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在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基于 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在 韧性城市视角下 的分析

谈峥 魏蓉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摘要:目前,我国的基础建设随着综合国力迅速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韧性城市理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安全是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基于韧性城市视角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当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现状的分析,提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灾害及缺乏韧性的表现,城市缺乏韧性的原因,以及韧性城市视角下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为以后能够出台相应的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韧性城市视角;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分析

引言

灾种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城市综合防灾空间和设施布局的现状基底,是编制和实施综合防灾规划的前提。为揭示多灾种之间存在的发生时间、影响程度、影响范围等耦合而呈现的复杂机制,明确区域多风险综合风险评价中忽略的相互作用关系,解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多风险评价结果缺乏指导的问题,在系统研究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问题、应对策略、数据可视化表达、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多灾种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策略及技术路径,以期为城市规划转型视角下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城市空间的安全有序发展。

1 及时更新防灾减灾理念

灾害风险管理和减轻其影响的概念是综合管理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期的防灾规划,必须建立和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状态概念,妥善处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预防工作面对新的要求,需要采取新的措施进行综合的城市预防。成立了中国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应急管理部。与传统的灾难管理系统相比,这种系统没有得到统一的协调和规划,没有计划地进行,体制改革是中国防灾减灾一体化系统的有效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综合防灾效果。从灾害的角度来看,在准备阶段的预防工作更多地集中于资源的使用,土地使用计划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城市防灾方法的正确计划以及对地面安全结构的适应,它是救灾重建协调单位制定的应急计划,用于应急部队和物资的协调。例如,地震,地震,输电线路着火,当发生地震的线路有可能发生短路失火,随时可能发生余震的情况下,救援的复杂性就大大提高了,这是假设多维灾难发生之前的城市,多层次,周到的突发事件,如果发生灾难,可以从容应对。灾前评估涵盖了城市建筑物,基础的建造以及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的防震措施。城市防灾规划以总体规划要求为指导,与其他规划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积极的关系,实现信息的互通。根据综合防灾减灾要求,城市防灾减灾应急通道、避难所设置内容与现有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绿化用地规划、市政工程重叠,并及时反馈,避免规划重叠,沟通不及时,产生矛盾。

2 综合防灾规划的特点

城市综合防灾是综合考虑人民防空、地下空间安全、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应对地震、火灾、地质、洪涝、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提高防范事故和重大危险源的能力,开展城市防灾空间布局、防灾资源总体规划、防灾体系优化、防灾设施改造等综合防御规划和行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依据多灾害风险评价结果,指导城市土地建设,具有多灾害、多层次、全过程的特点。在实施多灾种风险评估指导时,应结合“宏观”“微观”等各个层面的规划特点,灵活贯彻安全防灾理念。在总规层面,总体规划具有地域范围广、协调力度大、用地可选择性大的特点,其多灾种风险评估多是以宏观调查为主,评估精度和技术深度较粗略;在详规层面,详规具有地块范围小、协调力度小、用地控制性强的特点,多灾种风险评估则是以微观详勘为主,评估精度和技术深度更加详尽,需精确标定各灾种的危害范围、空间分布状态和风险边界,并提出具体的控制指标和划定相应控制界线。因此,在研究不同层级综合防灾规划时,应结合各层级规划需求,合理进行多灾种风险的勘察和评估。

3 优化措施分析

3.1 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研究

首先,应当对城市防灾规划的困难进行思考,为城市防灾规划工作的有效实施找到突破口,并为其提供保障。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基础应当建立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基础上,同时对城市综合防灾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研究。根据要求来制定综合防灾部门与组织机构的责任与义务,形成对问题的根本认知,这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相关部门在对综合防灾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编制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综合防灾规划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理念,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2 评估尺度的差异性

多灾种风险评估结果具有时空表达性,能够直接为城市用地规划提供现实依据。从评价空间的尺度来看,目前国内城市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第1种是宏观尺度的国家级或市域级风险评估,用来比较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综合灾害风险对比。第2、第3种是按照一定的城市行政单元为统计边界进行的中观尺度或小尺度评估,主要针对城市市域范围内分县市或各分区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的表达,或者尺度较小的三级防灾社区或街道的风险表达。第4种是微观精细化无明显行政单元边界界限,以地理信息栅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的微观尺度风险评估。由于灾害风险具有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所以在评估时选择一个合适的空间尺度是极其重要的,如果研究的尺度精度太大,就会导致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度下降,而研究的尺度精度太小,则会导致工作量变得繁重、复杂。

3.3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站在总体规划的角度,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是如何有效的对现有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因此应当根据安全防灾的基本要求来有效的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其中,具体的工作内容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对灾害风险程度、现状、破坏性以及防灾能力等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根据空间层次的划分,总体防灾规划可以被分为市域层面与中心城区层面。前者层面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交通、避难、供电供水、通讯、救灾等各个方面的联动机制,需要建立完善的各机构联动机制及快速反应机制;后者包含的主体规划内容有防灾空间结构、分区、避难及疏散空间规划、防灾救灾设施布局、基础设施、危险源及特定区域的综合防灾规划等。

4 结语

多灾种的研究不仅仅是安全领域应当研究的重点问题,它更是未来城市安全与防灾领域、城市规划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只有准确、科学、合理地评估城市多灾种的客观灾害水平,才能真正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空间。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多灾种风险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半定量和城市大尺度的研究上,而对于需要大量数据支撑的中小尺度精细化的单元研究却很少,且多数研究在对多灾种风险进行综合时缺乏对多灾种之间的触发机制、耦合激励效应的研究,常采用简单的叠加形式从而导致信息冗余量过大,与实际情况不符,难以反映多灾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有效指导用地规划建设。因此,聚焦城市典型灾害并厘清各灾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客观、科学、合理地将多灾种风险评估结果反映到城市用地布局上,才能更加真实合理地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安全发展指引,构建出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参考文献:

[1]韩林飞,肖春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适灾韧性的城市群协同防灾规划研究[J].城乡规划,2020(06):72-82.

[2]刘婷婷.城市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评价及防灾能力提升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4,30(07):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