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3

抗 -M抗体对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及处理

唐炳娣 叶志达 谢宁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 广东 广州 516002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及处理。方法:选择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ABO血型鉴定正反型不一致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筛选出用谱细胞鉴定为抗-M抗体阳性的标本,分析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并提出处理办法。结果:(1)30例患者中,分析血型,9例A型,7例B型,12例O型,2例AB型;30例RhD阳性。(2)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显示,28例IgM型,2例IgG型;效价检测显示,抗M抗体阳性者IgM型抗体效价为1:1有6例,效价1:2有6例,效价1:4有8例,效价1:8有4例,效价1:16有2例,效价1:32有2例;IgG型抗体效价2例均为1:32。(3)4℃MM型与MN型检出性率100%,室温MM型检出性率100%,MN型漏检例数有4例,漏检率13.3%,37℃MM型漏检例数为10例,漏检率33.3%,MN型漏检例数为22例,漏检率73.3%。结论:抗-M抗体影响正反定定型不相符,主要是反定型细胞中存在有M抗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反定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凝集;交叉配血不合时,在4℃条件反应能有效避免漏检,37℃反应MN型杂合子易漏检。

【关键词】抗-M抗体;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

ABO血型鉴定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临床输血安全[1]。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时,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或者交叉配血不合现象频繁发生,其中,不规则抗体所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比较常见[2]。在临床输血中,单纯性的抗-M引起的免疫性输血反应比例很低。但抗-M血清的反应强度和反应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其对血型抗体鉴定上造成的影响可能大于实际临床风险[3]。本项目为了探讨抗-M抗体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以及处理,选择30例对象进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为时间段,选择其中30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或者交叉配血不合血标本作为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0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41.27±4.97)岁。??(因更改了年龄范围,如何计算平均年龄?,需要改一下)。

1.2试剂及设备

本项目检测中所需试剂及设备包括:(1)抗A、抗B、抗M以及抗N血型定型试剂(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2)抗D(IgM+IgG)血型定型试剂(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检测卡、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ABO反定型试剂红细胞及ABO、RhD血型定型卡(以上均由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4)抗体鉴定谱(由荷兰三昆试剂有限公司提供);(5)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2-Me)(由上海血液生物责任有限公司提供);(6)孵育器、专用离心机(由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

采集5ml EDTA-K2抗凝全血标本,按照3500r/min标准离心处理5min,分离血清,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特异性鉴定,对检出特异性抗体的血标本完成免疫球蛋白类型与抗体效价测定。

1.3.1 ABO、RhD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采取微柱凝胶法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完成ABO正反定型与RhD血型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情况时,进一步采取盐水试管法予以ABO血型复检。采取微柱凝胶检测法完成交叉配血试验,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判读结果。

1.3.2筛查不规则抗体与特异性鉴定:被检测血清与Ⅰ、Ⅱ、Ⅲ号抗体筛查细胞分别放置于4℃、室温以及37℃条件下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检测卡及盐水介质中进行反应,同时设计自身对照孔排除冷凝集素和自身抗体的干扰,结果呈阳性的标本在反应较强的条件下通过1-16号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并记录各反应条件下OMM型、OMN型、ONN型红细胞的反应情况,检出特异性抗体的标本再检测红细胞上相应抗原呈阴性与否。

1.3.3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及IgG型抗M抗体抗体效价测定:被检测血清通过2-Me裂解IgM型抗M抗体之后,再和OMM型红细胞加到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检测卡上于37℃条件下反应15min,离心并观察结果及记录;被裂解的血清确定为IgG型抗M抗体后再通过生理盐水倍比稀释,于 37℃反应条件下通过OMM型红细胞对其抗体效价进行检测。

1.3.4 IgM型抗M抗体抗体效价测定:被检测血清通过生理盐水倍比稀释,基于4摄氏度与37摄氏度条件下,分别通过OMM型红细胞对IgM型抗M抗体抗体效价进行检测。

2结果

2.1 本组30例患者中,血型分布如表1所示。

表1:30例患者的血型分布状况

血型分布

例数

所占比例

A型

9

30.0%

B型

7

23.3%

O型

12

40.0%

AB型

2

6.7%

RhD阳性

30

100%

备注:30例患者血型鉴定中与含有相应抗原的反定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均表现出意外凝集反应。

2.2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

本组30例患者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显示,28例IgM型,2例IgG型。

2.3效价检测

30例通过效价检测发现,抗M抗体者IgM型抗体效价为1:1有6例,效价1:2有6例,效价1:4有8例,效价1:8有4例,效价1:16有2例,效价1:32有2例;IgG型抗体效价2例均为1:32。

表2:抗M抗体阳性者抗体效价分布状况

抗体效价(抗体类型)

例数

所占比例



1:1(IgM)

6

20.0%



1:2(IgM)

6

20.0%



1:4(IgM)

8

26.7 %



1:8(IgM)

4

13.3 %



1:16(IgM)

2

6.7%



1:32(IgM)

2

6.7%



1:32(IgG)

2

6.7%



2.4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检出情况

4℃MM型与MN型检出性率100%,室温MM型检出性率100%,MN型漏检例数有4例,漏检率13.3%,37℃MM型漏检例数为10例,漏检率33.3%,MN型漏检例数为22例,漏检率73.3%。

表3:抗-M抗体与MM型、MN型抗原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检出情况

抗原类型

反应条件

漏检例数

所占比例

MM型

4℃

0

0.0%

室温

0

0.0%

37℃

10

33.3%

MN型

4℃

0

0.0%

室温

4

13.3%

37℃

22

73.3%


3讨论

1927年,Landsteiner与Levine发现了MNS血型系统,为第二个被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其复杂性仅仅次于Rh血型系统[3]。MNS血型系统以红细胞膜上涎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与GPB为主要基因表达产物,其中,前者可根据第1与第5氨基酸差异形成M抗原以及N抗原,后者则可根据第48位氨基酸不同而形成S抗原与s抗原,故而称为“MNS”血型系统[4]。MNS血型系统比较复杂,且具有多态性特征,共涉及43个抗原,主要有M抗原、N抗原以及S抗原与s抗原[5]。MNS血型系统抗体产生不同于ABO血型系统抗体,其不会规则恒定出现再缺乏相应抗原者血清中,是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以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常用不规则抗体[6]。故此,检测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项目中30例患者,28例IgM型,2例IgG型,提示抗M抗体大部分是自然产生的IgM抗体,少数是由于妊娠或者输血免疫所致的IgG抗体。比较来说,4℃反应活性更大,37℃以及抗人球蛋白介质中的活性比较低,通常不会导致输血反应,不过其属于不规则抗体,在所致血型鉴定困难中所占比例较高。30例患者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在ABO血型反定型以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和含有相应抗原的反定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均表现出意外凝集反应,但是与不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并没有出现凝集反应,提示该抗体是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以及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原因。患者红细胞标本与抗-M和抗-N反应,结果与抗-M未发生凝集,与抗-N发生凝集,凝集强度大约2+,此现象表明红细胞无M抗原存在。抗-M抗体对配血存在影响,当患者与MM型、MN型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常规交叉配血时,MM型抗原在盐水法与凝集胺法都可出现配血不相合,但杂合子MN型抗原却出现配血相合,进一步说明了抗-M抗体与杂合子MN型抗原反应在常规操作中易漏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践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分析抗-M抗体,血液保存温度控制2-6℃,对于低温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患者,若是由此类抗体的话,激活补体,引起溶血反应,故此,在筛查出抗-M抗体的情况,建议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成分,保证输血安全。

综上分析,抗-M抗体影响正反定定型不相符,主要是反定型细胞中存在有M抗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反定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凝集;交叉配血不合时,在4℃条件反应能有效避免漏检,37℃反应MN型杂合子易漏检。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血型鉴定结果真实准确,遇到有抗-M抗体时需改变常规反应条件,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丹, 张勇萍, 杨世明,等. 35例MNS血型抗体特异性及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影响[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6(12).

[2]张勇萍, 安宁, 杨世明,等. 76例Lewis血型抗体血清学特征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8, 034(003):270-272.

  1. 吴擘颈,姚顶根,戎瑞明.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70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8):592-593.

[4]李清, 古丽扎尔, 李志强. 吸收放散试验在高效价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鉴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22):118-120.

[5]周雪莹, 陈宣宇, 于笑难. 同种抗体合并模拟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J]. 中国输血杂志, 2019, v.32(11):94-97.

[6]刘婧婧, 王艳侠, 甘佳. 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的分布、性质与免疫史研究[J]. 北京医学, 2015, 37(11):1111-1113.

[7]王玲, 向东, 陆琼,等. 同种及类同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探讨[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2, 35(4):318-319.

作者简介:唐炳娣,女,1987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惠州,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医学检验研究;

职称:主管技师

科室:输血科。

单位名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Y252)

[作者简介]唐炳娣(1987-),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研究。

[通信作者]唐炳娣 E-mail:3952262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