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胡昊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文章基于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对水稻高产旱育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并研究应用此栽培技术过程中的水稻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有效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前言:水稻为我国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在经过袁隆平院士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大提升了水稻产量,解决了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的人民温饱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分析常用的水稻栽培技术,其中的旱育秧种植技术与传统的栽培技术相比,表现出具有较短成熟期、较低成本等优点,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水稻苗的成活率、抗旱能力以及最终的产量。因此,在目前的水稻研究中,也始终将提高产量作为重点。


一、水稻旱育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水稻栽培技术中的旱育秧栽培技术,就是在水稻培养基地中进行水稻栽培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栽培土壤中的水分和底墒进行调节和控制来提升水稻苗的成活率。而且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结合其实际生长情况随时补水,保证其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提升水稻秧苗的抗逆性。此种栽培技术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此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缩水稻的生长成熟周期,提升水稻的根部生长。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可以对栽种水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水稻栽培所需要人力成本的降低。同时还有利于水稻病虫害抗药性的降低,减轻病虫害的危害,实现水稻种植质量和幼苗成活率,以及水稻产量的提升。


二、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要点

        2.1水稻育秧工作

        苗床地选择和处理。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土块作为水稻的苗床地,并对种植地进行处理,保证此种植地可以疏松通气,准备足量的苗床,通常在每公顷大田中准备面积约为120m2的苗床。开展对水稻种植之前的处理工作,将已经腐熟的有机肥以及氯化钾或过磷酸钙、尿素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施放,但是要合理控制具有较强挥发性的化肥以及强碱性的化肥等,防止出现水稻芽烂根死等问题。

        浸种催芽。将提前晾晒1~2天、杀死其中的病菌且重新激活其自身生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三天,此清水的温度尽量在20℃以下,每天换两次水,而且在换水时要将捞出的种子充分晾晒1~2h之后才能再次浸泡。在经过上述浸种催芽之后,可以确保水稻在三天之内的发芽率超过90%。

        适时播种。在播种时,通常要选择播种期比传统方法的播种期要提前,通常提前大概15天左右,而且该地区的气温在6℃左右,并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播种作业。

        苗期管理。在应用此技术进行水稻栽培过程中,需要确保苗床地的湿润,但是不能出现明水,可以有效维护种植土壤的透气性,不允许出现明水以及板结问题。做好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有利于水稻种子发芽以及根系生长。

        2.2整体移栽

            在水稻育秧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水稻整体移栽工作,在开展此工作之前,需要平整水稻育秧田,合理控制水稻基肥的施用,比如做好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等。


三、田间管理

        3.1幼苗期管理

        秧苗整体移栽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开展幼苗期的田间管理工作,采取促控结合的方式。这主要由于在采用旱育秧栽培技术开展水稻种植作业时,其与水田育秧方法在田间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异同点。通常需要在水稻秧苗进行返青和分蘖期时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尽量保证水稻秧苗的提前生长,而在接近分蘖期时则逐渐停止水稻分蘖,避免发生前衰后盛的问题。而在处于幼苗期的水稻秧苗,由于也正处于二化螟的繁殖期,因此在此期间还需要做好此类病虫害防治工作。

        3.2幼穗分化期管理

        在水稻苗移栽完成1个月左右时水稻苗会进入幼穗分化期,在此阶段中,水稻秧苗停止分蘖并开展不断拉伸其茎秆,而且在生长到秧苗的倒三叶开展时露尖时则预示着水稻进入了生殖生长阶段。在此幼穗分化期,则需要保证其生长条件良好,通过施放适量的保穗肥来防止出现水稻叶色转黄的问题。并结合水稻的生长情况开展水层灌溉管理工作,避免发生断水干旱而影响其正常发育的问题。

        3.3开花期与成熟期管理

        水肥管理依然是此阶段水稻的重要管理内容,通常处于开花期的水稻需要保持灌水深度为3.3~6.6cm,在经过此次灌水之后需要保证种植地的田土湿度,在正式收割水稻的前几天才可以断水干田。在水稻出穗前后如果出现植株叶片过早落黄的问题,则证明水稻生长过程中缺乏营养,需要结合水稻生长情况及时施肥,配合少量的磷酸二氢钾等,保证在水稻出穗以后可以发挥其同化作用,保证所结出的水稻谷粒更加充实饱满。

        3.4病虫害防治工作

        采用旱育秧栽培技术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尽量选择农业防治方法。所谓的农业防治方法,就是在选择水稻种子的时尽量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高产良种,而且在施肥时应尽量施加磷肥和钾肥,严格控制氮肥的用量。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选择药物治理方式,按照适时适量的原则选择与病虫害类型相匹配的药物种类,在水稻的分蘖期特别注重防治二化螟的为害。如果同时出现了多种病虫害,则需要分析实际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分析其中的主要危害和次要危害等,可以选择一种药来治理多种病虫害,或者混合多种不同药物来治理所有病虫害等方式。

        此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晒田的方式对水稻的无效分蘖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水稻分蘖的有效性,提升其分蘖成穗率。同时还要控制水稻的栽种数量和种植密度,通常控制在330万株/hm2左右。对于其他的细条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来说,则需要针对性的采取在水稻中后期开展病虫害治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不仅如此,结合水稻种植经验,可以针对其不同生长时期容易出现的病虫害做好测报工作,对水稻病虫害的发展起到有效遏制。


结语:为了提升水稻产量,在应用旱育秧栽培技术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对水稻育秧工作以及整体移栽等栽培技术要点的控制,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幼苗期、幼穗分化期和开花期与成熟期过程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针对其不同时期的病虫害特点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切实保障水稻最终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忠权.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探究[J]. 农业科学, 2019, 2(5).

        [2] 姚开霞. 探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 新农民, 2019(7):58-59.

        [3] 徐治国. 浅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 000(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