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服刑人员子女现状的社会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3

西安地区服刑人员子女现状的社会学研究

殷慧文 葛云硕 李心田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710127

摘要: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正处于监狱服刑状态,难以亲自照顾其子女,承担其应付责任,由此,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服刑人员子女随之诞生。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保护这一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益,但遗憾的是,社会大众对于这一群体的认知和帮助还处于较低水平。本调查拟通过对太阳村儿童的生活和发展的调查,希望能对这一群体的出路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词:服刑人员子女 太阳村 社会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010697382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救助制度的日益完善,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和发展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怀。近年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针对服刑人员子女,我国现行的《监狱法》只明确规定“罪犯不得将其子女带到监狱内服刑”,却并未规定罪犯子女由谁监护抚养等一系列问题。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可以说,服刑人员子女并没有得到国家与社会足够多的重视。

  1. 研究对象

本项目研究对象为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又名太阳村、儿童村等)。该救助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以来,先后帮助了600余名身处困境的服刑人员子女。太阳村现有70余名孩子,年龄2岁至21岁不等,均在附近的中小学和西安市区内的大学、职高接受教育。西安儿童村为中国诸多相关救助机构之中最早建立且救助人数较多的一个,其立足陕西并向周边省份辐射,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 研究结果

  1. 社会对于此现象的关注与局限

2005年司法部曾出台过一份关于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156万名服刑人员中,有未成年子女总数超过60万,其中45.9%的服刑人员认为其子女生活没有保障,有13.1%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辍学,曾接受过社会救助的仅占总数的5.2%。截至2019年,我国监狱在押人数达170余万。可以预见,随着服刑人员人数的增长,该群体的数量也应呈增加趋势。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该人群的社会救助、教育和管理,既没有法律依据,也缺乏政策规定。2006年起,情况才有所改善。2006年1月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带小组、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 6 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为了明天———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的通知》); 3 月,包括民政部、中央综治办等在内的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2012年3月29日,民政部等15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突破性地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工作列入了国家孤儿救助政策的总体规划之中。2019年6月,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等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包含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无人抚养儿童的政策关照。近些年来的政策变化表面政府对于该人群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但由于该人群基数较大,未受过社会救助的比例因此仍然较高,且该人群缺乏社会关注的窘境,使他们的未来依旧堪忧。

  1. 对太阳村孩子入村前后的状况调查

入村前:

1.无人照料的窘境

父母入刑,导致其未成年子女要么处于单亲状态,要么直接处于“事实孤儿”状态,这是服刑人员子女不得不面对的一大窘境,他们无人照料的境遇使抚养他们的任务被迫交给其他亲人。太阳村孩子们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进入太阳村之前,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甚至无人照看。更为糟糕的是,有些孩子的祖父母身体状况也不如人意,甚至有些已经过世,这些孩子只能被寄养于亲戚家中甚至流向社会。小玉(化名,下同)在进入太阳村之前一直由奶奶照顾,奶奶年级已过70,只能保证孩子的温饱问题。这不仅仅是小玉一个人的困境,也是所有服刑人员子女所都要面对的问题。

2.难以弥补的亲情空缺

失去父母的孩子在亲情上的空缺是难以弥补的,即使我们能够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也无法弥补家庭残破、亲情缺失带来的影响。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以及家庭温馨环境的缺失,服刑人员子女也易产生情感脆弱、缺乏安全感、自我调节能力差等心理问题。小肖告诉我们,在进入太阳村之前,他在村子里的初中上学,虽然亲人对父亲入狱这件事守口如瓶,但有关他父亲的小道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小肖每天上学都身处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之中,他时常感到自卑和无助,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孩子们成长最关键的时期,缺失父母关怀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极为不利。

3.欠缺的教育

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该人群面临着棘手的教育问题。在义务教育完成之后,他们或因经济紧张无法支持学业,或因自卑等原因不愿再去上学,2019年欧渊华等人在对福建省服刑人员子女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估后发现,其辍学率高达26.9%,这一状况也意味着他们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继而难以掌握生存技能,因而造成该人群的未来生活难以得到保障,陷入一种不好的循环状态。

4. 更多被“遗忘”

服刑人员子女抚养问题早已显现,但真正引起广泛重视,始于集中抚养服刑人员子女的民间组织“太阳村”的建立。但太阳村毕竟是杯水车薪,村内目前也仅有70余名孩子,更多的孩子还是被“遗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一特殊群体的未来尚处在茫茫黑夜之中,仅有几颗星光在指引人们探索。



入村后:

1.生活窘境被首先打破

入村后,服刑人员子女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照顾。我们曾问孩子们在太阳村记忆深刻的事情,他们回答:“吃了一顿好吃的饭,洗了一个干净的澡。”

2.人生相似同龄人的成长陪伴

这里的孩子们都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大家在一起也能敞开心扉,不会再有歧视和偏见,孩子们都能安心上学。在艰难前进的人生路上,有了相似同龄人的陪伴,他们不再孤单。

3.教育状况得到改善

太阳村的孩子们都得以正常入学。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太阳村也会和其他慈善组织一同资助孩子完成大学学业,成年的孩子也会被送去读职业技术学院,这对他们未来能够正常生活下去至关重要。

4.缺失的关怀得到弥补

太阳村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司法退休干部和带有志愿精神的职工,他们对这群孩子充满了同情。太阳村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带孩子们进行探监,让他们尚在服刑的父母放心,鼓励他们改造自己。其他机构也会定期前往太阳村给孩子们进行物质帮助与心理辅导,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开展的对太阳村孩子的关怀活动等。

  1. 摸索之中的尝试

太阳村的建立,为我们了解、帮助服刑人员子女这一弱势群体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太阳村使这些本来可能无人照顾的孩子进入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也就降低了他们可能因无人照顾而受不良因素影响的可能。在原本环境下,由于缺乏父母照顾,服刑人员子女可能过早沾染不良习惯,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在太阳村,他们的心理健康得到了较为正确的引导,对避免该人群误入歧途、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我们亦不可忽视太阳村在引导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作用,正是因为太阳村,我们才得以了解这些孩子并撰写此文。
但太阳村毕竟只是少部分人的尝试,它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太阳村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了解这一机构的人群多以高校志愿者为主,缺乏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次,太阳村的服务人员在数量上较少且缺乏经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一些服务人员管教态度较差,这会不会对孩子们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太阳村本身也较为封闭,我们曾经问太阳村的孩子们疫情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但由于他们平时不怎么出门,因此大多数孩子都认为他们的生活并没有被影响。最后,由于缺乏资金,太阳村存在强迫服刑人员子女听课以获得社会捐助等情况,没有法律的认可与规范,太阳村难以获得足够财政支持。

  1. 建议

太阳村模式是有问题存在的,但它确实为服刑人员子女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可是,如果仅仅依靠太阳村还远远不够。如何进一步为服刑人员子女提供保障,这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是第一要务。法律要明确责任保障主体,改变现在的保障空白。是否将该群体保障纳入民政部门的救助对象,也需要立法规定;政府应该积极承担该群体的生活保障,对于父母失去监护能力且没有合适监护人的未成年人,政府要积极行动,为他们选择机构代养或家庭寄养,让这些未成年人和普通未成年人享受同样平等的权益;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政府和社会还要携手共建完整的保障体系,在完善家庭寄养制度的同时及时对寄养家庭进行全面考察;此外,作为救助这类群体重要力量之一的民间救助机构目前生存比较艰难,政府和社会应鼓励支持类似“太阳村”的民间救助机构的发展,国家也应承认民间机构的合法性和专业性,并监测该机构的资金运作和救助效果;社会舆论的导向也十分重要,目前社会存在较多歧视服刑人员子女的现象,媒体要多做正面宣传,减少社会偏见,以期更多人加入救助行列。

除上述建议之外,我们认为孩子成长所依靠的的社区和学校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学校首先要保证服刑人员子女正常接受教育,另外要关注该群体的心理健康,要做到心智齐头并进;社区要发挥好邻里关爱的作用,少一些偏见,多一份爱心。服刑人员子女的境况改善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这里也希望服刑人员子女境况能够早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现状调查》,郑霞泽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

【2】《关于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研究述评》,莫瑞丽,杨光秀著,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殷慧文(2000-),男,汉族,山西太原人,西北大学本科生

葛云硕(2002-),男,汉族,辽宁锦州人,西北大学本科生

李心田(200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