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浅谈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

赵东萍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文华街小学校 6350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容易被忽视和偏离。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当前的小学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资源丰富,与当今德育目标有许多契合点。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关键词:家庭;传统美德;教育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它可以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强大的联合力量,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为培养现代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未能根据个人成长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小学家庭教育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因此,要逐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让学生按照中国传统美德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 小学生人格与传统美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生活。现在家庭教育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面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庭教育的成败在于父母。为了让孩子有用,家长要注意它的方法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就像家里的星星。在家庭教育和学生人格培养中难免出现一些忽视和偏差,使他们高度依赖、胆小、懦弱、任性、挑剔、自娱自乐。他们很难与同龄人相处,缺乏竞争与合作意识、同情心和责任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际交往和国际交往的扩大、分工的日益细化、结构的日益复杂、竞争的日益激烈,都对社会成员的素质提出了日益完善的要求。将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与当前人才素质和小学德育相结合,发掘和挖掘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和精髓,培养学生丰富的情趣、宽广的胸怀、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仪表气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做人之道教育。最早的家教著作《颜氏家训》提倡“勤”、“俭”,要求颜氏后人勤劳、务实、不奢靡。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把“诚实”作为自己和后代的基本人生信条。他要求家人和后代节俭,在高位上“不敢吃肉,不穿真丝”。近代中国爱国将领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中指出,必须对子女进行“仁”、“礼”、“信”、“勤俭”、“功德”、“义勇”的教育。他解释说,“仁”意味着爱,“礼”意味着礼貌,“信”意味着诚实。他告诫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勤不俭危害大”,“不要向那些无知的父母学习,把孩子当祖宗,让他们享受自己的幸福。自己做牛马,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心是自私,爱公众的心是公德”,他认为,公德缺失对国家是有害的。

二、家庭传统德育目标研究

要确立中国传统美德系列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身体、认知、社会性、审美意识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融入到小学素质教育中。同时,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竞争意识、挫折感、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它在吸收传统美德精髓的同时,又具有更深、更广、更新的内涵。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实现传统美德系列教育目标的保证。我们以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为依据,遵循小学教育的原则和规律,将教育目标和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节日庆典等环节,并以生活渗透的方式加以实施,重复实践、家庭匹配等特色手段目的:从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事件中设置主题,介绍美德系列教育内容。例如,举办“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勤俭节约是传家宝”、“我爱我的家人”、“好朋友”、“美好的世界”、“美丽的祖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代代相传”等一系列班级和团队主题活动不仅教会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同时,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从而感受劳动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教育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中国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方法是“培养与“养成”相结合为基础,确定学生的主体性,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信息,引导学生的个人活动(包括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活动),使学生内心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和行动。

三、结束语

要把传统美德内涵与小学生德育结合起来,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以目标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置典型的主题活动,创造合理的环境。通过多种活动开展一系列传统美德教育,同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使教育更加合理有效,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完善教育目标,促进学校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为提高人才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茜钰.贫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7,(21).

[2]王立冬.浅谈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8,(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