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疗器械消毒监测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口腔科医疗器械消毒监测技术分析

马新花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泰安市 271400

【摘 要】目的:为了探究消毒监测技术对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文应用了采样检测的方式,依据相关医疗卫生消毒标准和规范,对某院口腔科室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医护人员手部、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灯以及蒸汽压力灭菌锅等方面进行了消毒监测,并现场采样对消毒效果分析评价。结果:通过采样调查以及实验检测后,口腔科室内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灯、口腔器械以及压力蒸汽灭菌锅的监测结果的合格率分别为58.3%、94.0%、97.5%、100.0%、90.0%、98.0%、94.7%。结论: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其中环境空气、紫外线消毒灯以及医护人员手部的消毒效果并不是很高,合格率相对较低,需要口腔科室进一步加强消毒工作。

【关键词】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监测效果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人们的身体健康却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其中口腔疾病是人们重点关注的一个疾病种类,口腔科室也是各个综合性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但是由于口腔科室的患者较多,而且医护与患者之间的接触距离非常近,口腔器械的循环使用,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前提。本文以某院的口腔科室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口腔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以及科室环境的消毒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为某院口腔科室内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口腔医疗器械、紫外线消毒灯及蒸汽压力灭菌锅。

1.2 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对调查对象的消毒监测进行分析评价,室内环境空气用9cm琼脂平板按要求取点,采样后暴露5min送实验室检测。将漫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支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触部位,将棉拭子装人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物体表面采用Scmx5cm灭菌规格板,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5次,转动棉拭子,取样4次送检。使用中消毒剂采用消毒剂染菌量检查。紫外线消毒灯采用电压220V直管型紫外线辐射强度达70μW/²。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人组织的诊疗器械,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采样,直接放入10ml含有中和剂的无菌营养肉汤试管中,振荡洗脱30s,送实验室。蒸汽压力锅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液检测。

2结果

通过对各项检测项目进行消毒监测,从监测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其中消毒剂消毒监测合格率最高,效果最好,高达100%,而较差的就是室内环境空气、紫外线消毒灯以及医护人员手,合格率较低,效果不是很理想。监测数据详见表1、表2。

60b71b88bd80f_html_80a6a087736e82b8.png

60b71b88bd80f_html_7aa92fccd2916ede.png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口腔医疗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医院口腔科室接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并不仅仅是为了治疗口腔疾病,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预防口腔疾病或者为了牙齿更加美观而来医院就诊。在治疗的过程中,口腔医疗器械是重要的治疗工具,直接与患者的口腔内部进行接触,因此,口腔医疗器械的卫生条件对患者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器械的消毒工作没有达到卫生标准,不仅会降低口腔疾病的治疗结果,同时还可能引起病菌感染。这就要求口腔科室必须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临床中,消毒和灭菌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很容易混淆。消毒是将病原微生物消除,着重强调的是病原方面,将其数量控制在最低,不能再导致疾病产生,而灭菌则是指将所有的微生物全部消灭。

由上述监测结果来看,环境空气、紫外线消毒灯以及医护人员手的消毒监测合格率相对较低,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合格率也并没有达到100%,可见,口腔器械的消毒效果也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具体可能会受到以下几点因素干扰:第一,口腔器械使用后没有及时进行清理,或者将器械过长时间浸泡在消毒剂中,导致器械表面腐蚀严重;第二,由于口腔科室接诊患者数量较多,医护人员下班后也没有对器械进行仔细清洗消毒;第三,清洗器械的水质不达标,清洗过后器械表面会产生白色斑点;第四,消毒室或者口腔科室的环境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器械的消毒效果,本次研究中对环境质量的消毒监测合格率结果最低,也会对器械的消毒效果产生一定的干扰。

口腔科室的器械种类十分复杂,每天被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如果不注意消毒管理,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医源性病菌感染,威胁患者的健康状况。因此,为了避免感染情况发生,口腔器械的消毒监测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口腔科室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第一,时刻保持科室以及消毒室内部的空气环境清洁干净。口腔科室内部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流动性很大,科室环境中包含的病菌也非常多,通常是来源于患者飞沫或者治疗过程中清洗时所产生的气溶胶,相互之间很容易产生交叉感染。本次研究调查中,空气环境的合格率最低,相比于倒数第二的紫外线消毒灯还要低很多,这就要求科室必须加强科室环境的消毒处理。空气消毒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紫外线消毒,一种是喷剂消毒,但是前提必须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有人,可以采用自然循环通风法,简单高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科室环境的日常消毒通常都会采用开窗通风的净化方式,保持室内有新鲜清新的空气流通,除此之外,还要定时用紫外线照射,每天大概30-60分钟。第二,消毒剂是消毒效果最强的一种消毒方法,口腔科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消毒剂使用的培训工作,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消毒剂。第三,口腔科室的工作人员在进入岗位工作之前,应该对科室内的设备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擦拭,比如诊台、桌椅、灯架、门等工作区域内部的各种设施。吐水池要用500mg/L有效氯,在每一人使用过后及时消毒,另外,科室内部的医疗垃圾要及时处理,保持环境卫生干净。第四,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部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也是携带致病菌的重要媒介,而且由监测的结果可以看出,医护人员手部的合格率也并不是很高,很多医护人员对手部的清洁工作并不重视,在接诊前没有洗手、直接用污染的手接诊下一个患者、戴手套但是没有及时更换等等多种问题都会导致病菌感染。有关人员做过调查实验,结论得出医护人员如果注意手部清洁可降低一半的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五,口腔科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保证消毒工作流程正确规范。


参考文献:

  1. 沈晓霓. 做好口腔门诊消毒灭菌预防院内感染[J]. 保健文汇, 2019, 000(003):185-186.

  2. 杨菊华. 口腔器械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效果比较[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7).

  3. 蒋自然, 吕静静.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000(022):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