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写好教案“六部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3

高校思政课教师 写好教案“六部曲”

蒋红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1700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上好每一节思政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写好教案则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写好教案

  1. 写好教案非常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怎么才能不辜负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殷切希望呢?怎么才能上出高质量的思政课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不佳,上课绝对不佳;备课佳了,上课还不一定佳。不备课,绝对不敢上课。因为思政课教学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能有半点懈怠,否则你都对不起自己的良知。而且,时代变化太快,知识更新太快,学生在变,教师也在变,那么,如何把握变中之不变,如何把握贯穿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过程的主线?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启迪思想、触及心灵的课程?如何让学生热爱思政课,参与思政课?我以为从教案入手是一把行之有效的“金钥匙”。所以,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写好教案非常重要,教案好比戏剧的脚本,建筑师手中的图纸。有了好的教案,才可能有好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

二、如何写好教案

任何一位负责任的思政课教师没有不认真编写教案的,无不在编写教案时,费尽心思,反复推敲,让思政课成为时代新人培养的坚强阵地。那么,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写好教案呢?现结合多年教学,谈谈高校思政课教师写好教案关键的六个方面,即“写好教案六部曲”。

1、用好教材

教材是上课的根,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在“根”上做文章,把教学过程变为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课本上的知识,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教学内容,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创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觉得思政课教师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用”教材,不仅关系到知识的层面,而且关系到智慧的层面。那么,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呢?我使用的是最笨的办法---反复阅读,熟能生巧,在此基础上处理教材。但有一点要记住:不能偏离大纲中的价值体系。因为我们只有深度研究了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主线,进而才能紧扣教材的重、难点。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真正要做到,其实是一种大智慧。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绝对是最易读的教材,但是要把这些东西交给学生,你就会觉得很困难。怎么办呢?我觉得还是要拿教材反复折磨自己。只有对教材了然于心,深刻认识理论,准确把握教材,才能找到与教材契合的生动事例,才能把有意义的课程讲得有意思,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理论思维能力。

2、备好学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 高校的大学生思维敏锐, 性格开朗, 个性鲜明, 民主意识强, 兴趣各异。每个大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成长环境,而正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使得每位学生都与众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成长路线也大相径庭。作为思政课教师,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 我们必须做到: 一方面是要认识学生。 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 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价值取向、专业特点、学生所在班集体情况、学习风气、个人的接受能力、原有知识状况与能力、学习习惯和偏好等等。 另一方面是于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鼓励者和点拨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善于用期待的心理对待暂时处于弱势的学生。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认识自己所教的大学生呢?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座谈、问卷、提问、作业、考试、现代化的聊天工具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教学章节,有针对性地确定或调整教学策略, 以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结合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味浓的教学,“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教学,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度会非常高。学生一参与,他的眼神会毫无保留的告诉你,这时学生的眼睛绝对是闪烁着迷人的亮光,这时的他们是神采奕奕的,而不是无精打采的。

  1. 确立好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要讲出新意,讲出特色,讲出深度,讲出规律,必须在教学研究上下一番苦工功夫。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备课之前充分研究大纲与课程标准, 对本门课程有总体的、宏观的认识, 才能够总揽全局, 才能把本门学科最前沿的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不能有丝毫含糊。所以每个课时的三维目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同时, 只有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清楚地了解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才能够了解每个课时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 选好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比喻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授教材内容的桥梁。再好的教材,再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教法驾驭,教学将难以进行。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并非一堂课把所有教学方法都用上就算好课。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媒体手段的运用也与时俱进, 尤其网络技术及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的出现也为学生拓展了学习途径与方式, 但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给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政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与课时内容需求, 并与学生具体情况相结合,把最合适教学的素材整合起来,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也离不开教师平时的素材积累和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得法的教学方法,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5、计划好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呢?我觉得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不能太满,也不能太少,应留有余地,留有余味。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老师讲得过多未必是好课。因为老师讲得多,学生往往听得昏昏欲睡。此时教师不如“巧设问题”、“巧设练习”,让学生动起来。但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把握好分寸,该讲则讲,该放则放,收放自如,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6、注重教学反思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我们编写的教案就是理论,教学就是实践。因此,教案指导了教学,而教学检验了你的教案是否合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案编写完成并不意味着备课环节结束, 因为备课的目的是将之转化为课堂教学,课后的反思和调整是备课的最后环节, 也是教师自我成长和提升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经过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有些教学环节、教学案例设计未必好,应删之。有些非常好,应发扬。有些教学创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应添之。比如:有次上课我在讲“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价值”,我讲了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小岗精神、工匠精神等等。 教案中并没有编写“今天,中国精神在哪里?”活动,只是在课堂快结束时创生出的想法,即兴让学生接龙。没想到学生非常踊跃,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有同学说:“中国精神闪烁在中南海深夜的灯光里”;有同学说:“中国精神回荡在钟南山院士的铿锵话语里”;有同学说:“中国精神铭刻在青春脸庞的印痕里”; 还有同学说:“中国精神定格在快递小哥疾驰的车轮里”......下课铃声响起,我们的话题还没有聊够,教学反思时我便把这一话题添加进去。所以,只有认真分析课堂教学过程, 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才能够使下一次的备课、上课更加充实与完善。 这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起到点睛作用的环节。

可见,写好教案是整个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而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练好教学基本功, 力求编好适应学生发展的教案,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7月

[2]沈显生.教师备课规范化要求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 :79-8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