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背景下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新形势背景下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探究

乔洋

国能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017000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引进外来先进技术,铁路建设成为重要的基础工程。近几年,随着我国高铁行业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铁路建设,同时也推动着我国进入铁路建设时代。在新形势的影响下,大规模、高要求的铁路建设与保障工作质量安全和监管投资的矛盾突出,如何提高铁路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许多建设者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

1铁路建设当前形势分析

1.1建设规格大,要求高、任务艰巨

根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铁路需要建设长度达到10万km,其中客运专线长度为12000km,主要工作压力路线要实现客货分线原则,要求复线率和电化率达到50%,铁路运输能力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中心技术装备达到世界水平。我国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规模大、要求高,是空前未有的。在2005年国务院批准要建设9条客运专线,总长度要超过3000km,并要求在4~6年之间建设成功,这是铁路史上史无前例的。

1.2当前管理模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

大规模高要求的铁路建设,对当前建设团队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新形势下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我国铁路建设长期处于计划指令和行政管理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种管理方式,使得我国铁路建设市场基本形成雏形。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参加投标的大多数铁路投标者都是原有铁路所属的施工单位或监督企业,这些铁路建设团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新形势下铁路建设的发展需求,同样传统的管理方式限制了铁路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方式还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尤其是缺乏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设的管理经验的缺陷。要想建设大规模、高要求的铁路建设就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技术。新技术的研发和要想达到的预期结果就必须创新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因此解决铁路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是促进我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

2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投资问题
  铁路工程项目一般投资比较大,建设周期也比较长,具有工程复杂,管理跨度比较大的特点,所以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难度也比较大。国外一般对铁路工程前期的监管是比较严厉的,比如铁路工程的投资建设环节和设计环节。当然,这也是我国铁路工程管理薄弱的环节。目前铁路工程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虽然也设立了招标选取竞标的单位,但是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也导致铁路建设管理存在许多漏洞。
  2.2招标管理不规范
  铁路工程的招标工作虽然是按照国家规定举办的,但是这种招标工作基本上是在铁路这个特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这种投标虽然表面上是公开进行的招标,但是真正参与招标的圈外人员是很少的。一方面,对于圈外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和相关的资源。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像铁路企业拥有庞大的资金支持。所以这种招标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外的同行企业也很难进入中国铁路市场。总的来看,我国的铁路建设行业还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这对于铁路行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2.3信息管理不规范
  所谓的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流通使决策者获得相应的应用信息。我国的铁路建设管理长期缺少一个专门的信息管理程序和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而我国铁路建设工程信息的管理只局限于对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上。现代铁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所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全面的信息,而不只局限于一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施工单位的信息,也包括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的信息。这些信息也不只是施工过程的信息,也包括施工前期和决策,设计的信息。但是我国铁路工程的信息收集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对于这些信息都没有进行完整的保存。

3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的有效对策

3.1完善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传统的工程机制明显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铁路建设管理,对于大规模、高科技的现代化铁路建设工程而言,其对管理工作提供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建设技术的提升,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工程管理更加严格,只有创新管理体制才能满足现代化铁路建设工程的管理需求;二是工程管理亟需创新,要打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借鉴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促使管理机制更加现代化、先进化。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及时完善和创新管理机制,结合现代铁路工程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汲取更多优秀的工程管理经验,从而提升管理制度的时效性。

3.2优化管理模式

从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往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难以满足铁路建设实际需求,因此,优化管理模式是铁路建设工程得以发展的有效方式,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铁路建设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必要情况下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优化管理配置,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保障将工程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此外,要将工程管理贯穿于每个施工细节,覆盖整个铁路建设工程,确保每个施工环节严格遵守管理原则,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3.3深化质量管理理念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整体运行效益,因此,要深化质量管理理念,确保每个管理人员都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结合铁路建设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促使质量管理得到全面实施,在此基础上,科学缩短施工工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和经济损失,加强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方面的质量管理,注重施工设备、材料的质量监督,为保障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4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管理人员是保证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品质的根本要素,其专业性和管理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了达到工程管理的理想效果,首先要挑选优质的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铁路建设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其次,定期开展管理技能培训,针对铁路建设现状和发展形式,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进修学习或邀请资深人士等方法,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得到拓展和提升。此外,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起到约束和督促作用,实际管理过程中做到持续优化,促进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3.5强化政府监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大大扩展了政府和企业的管理范围,政府部门首先要从微观管理调整为宏观调控,并且不断完善政府职能、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以提升政府职能的社会地位,将以往粗放式的管理理念发展为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政府监管,最大程度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性。只有政府部门转变管理理念,才能保证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满足市场发展规律,逐渐向现代化靠拢,大大避免了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将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保障铁路工程建设的整体品质,同时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参与单位应该充分了解自身责任,各司其职,同时还要做好相互交流的工作。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项目的初期管理、布局施工模式、过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人才等都是铁路建设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该加大对铁路建设体系的创新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决策制度,优化建设管理过程,创新符合各种类型铁路建设项目的组织施工管理方法,深入贯彻落实“小业主、大咨询”的模式,建立和合理控制目标的设定,加快铁路市场的形成,保障铁路建设项目工作质量,从而培养更多的铁路建设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青娥,方东升,王孟钧,等.新形势下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4):80-83.

[2]舒冬梅.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