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术后循证护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肺癌患者术后循证护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夏诗玉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9月-2021月2月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15例。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循证护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后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2组并发症率。结果:干预之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行循证护理模式,缓解负性情绪,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肺癌;术后;循证护理模式;效果


前言

肺癌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类,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多数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为中晚期,需要进行化疗和手术,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增加护理干预。循证护理作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1],是将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护理人员的经验进行结合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为此本文针对本院2018年9月-2021月2月期间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 基本信息资料

选取于在本院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30例纳入研究,所选时间区间为2018年9月-2021月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15)与研究组(n=15)。其中,参照组年龄在47-76岁,平均年龄在(65.36±3.72)岁;研究组年龄在48-77岁,平均年龄在(65.58±3.90)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组间无差异,P值>0.05,有可比性。

纳入依据: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准许,且患者,家属对此均知晓,并签署了实验同意授权书;所有的患者经过诊断确诊为肺癌。

排除依据:精神障碍;临床资料不齐全;合并其它严重性的肿瘤。


    1. 研究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详细方式如下:(1)先组建一支成熟的循证护理小组,所有的组员经过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护理;(2)护理小组成员需要每天定时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且发现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并且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3)护理实施项目,在术后的呼吸道护理中,提出问题为:肺癌术后患者的痰液会明显的增加,该如何保护呼吸道?循证支持为采用英文期刊检索,例如Postoperative lung cancer,sputum,中文关键字为呼吸道,肺癌术后,干预的方式为:在手术后为患者进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4L;(4)护理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提出问题为:对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如何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循证支持为采用英文期刊检索,例如The chest closed,jam,中文关键字为胸腔闭式引流管,肺癌术后,干预的方式为:当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之后,可以适当的将床头抬高30°,注意观察患者的水封病内水柱波动的情况,倘若波动的幅度超过30厘米之上,就需要注意观察有无出现肺不张的情况,且需要监测引流管内有无出现挤压或者堵塞的情况,一旦有异常及时的处理。



    1. 观察指标

  1. 记录和分析干预前后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判定依据: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情况越轻。

  2. 分析2组并发症率,注意观察有无出现肺不张、褥疮、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以Excel SPSS25.00软件进行核实,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记录干预前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记录2组并发症率,实施X2检验,组间具有差异,则可表达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干预前后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由表1可看出,干预前,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之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

1对比干预前后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干预之前

干预之后

干预之前

干预之后

研究组

15

58.23±3.66

43.73±2.56

66.57±3.79

48.63±1.93

参照组

15

58.69±3.78

51.12±2.00

65.80±4.88

53.78±3.20

T


0.3386

8.8102

0.4826

5.3374

P


0.7374

0.0001

0.6331

0.0001

2.2对比2组并发症率

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同质性(p<0.05),详细见表2。

2 对比2组并发症率[n(%)]

组别

肺不张

褥疮

肺部感染

总并发症率

研究组(n=15)

1(6.67)

1(6.67)

1(6.67)

3(20.00)

参照组(n=15)

3(20.00)

4(26.67)

3(20.00)

10(66.67)

X2

-

6.6516

P

-

0.0099


3 讨论

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近些年,对于肺癌采用手术,放化疗等尽管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因肺癌病情较为隐蔽,远处转移较早,会累及其它脏器器官,出现严重的并发症[2-4]。减少或者预防术后的并发症,离不开医患之间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术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改善医患关系。

循证护理能够从技术层面上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5],让护理能够更完整和细致,科学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治疗的配合度也能够明显的提升。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总并发症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数据说明了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患者能够保持理想的心态,面对治疗,总并发症率较低。循证护理能够不断的总结护理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的改进治疗方案[6],所制定的护理方案更适于患者;且循证护理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让护理人员能够找到参考依据;循证护理还能够改善患者就医的感受,及时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且调整患者的负面情绪,整体的护理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术后行循证护理模式,缓解负性情绪,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璇.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6):137,143.

[2]刘志红.循证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168.

[3]闫洁.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162,168.

[4]殷瑛.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护理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5):959-960.

[5]陈轩轩.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6):513,507.

[6]林秋燕,胡亚兰,樊寅, 等.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2):31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