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与方法

谭杰

重庆鼎石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1


摘要:做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鉴于此,本文在概述了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任务以及方向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土规划;乡村振兴;编制方法


1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任务

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指导下,需要根据乡村居民居住、用地的管控要求,确定各地区宅基地空间规模,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编制原则。同时明确各乡村发展目标,并结合上位规划需求,综合分析地区资源、人口、经济、环境。并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方案,以国土空间、区域开发保护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梳理乡村规划标准。维护生态保护划定成果,结合草原、森林、河湖等空间数据,保留乡村原有自然形态,优化其空间格局。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划定及储备成果,合理安排乡村林业、渔业、种植业、农业发展空间,进而推进农业规划转型,满足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施行要求。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划定文化、历史景观保护红线,重视对乡村建设的引导、规划,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有效开展。统筹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在乡镇、县城内划定符合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用地区域,以建立“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设施网络,提高群众生活的便捷性。完善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各类产业空间布局。结合乡村地区产业特色,预先明晰产业用地强度、实际用途,除了少量、必需的产品加工、生产以外,还要注意避免在乡村地区增设工业用地。


2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战略,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应统筹城乡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关部门应按照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生态宜居等要求,把握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从文化、环境治理、生态、产业、人才等方面应对“三农”问题,引导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除此之外,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地区还需落实特色农业,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主导,旅游休闲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基于此,乡村基础规划编制工作应及时制定乡村空间管理、发展、控制方案,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居民居住及生活条件,营造和谐乡村人文环境,形成“分区分类”“区域统筹”的多层次乡村空间体系。此外,相关部门应结合乡村建设现状,以技术引进、资金扶持为方向,设计符合乡村发展的空间规划及改造项目,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而在各村庄规划中,相关部门需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方式,分析乡村人口信息变化以及乡村地区的区位条件、产业趋势,同时尊重地区特色,重视乡村振兴规划与地方实况的契合度。


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法

3.1确定乡村发展的目标,并落实相应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多种影响因素,村庄之间分化趋势多样。因此在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村庄功能定位和现状情况,科学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和目标,落实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村庄的发展目标关乎村庄发展方向和村民的切身利益。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从主导产业方面,也是作为乡村振兴的造血机制,主导产业决定了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确定村庄发展目标之后,要依据村庄现有资源禀赋,选择未来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其次,是上位规划对于本村庄的考量,要充分考虑村庄所在大区域的整体发展目标,完善整体功能作用。最后区域协同方面,不故步自封,与相邻村庄错位发展,实现村庄协同互补发展,做到一村一品,避免千村一面。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合作共创、生态保护有机共生、产业繁荣人地共荣的发展局面。落实到分项发展目标分别为繁荣乡村经济,便捷的生活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的乡土文化和高效的乡村治理。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因此,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一般村庄规划以产业选择和建设规划为主,突出公共设施,例如村部、学校、公共墓地、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布置、给水排水、坑塘整治,住宅安排例如宅基地的标准及具体布局,环境整治,产业用地范围划定及禁止行为。要明确乡村振兴用地,保障乡村振兴用地。

3.2坚持多规合一,有效整合和统领各专项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要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林地保护规划等相互衔接,统一目标定位。以面向规划管理及实施为目标,应从规划内容、空间治理、管理机制3个方面着手。在规划内容上对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综合交通、保护原则等提出引导思路,在空间上以“一张图”形式建立全覆盖的空间要素把控,在管理上建立县级协同平台,在县级层面实现多部门协调的协作平台。

3.3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对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边界进行优化,将区位优越位置划为有条件建设区。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要体现在底线优先上,对交通廊道内的宅基地、高压廊道内的产业用地、文物紫线内的产业用地要进行调出;明确农村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产业用地和其他独立选址项目用地布局安排,优先保障特色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结合旅游的需要,在村域道路节点处布局服务设施;尊重村民意愿,落实农民集中居住自建区用地安排,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明确村庄拆并的位置、范围及时序安排。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要遵循节约集约的原则,对村庄内空闲零散用地、工矿废弃地要注重挖掘,对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对零星分散地块进行腾退集聚,调出外围零散的产业用地、宅基地等向集聚区聚集。通过优化村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目标。

3.4把握村域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发展

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现状资源进行规划,把握村域产业发展方向,扶持潜在产业,立足农业种植做大做强,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完善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确立优质品牌形象,吸引人气集聚和市场投资。其次坚持业态复合,推进一二三产复合发展,确保村庄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村庄品质提升和产业发展,为村庄带来更多经济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3.5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编制

在编制规划的时候应坚持以目标与问题为导向,从村民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规划各村庄建设用地、农田建设空间,高效整合乡村环境、基础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同时向村民普及规划编制工作内容,听取相关人员意见,明晰土地归属权,并且充分考虑村庄集体利益,发挥乡村居民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同时要在符合相关部门存档、审批标准的基础上,确保规划成果简明易懂,使其成为村规民约。争取将乡村规划做成规划文本薄,管制规则具体、图文丰富,从而为村民理解、配合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打好基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上述的多种方法,优化乡村规划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建设目标,同时保障乡村区域建设的质量,使得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参考文献

[1]王芳,易峥,钱紫华.城乡统筹理念下的中国城乡规划编制改革——探索、实践与启示:转型与重构[M].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6.

[3]李娜,刘蕾,罗隆诚.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