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生产工艺及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叠合板生产工艺及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刘智慧

哈尔滨国统管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3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预制构件、部品部件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在工地装配并实现主体结构、围护结构、设备管线、装饰装修一体化的建筑。近年来,面对我国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和劳动力的日益匮乏,建筑业亟待转型升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推广政策,积极推行装配式建筑。

关键词:叠合板 生产工艺 装配式 建筑

前言: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互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的结构形式,预制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楼板的主筋即是叠合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筋和构造钢筋。叠合板可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不需抹灰直接粉刷。鉴于以上优点,叠合板正逐步大面积应用于各类住宅及公建工程中。

一、叠合板生产工艺

1.1 叠合板工艺流程。某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生产公司是一家大型叠合板生产企业,针对叠合板生产已经确定了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清理模台→安装叠合板主筋→预应力张拉→安装锁筋板→绑扎分布筋→绑扎吊钩→安装预埋件→根据标号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撤出锁筋板→对混凝土进行蒸汽养护→预应力钢筋放张→进行模具拆除、剪筋→有序堆放叠合板。

1.2 智能化叠合板生产线。公司通过对叠合板生产中钢筋张拉、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期班、脱模吊装等各个生产关键节点的研究,引进了叠合板智能化成套生产设备,该套生产设备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自承式整线模台、布料振捣机、梳筋机、钢筋调直放料机、涂油机、起板机、运板机、转换摆渡车、张拉装置等,其中布料振捣机、钢筋调直放料机以及张拉装置等均为数控设备,并且自承式整线模台生产设备结构能够实现运行轨道、应力承受、模板模具、保温养护、电力输送等多项功能的有效一体化集成,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组线长度可以实现适应性调整。同时,通过智能化数控配套装备,可以在布料、振捣、温控、养护等方面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效加强对叠合板生产质量控制。起板机、运板机以及转运装置均为自动化设备,极大的降低了对人力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1)自承式整线模台该模台主要是通过钢板与型材进行焊接制作而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叠合板生产对设备整体强度的要求,同时兼顾了设计布局的合理性,有效保障在生产过程中,保持整线稳定性、精确性运行。模台同时设置配套的养护装置,效果良好。2)涂油机其主要功能是在生产前,对生产线模台上进行脱模剂的喷涂。涂油机可以实现自动对经过模台的生产材料进行脱模剂的喷洒,喷涂形式为雾化喷洒,有效提高了脱模剂喷涂的均匀性,减少喷涂死角,具有良好的喷涂效果,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3)钢筋调直放料机主要负责对上生产线模台的钢筋材料调直以及放料。为提高生产使用的便利性,钢筋调直放料机的安装位置在模台的侧面,并在模台前侧设置钢筋放料架,使放料钢筋倒在模台侧面。钢筋调直放料机增加数控装置,提高生产标准化。4)布料机主要负责混凝土布料。布料机承载混凝土在模台轨道上运行,并通过螺旋送料的方式,通过料斗将混凝土进行均匀落料在叠合板预制板面上;落料之后,利用振捣配套装置,对模台上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摊平。布料机通过数控装置对机器运行速度、落料速度进行控制。5)梳筋机主要负责在叠合板生产过程中进行预埋钢筋的梳理工作。梳理完成后,通过张拉设备,对钢筋的预应力进行调整。在混凝土养护期,负责对台面覆盖与收放篷布。梳筋机代替了大量的人工操作,设备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电控柜按钮,实现设备沿模台轨道行走以及篷布的覆盖和收放工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6)起板机主要负责将生产线上的叠合板从模台上起板脱模,并移送至运板车。起板机设备控制装置有两种,一种为线控装置。一种为遥控装置。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装置,对设备的起升、行走、转运进行操作,同时配合运板车使用,对生产线上已完成的叠合板进行向端部集中运送,为下一道集中转运工序提供便利,同时有效提升生产线整体工作效率。7)运板车主要负责生产线上叠合板脱模后的运转工作。起板机将叠合板移送至运板车后,由运板车转运至生产线端部,主要是配合起板机使用,为下一道集中转运工序提供便利。

二、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是以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模式,将建筑所需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生产,再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装配施工将建筑构件通过可靠方式连接起来完成建筑建造。装配式建筑具有传统建筑建造无可比拟的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的优势。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构件之一。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自重大、吊装困难、构件之间组装不便等问题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采用装配式叠合板结构,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结构中,叠合楼板可以分为构件工厂预制和现场浇筑两部分,及有效降低的构建运输及安装过程中由于自重过大带来的不便,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同时,通过现场二次浇筑,还可以提高叠合板的承载力,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①安装准备;②测量放线;③支撑体系支设;④叠合板板缝模板支设;⑤板边角膜支设;⑥叠合板吊装就位;⑦机电管线铺设;⑧叠合板上部钢筋绑扎;⑨混凝土浇筑;质量标准检查。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实际要求,严格按照施工步骤做好叠合板施工。

三、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与预控措施

1.第一类。蜂窝、麻面、气泡等。

这类质量通病对结构属于次要质量缺陷(可修复,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在外观要求较高的项目中,问题就会成为主要问题。(1)产生问题主要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级配不好;2)混凝土振捣时间短,混凝土不密实;3)模具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出现粘连;4)模具和混凝土的接触面隔离剂涂刷不均匀,出现漏刷或者是失效。(2)预控措施:1)严格控制砂石骨料质量,剔除不合格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做到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2)在叠合板生产前,需要将模具表面清理干净,做到表面平整光滑,保证不出现生锈现象;3)选择质量较好的脱模剂,均匀涂刷;4)模具拼缝严密,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第二类。如缺棱掉角、构件几何尺寸偏差等,此类质量问题不一定会造成结构缺陷,但可能影响建筑功能和施工效率。(1)产生问题主要原因:1)脱模过早或模具边角灰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造成混凝土边角随模具拆除破损;2)叠合板成品在拆模、脱模起吊、存放、运输等过程受外力或重物撞击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3)边模在生产线混凝土振捣和反复拆卸过程中由于不适当的外力造成翘曲变形,使叠合板几何尺寸超出规范允许范围。(2)预控措施:1)按标准留置同养试件,叠合板强度应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时要求方可脱模;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3)模具边角位置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灰浆等杂物。涂刷隔离剂要均匀,不得漏刷或积存;4)在生产全过程中加强叠合板成品的保护工作;5)使用压板、磁力盒等配套工具固定边模,防止模板变形翘曲。

结束语:

叠合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有施工速度快,节约造价成本,成品质量好,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优点。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叠合板作为主要预制构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蓬永刚, 杨保弟, 权浩, 等.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最优生产工艺的研究[J]. 砖瓦,2019(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