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兔黄尿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 1

仔兔黄尿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廖鹏 胡春晴 黎益图

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46100

仔兔黄尿病实际上是仔兔急性肠炎,多发生在7-15日龄的哺乳仔兔。发生黄尿病时,患病的兔窝通常产箱潮湿发黄伴有强烈的腥臭味,仔兔拉黄色水样稀便,似黄色尿液,污染肛门附近和尾巴。

  1. 病原

引起仔兔黄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混合感染。

  1.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是高发期,主要侵害的是7-15日龄哺乳前期仔兔,发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严重时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一般同窝同时发病或者相继发病,相邻的兔子也会受到感染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和采取有效措施,一旦传播开来将难以控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 临床诊断

患黄尿病的仔兔以下痢为主,拉水样黄色似尿液的稀便,污染肛门附近和后肢,严重时整窝仔兔发病,产箱潮湿发黄并伴有强烈的腥臭味,仔兔全身粘有黄色水样稀便,仔兔精神沉郁、嗜睡,停止吃奶,体型消瘦,皮肤松皱,全身发凉。通常患病仔兔还伴有消化不良,胃内充满未消化的白色乳汁,味道酸臭,肠黏膜表面呈急性炎症,肠壁变薄松弛,尤以十二指肠最明显;肠系膜淋巴结表面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小的坏死灶。哺乳的母兔常患有乳房炎。仔兔发病后2-3天死亡,死亡率高,一般整窝死亡。

  1. 发病原因

1、环境因素。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极易引发仔兔黄尿病。产箱垫料受到污染(比如母兔产仔时血液及羊水污染,母兔、仔兔粪尿污染)未及时更换,产箱垫料过少,仔兔受凉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发病。

2、母兔母乳变质。母兔患有乳房炎,仔兔吃了变质的乳汁之后引起感染发生肠炎,或者母兔吃高蛋白饲料过多乳汁粘稠引起仔兔吃后消化不良,诱发仔兔黄尿病。

3、仔兔本身抵抗力弱。仔兔出生时体质较弱,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发病,特别是在食用不健康的母乳后。

4、饲养管理

兔舍、兔笼、食槽、产箱没有定期消毒。饮水卫生没有保障,兔舍没有保持通风干燥,兔舍环境卫生差容易诱发此病。饲养员在接触患病仔兔后,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就接触其它健康仔兔时也易引发交叉感染。

五、预防措施

1、兔舍做好降温、保持干燥工作。仔兔产箱垫料要随时检查,发现垫料受到粪尿污染、过于的潮湿要及时更换。仔兔保温工作要做好,垫料过少要及时添加。饲养员每天要认真检查产箱,发现有仔兔患黄尿病的及时治疗,彻底消毒后再去检查下一窝,防止交叉感染。

2、母兔产后可以用抗生素药物预防细菌性疾病,产后1-3天每天喂服复方新诺明(抗菌优),一天一片连用3天或肌注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单位,一天2-3次连用3天。药物可通过母乳进到仔兔体内从而达到预防目的。繁殖母兔皮下注射葡萄球菌疫苗2毫升,每年两次。对患有乳房炎的母兔及时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应将其淘汰。首先确保母兔的营养需要,根据哺乳仔兔数量,及时控制高蛋白饲料的饲喂量,防止乳汁过多引起变质,适当添加青绿饲料量。

3、对出生仔兔进行分群,分出体质弱的,拿给母性好的母兔寄养,必要时及时淘汰。

4、兔舍及周边环境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兔笼、产箱产仔前要用高温火焰消毒。垫料要柔软、干燥、干净不发霉的。保障饮水干净卫生,兔舍要保持通风干燥,及时清理母兔未吃完的饲料防止变质。

六、治疗

1、仔兔对患有黄尿病的仔兔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滴服,每只每次用药2-3滴,每天3-5次,连用三天,严重的及时淘汰。

2、母兔母兔全群使用恩诺沙星等广谱抗生素拌料投喂,做到全群预防。对患有乳房炎的母兔,用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单位或庆大霉素进行肌内注射,每天2-3次,连用三天,如有脓肿,需要开刀排脓,伤口放碘酊消毒。

七、诊治注意事项

仔兔拉黄尿不一定就是黄尿病,但是拉黄色水样稀便,污染肛门附近和尾巴并伴有强烈的腥臭味基本就能确诊。高温高湿、气候多变天气,要注意防止黄尿病爆发,发现患有黄尿病的及时治疗,必要时及时淘汰患兔。该病治疗时要母兔与仔兔一起治疗效果最好。患有乳房炎的母兔极易引起仔兔患病,建议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