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初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8
/ 2

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 试验初报

龙华海,赵育海

崇左市江州区土肥站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通过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钾肥料配比施用可以提高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使水稻产量最大化,在同等条件下,氮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钾次之,磷影响最小。

关键词:水稻 肥料利用率 试验 处理 二水平 增产效果

长期以来农户在水稻生产中存在施肥状况不清、施肥效果不明的问题,导致不合理施肥时有发生。为进一步验证水稻肥料利用率参数,完善江州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特设置本试验。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点 试验田块位于崇左市江州区江南街道办大村村归龙屯 ,面积约1.8亩。

1.2 供试田块 试验田土种为潮沙泥田,土壤质地为壤土,试验田排灌方便。土壤pH值5.33,有机质30.2g/kg,全 氮2.28g/kg,有效磷8.9mg/kg,速效钾76mg/kg,全 钾8.38g/kg。土壤为酸性,肥力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

1.3 供试肥料 试验统一不施用有机肥料,选用养分含量稳定的尿素(46.4%)、钙镁磷肥(18%)、氯化钾(60%)等单质化肥。

1.4 供试水稻品种 供试品种为中粳恢183。

1.5 试验方法 试验处理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O m2 。其中处理1(CK):空白对照不施肥 ;处理2(N2P2K2):二水平优化施肥区;处理3(N0P2K2):二水平下不施氮肥;处理4(N2P0K2):二水平下不施磷肥;处理5(N2P2K0):二水平下不施钾肥。小区除施肥措施不同外,其他各项田间管理均与大田生产管理一致。水稻二水平施肥量N—P2O5—K2O:10—3.5—8公斤/亩,目标产量400-500公斤/亩。

1.6 施肥方法 全部磷肥、30%的氮肥、50%的钾肥于整地时作底肥施用;40%的氮肥、50%的钾肥于分蘖期(在移栽秧苗返青后施用)施用;20%的氮肥于幼穗分化初期(始穗期)施用,余下10%的氮肥于齐穗期施用。

2 试验实施

2.1 主要农事操作 试验田于4月6-8日整地,筑小区、田埂,并用薄膜覆盖压实,同时做好专用排灌沟及环田沟,保证各小区不串肥水;4月8日施基肥;4月10日秧苗移栽,株行距为22cm×18cm;4月20日第一追肥;5月6日晒田;5月20日第二次追肥;各小区管水实行单灌单排,各小区共灌水6次。

2.2试验相关表格 小区产量统计详见表1;植株样品分析检测结果详见表2;各处理小区产量与养分吸收量统计详见表3。

表1 小区产量统计(kg/小区)

处理

重复

CK

N2P2K2

N0P2K2

N2P0K2

N2P2K0

9.836

12.436

10.436

14.636

14.435

11.636

17.236

16.036

15.636

13.036

10.836

17.636

14.836

14.637

14.838

平均

10.769

15.769

13.769

14.969

14.103

表2 植株样品检测结果(g/kg)

序号

样品名称

全氮

全磷

全钾

1

稻杆处理1

4.85

1.77

31.67

2

稻杆处理2

6.39

2.16

25.43

3

稻杆处理3

5.28

1.58

19.81

4

稻杆处理4

6.5

2.04

26.50

5

稻杆处理5

6.72

2.52

28.59

6

籽粒处理1

9.61

3.06

3.26

7

籽粒处理2

10.47

3.10

2.62

8

籽粒处理3

9.53

2.89

2.76

9

籽粒处理4

11.98

3.37

2.61

10

籽粒处理5

12.22

3.27

2.70

表3 各处理小区产量与各养分元素吸收量统计(kg/亩)

处理

稻谷产量

茎叶产量


吸收氮量

吸收磷量

吸收钾量

N2P2K2

525.66

653.8

9.682

3.042

18.003

N0P2K2

458.98

586.93

7.461

2.253

12.894

N2P0K2

498.99

541.2

9.496

2.786

15.644

N2P2K0

470.12

459.55

8.833

2.695

14.408

CK

358.98

329.64

5.049

1.681

11.61

3 结果与分析

3.1 肥料利用率计算 肥料利用率计算,以氮肥利用率为例,计算公式如下:优化施肥区(N2P2K2)作物吸N总量=优化施肥区(N2P2K2)籽粒产量 ×籽粒N养分含量+优化施肥区(N2P2K2)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无氮区(N0P2K2)作物吸N总量=无氮区(N0P2K2)籽粒产量 ×籽粒N养分含量+无氮区(N0P2K2)茎叶产量 ×茎叶N养分含量; 氮肥利用率=(优化施肥区(N2P2K2)作物吸N总量-无氮区(N0P2K2)作物吸N总量 )/所施肥料中N总量 ×100%。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水稻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氮22.21%、磷7.31%、钾44.94%。

3.2 增产效果分析 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平均亩产的高低顺序为:优化施肥区(525.66kg/亩)>无磷处理区(498.99kg/亩)>无钾处理区(470.12kg/亩)>无氮处理区(458.98kg/亩)>空白对照区(358.98kg/亩)。由此可见,合理的氮磷钾肥料配比施用可以使水稻产量最大化,在同等条件下,氮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钾次之,磷影响最小。

3.3 结论 水稻在优化施肥条件下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2.21%、7.31%、44.94%, 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合理的肥料配比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产量,还可以明显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本次试验氮肥平均利用率仅为22.21%,比平常偏低,主要原因是水稻生长后期抽水管理出现异常,因此,试验数据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简介:

龙华海(1981-),男,壮族,广西上林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赵育海(1972-),男,壮族,广西崇左人,农业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