸索,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每年有30多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全省中小学学生体质测试抽测活动一直保持全省前三,青少年竞技体育健康发展,每年组织的全省县域体育运动会一直保持在前列。

总之,深化“体教融合”就是要破除不符合体育规律的壁垒,确立学校体育的核心地位,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进而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实现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发挥教体合一优势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厉苗军.《青少年体育》2013年10月

[2]《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人民网.2020年4月

[3]《学习“深改会”精神深化体教融合》季浏.武汉体育学院“体教融合-方法-路径”研讨会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