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的常见风险条款和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EPC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的常见风险条款和对策探讨

张雪松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0

摘要:EPC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兴总承包模式,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项目建设方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招标方法选择工程总承包企业,加上合同的制约,总承包人对项目各阶段进行全过程承包。在这种模式下,总承包人对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和后期维护各阶段负责,作为先进的建设模式,各当事人发挥项目管理的优势可以显著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条款;对策

引言:

        近年来,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其“全过程”中取得总承包的独特优势,在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深度的同时,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深度的融合,通过整体控制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是现在的建设工程总承包方式的主流模式。实际上,每个企业都会受到总承包带来的巨额生产价值的诱惑,积极承包工程,但是有些人没有获得利润,反而会有很多损失。反省多个案例,静心分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EPC工程总承包合同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不足。

1 EPC总承包模式的起源、概念、作用以及特点

1.1 EPC总承包模式的起源和概念

      EPC的总承包最初起源于美国,在欧美国家使用比较广泛,1980年后进入中国市场,最早适用于建筑和石化行业,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逐渐将EPC总承包模式改为轻工业,运用于市政、电力、轨道建设等多种行业。EPC的总承包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对总承包商的要求极其严格。实施前,业主不能提供相应的施工方案、图纸,将工程全部移交给总承包商,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设计、价格比、采购、施工过程负责并签订合同保证在项目最终合格完成后交付使用。EPC的总承包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和设计模式的结合,通过各阶段的合理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优化方案、降低成本,缩短建设周期,降低管理压力和风险,促进行业发展。

1.2 EPC总承包模式的作用

       EPC总承包模式可以很好地协调设计、采购、施工的矛盾。在EPC的总承包过程中,将设计和采购工作相融合,在设计的同时开展采购相关工作,在设计完成的同时,完成了采购相关的大部分工作。因此,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也缩短了工程周期。EPC总承包在实施过程中责任主体明确,总承包人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统一管理质量安全责任制,避免因为业务职责不明,范围不明确出现的问题,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总承包人的主导作用是发挥设计者的技术优势,加强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便于方案优化、采购管理、造价控制。

1.3 EPC工程总承包合同的特点

        EPC工程的总承包商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工程整体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以及试运行等工作,但是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委托具备专业的承包资质的承包商进行专业工程。

EPC工程的总承包项目形式通常采用固定总额的合同价格计算模式,承包人必须按照限额设计原则完成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为了将项目总成本控制在限额设计范围内,总承包人必须对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EPC工程的总承包模式的目的是向业主提供符合完全业主要求的工程项目。业主的建设风险降低,承包人承担着更高的风险。

2 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常见风险条款分析

2.1 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划分不明

        EPC的总承包工程项目在设计、采购、建设工程、运行等各个阶段不仅要由工程承包人全权负责,而且在统一管理方面也要承担很多风险和责任。与以前的工程承包项目相比,总承包合同简单,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都由总承包人负责协调。业主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可能会在总承包合同中扩大自己的权利,减少履行义务,不明确区分合同双方的责任。目前,我国的总承包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导致总承包机构处于弱势,签订的合同缺乏公平,没有体现合同双方的平等关系。

2.2 EPC总承包合同的价款等方面存在问题

        EPC合同有很大的风险。首先,EPC合同经常存在数据错误、条款概念模糊、意义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在施工中会发生很多问题,给总承包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EPC合同在完成工程方案设计之前,业主和承包商确定工程总额。后期,承包人不能根据费用的变化调整合同价格。工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物价材料的大幅上涨、工期延迟等,提高整个施工成本。因此,确定合同价格有一定的风险。最后,无论由于任何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承包商都会按照合同有关条款进行资金赔偿。

2.3 指定分包风险

        根据EPC工程的总承包模式,总承包人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及试运行等工作有着整体协调管理的职责,这种模式降低了总承包人的利益,提高了各专业工程之间的布局难度。在利润减少的前提下,投入各种资源,确保项目质量高的完成。

3 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常见风险条款分析的对策

3.1 建立企业合格分包商库,合理选择分包单位

        承包方的合同履行情况构成总承包方的潜在风险,因此承包方必须重视承包方的选择。总承包人对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选择统一管理、分级建设仓库,实行透明化运营管理模式。设立分包商仓库,根据资质、施工能力、财务状况、业绩、信用和公司现场审查情况,将申报入库的分为优秀、合格、临时和黑名单四个等级。项目根据实际的承包商需求,在库内的承包商范围内进行招标比较,每年审查库内承包商的招标及合同状况。设立企业自身的动态供应商仓库,制定合理的入店、退出和评价的承包管理机构,有效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3.2 明确EPC合同中双方的责任

        由于工程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双方在签订合同前,首先明确工程范围和责任范围。合同双方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将合同价格具体分配给各工程项目。对于物价和材料大幅上涨等问题,必须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调整工程成本和施工计划。同时提高人员对材料市场的动态分析和实时监控能力。另外,利用承包合同的方式,适当地转移承包商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约束承包商,转嫁风险。

3.3 提高全员合同风险意识,培养专业管理队伍

        为了提高总承包合同期间的风险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公司对事业部全体人员的合同风险意识,确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必须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其次,培养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建立具有高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的综合管理团队,熟悉总承包合同期间的设计、施工、采购等各阶段的管理要点。最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手段,通过建立动态合同风险管理系统,实现总承包合同风险管理的标准化,从全方位、多角度实现合同风险的有效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EPC工程的总承包模式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合同的范本还远远不够。因此,加强EPC工程的总承包合同管理是有关人员的研究重点,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文献和现场调查,对合同中存在的风险一一识别并合理分类,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确保EPC工程的顺利建设工程。

参考文献:

[1]潘晓亮.EPC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控制与预防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10):14-15.

[2]林杰.EPC模式下总承包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孙璇.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常见风险条款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6(26):247-249.

[4]韩如波.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投标五大问题值得关注[J].建筑设计管理,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