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一棚两菇”生产技术要点

/ 3

丹凤县“一棚两菇”生产技术要点

贺卫平 1 赵颖 2

1. 陕西省丹凤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 陕西 丹凤 726200 ; 2. 陕西省丹凤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陕西 丹凤 726200



“一棚两菇”在大棚春夏季种植一料草菇,秋冬季种植一料双孢菇,这样在一个棚一年即可种植两样菇类,通过“一棚两菇”规范化种植,实现全年周期生产,提高大棚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菇农收入,达到效益最大化。

一、适用范围

本要点适用于丹凤县大棚双孢菇、草菇的无公害生产。

二、生产技术

(一)栽培季节确定:草菇属高温、恒温结实性草生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3-35度,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30度左右。双孢菇属中低温性草生真菌,菌丝体生长最适宜温度23-25度,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温度14-18度。根据我县近年来的气象资料和种植情况推算,草菇生产周期为4月至7月份,双孢菇生产周期为7月至翌年4月为宜。

(二)菌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f3、f4等草菇品种和2796、2799、2000、196等双孢菇品种。菌种选择无病虫、无杂菌、绒毛菌丝多,线状菌丝少,菌丝粗壮,不吐黄水,生命力旺盛的菌种。

(三) 菇棚建造

1、建棚选址。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易排捞,通风良好,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远离有污染的工矿厂区及养殖区。

2、菇棚搭建。采用钢骨架立体栽培,棚体宽9米,长14米以上,肩高4.5米,棚内用水泥柱搭制,竹杆搭6层菇床架、床架宽1米,层间距50cm,墙体开设4层排气孔,这样既利于保温、保湿,又可灵活通风换气。

(四)堆制发酵

1、发酵场地:选择远离村庄及饮用水源地带,修建围墙、排污沟和集污池,不能远离村庄的,应采取密闭发酵措施。

2、培养料配方

草菇配方一:稻草或麦秸82%,麦麸5%,干牛粪7%,过磷酸钙2%,石灰粉4%;

草菇配方二:杏鲍菇废料68%,干牛粪30%,石灰粉2%;

双孢菇配方一:玉米芯52%,干牛粪44%,过磷酸钙1.5%,石膏1.5%,石灰1%;

双孢菇配方二: 干麦秸52%,干牛粪44%,过磷酸钙1.5%,尿素0.5%,石膏粉1%,石灰各1%。

3、草菇发酵

将培养料按照配方混合均匀,用水充分预湿,添加石灰粉调节pH 值至8,3-5天后将料进棚上架,料厚一般25cm左右。栽培料全部上架之后加温进行灭菌发酵,当温度达到70℃左右持续24小时,然后自然降温至55℃,通风温度降至35℃适时播种。

4、双孢菇发酵

双孢菇发酵共分为两次发酵(前发酵和后发酵)。

双孢菇一次发酵(前发酵):堆制发酵时间7月份,其中高寒山区(庾岭、峦庄、蔡川、寺坪)7月初、中温区(棣花、商镇、龙驹、铁峪铺、武关、花瓶子)7月中旬、低热区(竹林关、土门)7月下旬为宜。

(1)预湿:先将粉碎的玉米芯或麦秸用清水充分浸湿,堆成一个宽2~2.5米、高1.3~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3天。同时将牛粪加入适量的水调湿后碾碎堆起备用。

(2)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宽1.8~2米、长度不限的秸秆,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粪,再按上述的准备量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逐层堆高到1.3~1.5米。从第二层开始要适量加水,而且每层秸杆铺上后均要踏实。

(3)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天即温度达到65℃以上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按一层料一层石膏、石灰。此后每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受日晒、雨淋。

前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大约需25天。发酵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秸杆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秸杆平扁柔软易折断,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双孢菇二次发酵(后发酵):前发酵结束,趁热把整个菇棚的培养料全部搬入菇棚的菇床架上,由上层至下层堆放,堆成拱形料面,堆放时要求料疏松,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厚度基本一致,密封菇棚,让其自然升温,时间约20小时左右,然后加热升温至 60℃左右,维持24小时进行巴氏消毒。巴氏消毒时间到达后,适当通风换气,将料温降至48-52℃,并维持该温度范围内培养3—5天即可停止加温。同时逐渐加强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40℃,之后打开全部风口大通风,降至28℃适时播种。

后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质量要求:表层和内部可观察到较多白色放线菌的菌丝体,培养料颜色变为褐色,手握培养料柔软而有弹性,不刺手、不粘手,有料香味、无氨臭味;含水量65-68%,PH值7.4-7.7,碳氮比为20-23:1,含氮量在1.7-1.8%。

(五)播种及播期管理

1、播种时间。根据草菇、双孢菇生长习性和我县周年气温变化情况,我县草菇最适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双孢菇为8月中下旬-9月上旬。

2、播种方法

(1)草菇播种:当料温降至35℃时,及时控温播种,一般采用混合播种,也可条播或穴播。

(2)双孢菇播种:当料温降至28℃即可播种。先用菌种总量的三分之一,撒播在料面上,再用手指(五指)插入料中,稍振动料表层,使菌种均匀落在料表层下3-6公分处,把剩下的菌种撒播在料面上,整平后轻轻压实。

3、播种量:草菇、双孢菇播种量均为1.5-2瓶(袋)/平方米。

4、播期管理

(1)草菇播种后菇房温度控制在30℃左右,料温在3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保持黑暗,一般6-8天后喷出菇水,温度降到28℃左右,给予一定的散射光,棚内湿度增加到85%,喷出菇水5-6天后就可以采收。当第一潮菇采收后,关闭门窗,提高房内温度到30℃左右,供菌丝得到充分的恢复,5-6天后再次喷水,降低温度刺激再次出菇。

(2)双孢蘑菇播种后主要是控制好菇棚温度、湿度和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生长,尽早定植。正常情况下第二天菌种开始萌发,前3天如温度不超过28℃,一般不通风,3天后菌丝向料面延伸,可适当进行通风,7天左右菌丝布满料面,即可打开全部风口大通风,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

(六)双孢蘑菇覆土后管理

1、覆土准备: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而粘、干而不散的土壤为佳,每棚菇床约需12立方米的土,土内拌入占总量1.5~2%的石灰粉。

2、覆土时间:当菌丝基本伸到菌床底部时进行覆土,促进生理转化,诱导原基形成。

3、覆土方法:一次性覆土厚度为2-3公分。

4、覆土后管理:覆土后2-3天多喷雾状水。原则是轻喷、勤喷、均匀,6天菌丝长到土面,此时要加大通风量,抑制菌丝生长,促进原基形成。这时可适当补一些细土,将表面菌丝和原基覆盖,开始重喷结菇水,每天2-3次,每次1kg/m2,在2-3天内调足水分,一般夜间喷较好。

喷重结菇水后仍应大通风2-3天,以后逐渐减少通风,促进子实体形成与生长。当匍匐型菌丝在喷重结菇水的第二或第三天就有大批的子实体出现,这时就可以喷重出菇水了,出菇重水的用量大约2.5-2.8kg/m2,出菇重水一般2-3天调足为宜。出菇重水一般在子实体普遍长至黄豆粒大小时喷,同时保持菇房或菇棚内温度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为宜。

一般从覆土到出菇需要18-21天,有时会更长一些。从黄豆粒大小到可以采收,在15-18℃时,需要5-7天,由于双孢菇子实体是成批出现,每批采收后,要及时清理床面和补土,再进行喷水管理及适当的通风换气,一般在7天就可见第二批菇出现。

(七)出菇期管理

1、草菇菇期管理。草菇菇期管理相对简单,棚内温度保持在28℃-30℃,湿度80%左右,每采一潮菇重喷一次水,采2-3次结束,期间不需通风。

2、双孢菇菇期管理。出菇后温度保持在13-16℃,湿度保持在90℃,根据棚内湿度适时补水,每出一潮菇,及时喷水。出菇后菇棚内必须保持通风,确保有氧生长。

在出菇管理中,水分、湿度、通风三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若通风不够,常出现稀菇、红菇、锈斑菇、长脚菇等,若通风过多,湿度不够,往往出现死菇、薄菇、开伞菇。通风多少又会直接影响湿度的变化。因此,合理调控温湿气三者的关系,是蘑菇优质丰产的重要环节。

三、采收

按照收购标准,在第一、二潮的高峰期,子实体生长速度特别快,为了保证质量,一天需采菇2-3次,采菇时,动作要轻快,削根要平整,一刀切下,注意菇体整洁,防止菇体带泥。采收后及时清理床面、补土、喷水,促进下一潮菇的生长,整个生长周期一般70-120天就可完成。

  1. 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褐腐病、褐斑病、枯萎病、软腐病、细菌性斑点病、石膏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链孢霉。虫害主要有菇螨、菇蝇、菇蚊、瘿蚊、线虫。

(二)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菇房保持良好通风,清洁卫生,及时摘除病菇,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水。

2、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杀虫灭菌,菇房的门窗、通风孔安装60目窗纱。

3、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如农用链霉素、生物防腐保鲜剂、天然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4、药剂防治:

①褐腐病、褐斑病、枯萎病:用500倍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洒,300倍速效霉菌净喷洒病害部位。

②软腐病、细菌性斑点病:用100万单位链霉素溶液加水20公斤喷洒。

③木霉、青霉、曲霉:用霉特克1000倍液处理发病部位。

④菇蝇、菇蚊、瘿蚊:用菊酯类虫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菌蛆,或用“菇棚一熏净”烟雾熏蒸。

贺卫平 陕西省丹凤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 农艺师 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 邮编726200

赵颖 陕西省丹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艺师 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 邮编7262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