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8
/ 2

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欧桂梅

广州市从化区雅居乐小学 5109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而网民中小学生又是主体,其中大多小学生沉迷游戏,打游戏,上网等等一些不符合年龄身份的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出现了所谓恋网现象,上网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同时网络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也带来潜在与深远的影响和冲击。

关键词: 互联网 小学教育 心理健康 影响对策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并将以更快的速度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据统计,截止2007年末,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达到5037万。他们在网络活动方面有这样几个主要特征:一是网络交友火爆,85.7%的人使用即时通信;二是网络娱乐行为倾向明显,73.1%的人玩网络游戏;三是作为日常学习重要补充手段之一的网络教育普及率并不高,使用率仅有18%;四是有21.0%的人有网瘾倾向,认为“一天不上网,就会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由此可见,目前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与此同时,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发人深思。那些希望得到同学、老师重视但又十分孤独的学生,生活、学习遭遇挫折的学生,家庭不和睦的学生,没有特长、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心情压抑的学生,因为在现实中不太容易成功而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丧失了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造成网络成瘾。

一、网络环境的正面影响

学校可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及座谈、讨论、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小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增强其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可利用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小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中,对预防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部分小学生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倾向,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摆脱虚拟世界,正确对待虚拟世界。丰富学生学习多态化。

二、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产生成瘾症状

主要表现为:一上网就兴奋异常,不能上网时则“网瘾难耐”。平时在脑中反复出现与网络有关的事情。严重者整天沉溺于网络之中,甚至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以致生物钟紊乱、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我评价降低。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属于抑郁性神经症。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多巴胶(dopamine)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却较上网前更为严重,容易引发一些心血管疾病和产生人格障碍。患有网络成瘾症的中小学生一旦离开网络,便会产生精神阻碍、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

(二)网络对小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网络人际关系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同传统的人际交往不同,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平等性、自由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对象的无限性等特点。网络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表现在:①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在网络交往中,由于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文字描述或声音来判断或想象对方,因而很容易被网络交往对象的文字描述所迷惑。网络的匿名性和安全性使得那些心怀叵测之徒更方便发表负面言论,传播腐朽的思想意识。小学生长期触网,必然会使相当一部分受到社会垃圾的污染,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扭曲。②导致人际关系疏离。对网络的依赖乃至于迷恋,使得小学生人际接触大量减少,代之而来的是虚拟的人际关系。随着“数码个人”、“虚拟自我”等虚拟事物的产生,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成员进行虚拟的情感交流,很难形成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可信和安全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解决网络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依法上网

加强网络意识教育要使小学生明确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消极的影响;教育小学生提高网络信息的观察力和鉴别力,有选择地借鉴,有鉴别地吸收,培养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二)引导健康上网

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生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展网下和网上的心理咨询,充分利用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小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问题监督、预警机制,积极主动地对有问题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三)提升自控能力

积极倡导小学生自我教育 小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小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就是指小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来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培养健全人格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日益普及的今天,面对互联网上“黄、黑、毒”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确立网络上的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特别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自觉做网络的主人,遵守网络规则,不传播非法消息,不使用脏话,尊重他人隐私,自觉维护网络正常秩序。

结语: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所出现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个性障碍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中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激励自我、主动调控自我等重要环节相应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教育中的自我调节、自我宣泄,以及自我升华、脱敏、惩罚等,可以改变认知能力,达到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马列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7:13

[2]彭聘龄.普通心理学[M].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40

[3]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J].医学与社会,201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