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3

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段振英 官品霄 方裕文 王旭静 刘晶晶 钟晶华 危晗奇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64

面对“抑郁”高校该当如何--以河北省高校为例S2020118320033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率节节攀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据权威机构数据表明,抑郁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隐形杀手。面对“抑郁”,高校应当提高警惕性,高度关注高校学生心理状况,宣传抑郁心理知识,积极解决面对存在的抑郁问题。本文将从大学生产生抑郁的原因入手,区分抑郁情绪与抑郁症,通过对高校现有抑郁应对措施分析,提出对抑郁情况进行预防及应对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抑郁症;大学生;高校


抑郁症,即“抑郁障碍”。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如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叠加便会导致患者持续性情绪低迷,从而由单纯地抑郁情绪恶化为抑郁障碍。面对愈加快速的现代生活节奏以及巨大的压力,以“抑郁症”为主要代表的心理疾病广泛作用于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1.抑郁情绪 or 抑郁症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普遍存活在压力圈下,在巨大压力下,人们都难免会产情绪低落,难过,痛苦甚至会产生自杀想法。随着对抑郁症的科普,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一病症,以至于在自身心情低落的时候产生自我怀疑,给自己贴上抑郁症患者的标签。当自己给自己贴上了抑郁症的标签,不但不利于自身情绪的好转,反而容易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使自己真的患上抑郁症。当心情低落的时候,其实大可不必慌张,焦虑,觉得自己生病了。抑郁情绪是人们生活遇到挫折,重大变故的正常情绪变化是人们对外在情景的正常情绪反应。并且抑郁症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知名专家保罗·基迪韦尔称,适度抑郁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发生抑郁情绪的次数多了,人们自然会发现痛苦的时间变短了,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转向寻求解决之道上。也就是说适当的抑郁情绪不仅没有危害,还可以促进人的发展。

抑郁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而抑郁症则是一种心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事出有因不同抑郁症是由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引起的,患病者持续心情低落,常伴随自残等行为,有的患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抑郁患者常常会失眠,甚至出现幻觉产生幻听的现象,记忆力减退,专注力下降,食欲下降,行动迟缓,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与抑郁情绪可以自我条件不同,抑郁症患者绝大部分需要药物或其他辅助治疗方式来治愈。

抑郁症是不同于抑郁情绪的,不能将抑郁症与抑郁情绪混为一谈。

2.抑郁产生的原因

截止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于抑郁症的病因并未有确切的论断。但是普遍认为抑郁症的发作与患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其所处社会环境这三方面密切相关。从生理学角度看,抑郁症发作时其产生机制复杂,所表现出来的异常涉及机体的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系统。在这些抑郁症导致的生理异常中对于临床诊断最为有意义的是眼动异常,脑电异常,心电异常。从分子层面分析抑郁症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其神经递质含量与健康样本有差异,最为明显的是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5-羟色胺(5-HT),组胺(HA)这四种物质。以上诸物质及其他物质在体液中的含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狂躁或低落,而一些物质的高低还会导致个体的焦虑情绪高低。在统计学意义上,5-羟色胺含量和自杀观念产生概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去甲肾上腺素与HAMD 总分呈现正相关关系。生理上种种异常的产生原因与遗传,吸毒、颅脑创伤相关,但是统计学上已经证明个体的心理特征亦会导致抑郁症。例如完美主义人格,其尽善尽美的特质体现出过于拔高的自我评价标准,内心的焦灼和对失败的恐惧笼罩产生持续低落的心境。在临床研究上已经证明,心境障碍和完美主义有相关关系,除完美主义外其他个人心理特征与抑郁症的关系深浅不一,但是平和的心境和偏颇的执念之关系对于大学学段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根据已有的数据,我国大学生男性和女性的抑郁症发病率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农村生源组别和城市生源组别的抑郁症发病率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普遍接受的理论认为童年经历,生长环境,社会阶层,经济状况都与抑郁症关联。于研究对象而言,得出其抑郁症发病率相近并不是否认诸多社会因素在大学生研究对象上失效,而是多维度的影响因素叠加之后在结果上可得出相似结论。


3.高校该如何有效应对“抑郁”

3.1预防角度

根据估算,目前为止中国泛抑郁人数逾9500万,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囊括了39项研究、从1997-2015年、包括32,694 的关于中国大学生群体研究表明,中国学生群体的抑郁发病率在23.8%,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揭露了当前抑郁症在发现治疗领域的短板与漏洞,而中国学生群体的高发病率更应该引起相关学校的重视。从抑郁症的预防角度上来看,高校应时刻关注,致力发展,努力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分析、早预防、早控制, 尽可能降低负面影响,绝不能有任何思想与行为上的懈怠。

面对这不可小觑的“抑郁现状”,高校无疑应做到及时管理、有效防控!

首先,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除了开展公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高校还应该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动员号召大会,从而实现覆盖全员的大排查,从而有效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只有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才可能及时发现并分析解决大学生的心理抑郁问题,由此做出科学评估、正确判断,最终有效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其次,高校应重视“家、校、社会”的三股合力,单方面的预防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家校一体是一种很具有现实意义的预防机制,学校应及时与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大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从不同角度共同关注并疏导孩子,这种对症下药的预防机制值得提倡!学校与社会也可以建立起互通的预防机制,比如高校与爱心企业建立起分工明确、资源共享、机会均等的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从而实现预防机制的多样化与新鲜化,这可能使得预防效果实现阶段性的进步。

最后,高校应建立具有人文情怀的特色机制,真正落实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并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地了解学生情况、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是影响学生情绪状态的重要因素,可采取一对一谈心法,家访法,或者是必要的物质帮助,从而帮助学生排解在现实或者心灵上的后顾之忧。

3.2应对角度

作为培育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摇篮,高校在面对抑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小窥的作用。在有关应对抑郁的措施方面,高校可以从主导大学生形成抑郁症的三个主导方面入手,从根源来帮助大学生解决抑郁的难题,驱散抑郁的阴霾。

首先,从大学生个体本身入手。大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看待事物的认知,导致他们抑郁的原因更多的是对事物认知的偏差。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心理疗法、认知疗法等多种方式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展开心与心的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从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帮助患者走出思维的死穴。

其次,从大学生的原生家庭着手。据调数据分析显示,家庭贫困、单亲家庭是引发大学生抑郁的危险因素(OR=1.58,1.21)。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高校应及时了解在校生的家庭情况,给予家庭贫困的同学以资金补助,或为其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减轻经济压力带给他们的精神负担;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高校应积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慰藉,协同教职人员、高校学生对其多一分包容与关爱,让他们在心理上也有所归依。

最后,就高校自身而言,应加强相关应对抑郁的软硬件措施。例如,在相关硬件方面,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心理问诊室、心理宣泄室等;加强人性化教育,适当增设体育课、音乐课、哲学人文科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科目,更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救助体系,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医师为学生做心理卫生讲座或疏导,与学生共同面对抑郁问题。

4.总结

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精神疾患,有关抑郁症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发病机制复杂,也由单一的生物观点转为生物- 心理- 社会的统一模式。虽已认识到本病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改变、促炎症性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种致病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地位及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目前,抑郁症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以上治疗方法各有利弊,新兴的体育疗法、音乐疗法存在治疗实践的不成熟。从实践而言,心理疗法是抑郁症大学生最能接受的治疗方式,心理疗法分只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庭婚姻治疗、自我疗法等,心理治疗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引导,但是专业心理医生资源有限,时间有限。面对突发的抑郁,心理医生鞭长莫及。各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抑郁症,选择进行抑郁量表测量,及时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切合实际寻求帮助大学生走出抑郁症的方法及途径,减少抑郁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帅学倩,梅广,李莉,吴珩,赵旭东.大学生抑郁筛查及预警系统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05):666-671.

[2]宋艳,贾存显,周英智.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20,15(18):237-240.

[3]宋少杰.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其干预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9(09):83-84.

作者:段振英(1964- ),女,河北省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官品霄(2001-),女,云南昆明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本科生

方裕文(2000-),男,四川乐山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本科生

王旭静(2000-),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本科生

刘晶晶(1999-),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经贸大学,酒店管理,本科生

钟晶华(1999-),女,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英语翻译,本科生

危晗奇(2001-),女,河北衡水人,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工程,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