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黄辉

九江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进行科学、严格的界定,是界定农村建设用地界限,进行农村规划的必要前提。将核心控制约束指标进行综合控制和层次分解研究,是在土地空间规划体系下研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控制,并根据村庄的发展潜力和现有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分解农村建设用地指标。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0.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拉大,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在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时,应根据该区域村庄的发展状况,结合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对相关土地进行安排。科学设计村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必须确保村庄与周围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经过与周边村庄共同建设,实现村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方面,村庄规划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试点和基础工作,也是实施全要素控制最基本、最微观的规划单位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根据上级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建设用地控制要求,合理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是进行农村规划的必要前提。对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问题,无论是传统的规划体系,还是新的区域空间规划体系,都缺乏研究。所以,迫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预测农村建设用地深度及村庄规模的途径和路径。


1.当前村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存在的局限性

1.2农村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缺乏自上而下的控制手段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建设用地质量的提高是必然趋势。当前预测村庄规模的方法大多以村庄本身为视角,以当前的人均土地指数为依据,结合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明确村庄规模控制的出发点。乡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对原有村庄进行更新改造实现指标调整的长期过程。如果规划指标不受上级控制,就更容易受到当前土地需求的制约,导致建设用地规模过大。

1.3人均指标定额法存在双向的不确定性

首先表现在人口规模复杂且不确定。农民住宅的规模直接关系到农村登记人口的数量。政策指导、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农业生产方式、人口结构变化和游客流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农村登记人口的变化,还有村民的愿望,而且这些因素的影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虽然总的趋势可以从国家或地区层面来判断,但它是针对每一个村庄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城市规划综合增长率法、因素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移法等。以前用于农村地区。由于这些方法不能得到有效应用,使人均指标配额法的预测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二是不同地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差异较大;甚至在县(市)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地势和地貌也各不相同。所以,统一的人均指数模型是不适用的。乡村建设用地的减少将受到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城镇化速度等因素制约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强制执行,且执行效果不佳。


2.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分配的路径与方法

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是进行村庄资源合理分配的有效手段

影响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总体来看,经济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空间开发明显的村庄和政策性强、集聚发展能力强的村庄,对建设用地需求较大。而处于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区位优势不强,基础和服务设施薄弱,工业动力不足,分布分散,村庄小,总体开发成本高,无法明显改善居住环境,减少对建筑用地的需求。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很难用单一的因素判断农村的发展趋势。以“复杂问题有限求解”为原则,在保持研究对象复杂性的前提下,运用该方法,全面细化面临的实际问题,找出重点。农村发展环境复杂,关键在于对村庄发展潜力的评估。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农村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农村要素,对农村发展潜力进行有效、合理的估算,确定农村各方面发展优势村,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村庄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也在提高。精确性是提高研究方法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有效手段。事实上,在县(市)级村庄分类和村庄布局规划中,越来越多地研究和应用了村庄发展潜力评估。

(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现科学性

评估指标主要是对被评估对象的特征进行量化描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对影响村民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并与各因素相结合选择评价指标,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合理,体现了相对公平、科学的评价。

(2)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的部分数据来源是从现有的县(市)级农业年报或统计年鉴和有关管理部门获得的,另一部分是通过村庄调查获得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2基于村庄发展潜力的指标分解方法

(1)村庄发展潜力与建设用地指标的关系

对发展潜力大的村庄,建设用地需求较大,而对发展潜力小的村庄,则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与此同时,应充分考虑农村建设用地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标分配。以农村建设用地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指标分配较多的建设用地指标。以县级规划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乘以各村的分配系数,得出各村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2)具体计算方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Wi=Si*Di/(60c99549ef2f1_html_86ed607e8ed3db65.gif )

St=△St*Wi

其中,Wi——每个村庄建设用地的分配权重;

Si——村庄现状建设用地面积;Di——村庄发展潜力值;△St——规划乡村建设用地总面积;St——每个村庄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3)基于实际情况的指标校核

利用以上分配方法,可以确定每个村庄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并可每个村庄的总体建设用地指标。而农村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需要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镇域范围内平衡各村建设用地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对已经有建设用地指标有明要求的村庄,在上述分配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倾斜。并通过国土空间整对发展潜力较弱的村庄,对指标相对过剩的村庄,应进适当减少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与城,镇(乡)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平衡。


3.结束语

以农村发展潜力为基础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是比较理想的分配方式。该指标虽然不能反映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不可预见的建设用地需求,但仍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当计算农村发展潜力值时,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分配结果进行反复检验,以保证其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杜金龙,马才学.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净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以湖北省枣阳市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27(2):98-103.

[2]张俊杰.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89-93.

[3]张慧立.村庄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确定的几个因素[J].小城镇建设 ,2015,33(7):82-84.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5.07.018.

[4]李兵.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人口与建设用地管控刍议——以福建省为例[J]. 福建建筑 ,2018(4):8-12.

[5]马骥,刁承泰.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z2):139-142.

[6]杨玲莉.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与差异化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7]麻战洪,文志军,张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测算方法初探——以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