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置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2

公路养护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置对策

王敬

聊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东昌府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公路是支撑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各个地区连接外界的主要渠道,因此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但是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难度比较大,其施工质量不仅受到施工技术的影响,还会受到天气、温度、昼夜温差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类公路桥梁病害。文章主要基于现有的工作经验,从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易发病害出发,简述处理技术,希望能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公路养护;病害原因;处置措施

引言

公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在公路铺设过程中有多种病害对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要求我们在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方面进行不断改善,找出道路维修的解决办法,提高道路维修质量。

1病害的分类

1.1裂缝

(1)横向裂缝:主要由于路面基层干缩和面层温度收缩产生内应力挤压造成的,另外路基压实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也会产生,分为荷载和非荷载裂缝两种:①荷载性裂缝:路面设计不符规范、偷工减料、运营车辆超载等,导致路面集料间拉应力大于疲劳极限应力而产生的破坏裂缝;②非荷载性裂缝:温度降低产生的内缩性裂缝和路面基层反射产生的连带裂缝。这种裂缝不影响路面整体性,破坏形式比较普遍,是导致横向裂缝的主要成因。(2)纵向裂缝:其一是位于半填半挖处施工质量较差,处置方案错误或压实参数不符要求导致路面的沉降;另外路面整幅宽度较大要进行分幅施工摊铺,纵向连接处不满足质量要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形成的纵缝。(3)网状裂缝:主要是裂缝纵横向相互交叉,在面层产生若干分隔区域块状体,形成裂缝宽1 mm以上,距离40 cm以下。网状裂缝会不断导致路面松散甚至形成坑槽,同时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4)反射裂缝:最初裂缝出现在路面基层,经过长时间车辆竖向荷载压力下,裂缝不断传递反射到路面面层,导致路面层开裂形成裂缝。

1.2水损坏

水损坏:路面排水不畅或长期泡在水中,水逐渐渗入路面结构层而导致的路面破坏现象,会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寿命周期,可以分为:网裂、坑洞、辙槽、卿浆等。水破坏是因路面施工质量低劣、压实度不足、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均匀等导致集料空隙率过大造成的。水损坏的过程是持久的,要保持基层和面层的水及时有效地导排出。水滞留在沥青的各结构层内,会导致沥青颗粒表面的膜在水流动侵蚀或者荷载的作用下剥落,引起沥青颗粒间的粘结力降低,路面便会出现局部网裂、松散,导致路面强度降低,长时间不维修处理,再加外界车辆荷载的作用,整个路面便会大面积损坏。

2公路养护工程病害应对措施

2.1沥青路段病害应对

关于沥青路段最常见的疾病类型,首先是龟裂和在沥青路段出现车辙的情况,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清理损坏的路段,恢复其功能并确保车辆的正常流动。清理完毕后,沥青混凝土需要二次涂层覆盖,以确保道路的维修质量,并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二次涂层的材料和温度,以消除由于热膨胀和冷凝造成的循环裂缝。在涂层压实工程上,也要更加重视。第二,通过在油田更大裂缝的情况下重新设计路段,改善了沥青部分的质量。第三,沥青涂层的分散,分析其原因是压缩不足造成的分散涂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砂砾的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沥青结构的强度,有效地防止了水渗入土壤,并且在由于材料老化而使部分分散的情况下,必须修复沥青部分,以便有效地改善情况。

2.2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指和路中心线保持垂直的裂缝,宽度与长度均不一。其产生原因包括:(1)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到位,接缝未能达到紧密,结合较差;(2)沥青没有达到要求的使用条件;(3)基层裂缝向上反射;(4)桥涵两侧填土出现固结或发生地基沉降。横向裂缝的预防措施为:(1)对现场施工进行合理组织,保证摊铺施工的连续性,尽可能减少冷接缝的产生;(2)对横向接缝要进行充分压实,使用优质且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沥青;(3)对于桥涵两侧的填土,必须做到充分压实。对于缝宽在2-5mm范围内的裂缝,可使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缝宽超过5mm的裂缝,可使用改性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在灌缝之前应做好清缝,而在灌缝之后需要在表面均匀铺撒一层石屑。

2.3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指和路面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宽度与长度均不一。其产生原因包括:(1)冷接缝的处理没有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结合不紧密;(2)对纵向沟槽进行回填时,所用填料质量较差为碾压不密实,导致沉陷;(3)拓宽段新、老路面之间的交界部位产生差异沉降。

2.4提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管理质量

从现实当今角度分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属于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问题出现概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管理质量的提升。为此,首先,需要重视沥青混合材料配比控制,要对沥青混合材料进行“糊料”以及利息处理,搅拌不均匀问题出现的概率,同时还要有效地采用马歇尔试验来验证混合材料的油石比率,稳定性以及流值,以此来保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原材料的配比及搅拌处理质量;其次,需要有效地进行洒布透层油施工处理,在实践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路面尽心清洁处理,然后借助洒布车进行沥青原材料的洒布,在洒布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洒布车行车速度的匀速性,并且控制洒布速度,避免沥青积存以及洒布不均匀问题出现,从而保证整个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具体而洒布标准需要控制在每1000m2洒布2m3的石屑以及粗砂,然后再用八吨的压路设备对路面进行压平处理,这样将可以极大地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2.5强化对于路面排水系统的管理力度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人员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问题防控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经过众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管理人员长时间不懈努力研究逐渐发现,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造成破坏影响程度最深的就是路面积水问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长期积水之后,其抗压能力以及结构都会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管理人员需要有效地增强结构的排水性,具体而言,首先,在一些多雨地区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于路面的排水处理,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基层设置防水层,并设置具体的纵向排水设施以及横向排水设施,保证路面上的水分可以快速的渗透到路面基层当中并排到地底下;

结语

路面出现裂缝、路面不平、地基沉降、钢筋锈蚀是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易发病害,并且每一个病害都直接影响公路的交通安全。因此公路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施工技术,从技术角度出发,尽可能地避免公路易发病害的出现。但是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可控的自然因素诱发公路病害,因此施工人员要优化施工技术,通过后期补救的方式维护公路安全并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郭建军.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130-131.

[2]张新宽.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浅析[J].丝路视野,2018(4):102.

[3]王翔.探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