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3

分娩后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分析

牛鑫 杨蕊 董莉通讯作者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1


【摘要】目的:探究分娩后产妇展开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施以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训练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尿失禁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指标对比中,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尿失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施以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加速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加速产妇恶露排出及早期泌乳,改善患者产后尿失禁情况,该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分娩;必要性分析

盆底功能障碍(FPFD)属于产妇分娩后常见并发症,与产妇盆底功能受损及缺陷、功能障碍等因素存在联系,病情严重患者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对女性产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FPFD作为女性产后常见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病情会逐渐严重,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产生影响,甚至引发炎症等。近几年,FPFD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疾病。现阶段,针对FPFD的治疗方法具有多样化特点,比如,通过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及盆底肌训练,每种训练方法优势不同、治疗结果存在差异[2]。但单一治疗方法整体治疗周期长,还需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纳入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干预,尿失禁评分及泌乳始动时间存在差异,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3-35岁,平均年龄(29±2.21)岁,平均孕周在(39.14±0.22)周;其中,剖宫产21例,自然分娩19例;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2-34岁,平均年龄(29±1.96)岁,平均孕周在(39.05±0.34)岁,其中,剖宫产23例,自然分娩17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临床数据完整,无盆底功能原发病,产妇认知功能及思维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研究中失去联系的产妇及精神异常产妇。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单纯采取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选择北京海龙科技公司的SRL800盆底康复治疗仪,在操作前对产妇进行治疗指导,包括盆底康复治疗仪的作用原理及使用方法,在使用后可能达到的效果及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让产妇在临床工作中配合[3]。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产妇呈仰卧位,治疗前排空膀胱,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清理,并做好消毒工作,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工作程序进行设计,在消毒处理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计工作流程,在患者穴位上涂抹耦合剂,将腹贴片及乳房贴片贴在产妇骶尾部、乳房,通过盆底康复治疗仪,刺激患者穴位,加速产妇子宫复旧及乳汁分泌。根据治疗仪器说明书及产妇机体耐受性,逐渐提升刺激强度,更换刺激角度前,与产妇交流及沟通,明确产妇机体耐受性,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引发不良反应。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刺激患者神经过程中产妇会感到麻木及刺激感觉,还需提前告知产妇此类反应为正常现象,避免产妇发生恐慌等负面心理,在治疗仪干预过程中,还需指导产妇改善呼吸频率,在产后第一天便应当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0min,间隔1d治疗1次,将3d作为一个治疗周期[4]

观察组:该小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采取盆底肌训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产妇指导盆底康复训练的目的及功能、价值,并告知产妇训练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升产妇对盆底肌训练的认同感,避免产妇在训练过程中发生错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产妇呈平卧位,产妇分开下肢,保持屈曲位,在收缩尿道及肛门过程中,收缩时间控制在8-10s,随后上提盆底肌,保持身体放松状态,每组训练30次,1组训练结束后,产妇休息30min继续开始训练,每天完成5组训练[5]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对比产妇盆底肌张力情况,并利用盆底肌康复仪器检测,共计分为5级评分,无收缩者计为0分;略有颤动计为1分;微弱收缩者计为2分,完全收缩、无对抗者计入3分;正常收缩,轻微对抗计为4分;强力收缩、正常对抗者计为5分。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尿失禁情况,每周统计漏尿情况,漏尿1次,计入1分,漏尿2-3次计入2分,漏尿4-6次计入3分,漏尿7次计入4分,持续漏尿则是5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

2.结果

2.1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对比

观察组在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指标对比中,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对比(60c99c7ad7dc1_html_7dbb4b1e0e318156.gif ,h)

分组

n

泌乳始动时间

恶露持续时间

观察组

40

19.82±2.51

20.65±1.97

对照组

40

32.18±4.15

41.69±3.26

t


13.958

30.255

p


0.000

0.000

2.2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对比

两组产妇在治疗前,盆底肌张力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对比(60c99c7ad7dc1_html_7dbb4b1e0e318156.gif ,分)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0.67±0.11

2.46±0.34

观察组

40

0.72±0.13

3.82±0.22

t


1.608

17.181

p


0.057

0.000

2.3两组产妇尿失禁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产妇尿失禁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尿失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产妇尿失禁评分对比(60c99c7ad7dc1_html_7dbb4b1e0e318156.gif ,分)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4.12±0.25

2.94±0.22

观察组

40

4.11±0.33

1.51±0.24

t


0.961

23.014

p


0.187

0.000

3.讨论

盆底包括肌肉及结缔、神经等组织结构,在结构上具体可分为前盆腔及中盆腔、后盆腔,前盆腔中含有尿道外韧带及阴道前壁、尿道等;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及子宫、耻骨宫颈筋膜等;后盆腔中包括阴道后壁及直肠阴道、会阴体等[6]。盆底结构分为三个支撑部分,宫底韧带复合体垂体支撑子宫,阴道上部分支撑顶端,该部分对盆底具有强大的支撑力。耻骨宫颈认为筋膜等支撑膀胱。耻骨宫颈筋膜体及直肠阴道筋膜等为会阴体提供远端支持[7]。FPFD与人体各项功能减退存在联系,但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妊娠。在妊娠阶段,产妇机体腹腔压力增加,盆腔脏腑器官受到压力压迫,导致盆底肌处于长期受压状态,尤其是妊娠晚期胎儿头部直接压迫到产妇盆底肌,导致盆底肌变得更为松弛[8]。临床研究显示,在盆底肌检查项目中,产妇在分娩后90d、120d、360d的盆底I类纤维会发生不同程度损伤,但不会影响到产妇生育功能,再生育妇女恢复盆底功能的时间缓慢。一般情况下,产妇常见剖宫产及阴道分娩,阴道分娩过程中盆底长期受到胎儿压迫,盆底被进一步拉伸,结缔组织容易发生损伤,导致肌肉持续扩张,产妇盆底神经发生变化。阴道分娩过程中,产妇会阴部神经遭到机械损伤,肛提肌及阴部神经均与女性盆底肌功能产生影响,对此,相比阴道分娩产妇,剖宫产产妇盆底肌损伤程度低。

盆底肌康复治疗方法具有多样化特点,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探究盆底肌康复治疗仪、盆底肌训练两种治疗方式。盆底肌训练也被称为凯格尔运动,指的是患者肌底通过收缩训练,患者取平卧位,在双腿屈曲张开后完成各项训练。该训练方法在坐位及站位下均可运动,不会受到时间及地点限制,但整体训练方法较为单一。盆底肌康复治疗仪则是生物刺激方式,作用在盆底神经,根据盆底肌电信号带给患者感官上的反馈,包括视觉信号及听觉信号,产妇在训练过程中感到盆底肌收缩变化,从而不断改善盆底肌功能。也可采取阴道哑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将不同质量的哑铃放入阴道,产妇在收缩阴道过程中夹住哑铃,根据产妇盆底肌情况合理选择对应质量的哑铃,随着训练强度的逐渐增加,产妇训练时间可以自10min,延长到15min。产妇也可在阴道中放入最大直径的阴道哑铃,随着患者盆底肌收缩训练,哑铃可以在阴道中存留1min,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哑铃可以在阴道停滞10min,在跑步及腹压增加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10min,产妇每天可训练1次,共计展开90d训练。盆底肌康复治疗过程中,也可采取中药治疗,比如,通过艾灸联合盆底肌训练,中医认为人体的排尿功能与肾脏、膀胱功能相关,妊娠作为非常消耗体力的活动,在产后会发生脏器衰弱及气化不固等问题。气海、关元作为重要的任脉穴位,治疗虚脱及脏器衰竭具有显著效果,通过艾灸有利于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对此,临床治疗盆底肌方法较为多样,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施以盆底肌康复治疗仪、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在尿失禁评分、盆底肌张力评分、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对此,在产后盆底肌功能治疗过程中,可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避免盆底肌功能失调对产妇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丽华,陈芳.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护理对产后尿潴留产妇自主排尿及膀胱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1,34(01):172-174.

[2]靳翠平,尚玉敏,胡同秀,郝洁倩,王杰. 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01):62-67.

[3]王萌瑞,李卫,王萌影,杨扬,王彩云. Glazer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效果[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01):68-69.

[4]张玲敏,许银花,熊萍,秦洪云.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高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 山东医药,2021,61(01):76-78.

[5]娄彦平. 盆底Kegel运动训练联合盆底肌电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的疗效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2):1441-1442.

[6]赵敏. 不同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20,44(12):1699-1701.

[7]谢珍芳.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操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作用及其对产妇的心理影响分析[J]. 心理月刊,2020,15(23):176-177.

[8]臧晓明,曲一诺,张昕,于慧娟,张昌云,谭奇纹. 带脉铺姜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434-6436.

本文系2017年锦州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妈咪树产后康复中心》(项目编号为201710160000057)的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牛鑫,出生年月:1996年10月 ,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辽宁省阜新市,锦州医科大学运动康复专业。

第二作者:杨蕊,出生年月:1996年3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市,锦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

通讯作者:董莉,医学硕士,出生年月1985年4月,性别:女,民族:汉族,锦州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