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分析

余红花

核工业四一九医院检验科 5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而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比较两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尿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痰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伤口分泌液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标本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规范化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最大层度上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水平,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微生物检验结果重要性

微生物检验是通过收集病患标本并由检验人群分离、培养和鉴定微生物,最终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可为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而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微生物标本采集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微生物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积极意义[1-2]。本研究共选取100例患者,旨在进一步研究和评价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的重要性,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抽取,共选取10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2.51±2.39)岁;微生物标本类型:血液微生物标本18例,尿液微生物标本12例,痰液微生物标本12例,伤口分泌液微生物标本8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2.74±2.53)岁;微生物标本类型:血液微生物标本17例,尿液微生物标本12例,痰液微生物标本12例,伤口分泌液微生物标本9例。通过比较两组的相关基础性资料,P>0.05,无明显差异,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是存在可比性的。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于清晨采集患者的痰液、血液和尿液标本,用棉签擦拭采集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将采集的标本放置在培养瓶中,尿液标本放置在无菌杯中。

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对于血液、尿液、痰液和伤口分泌物等不同微生物标本,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血液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在患者发热超过38℃或出现寒战期间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要求患者在采集标本前未使用过抗生素药物,并严格执行三步消毒法,注意清理患者的皮肤,做好培养瓶的消毒工作。获得血液样本后,立即送检。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采取患者清晨的中段尿液,要求至少为存留4小时的尿液,采集尿液标本前未使用抗生素药物,将标本存放于无菌杯中,并在采集标本后的半小时内送检。痰液标本的采集方法:于清晨使用抗生素药物前采集标本,先处理口腔,使用无菌盐水漱口,将痰液咳出,标本放置于无菌杯中密封保存,在采集后的2小时内送检。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先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洁创面,并使用无菌棉擦拭,获取新鲜标本,于采集后的1小时内送检。

1.3观察指标

对血液微生物标本、尿液微生物标本、痰液微生物标本、伤口分泌液微生物标本的检出率进行计算,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尿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痰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伤口分泌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分析[n(%)]

组别

血液微生物标本

尿液微生物标本

痰液微生物标本

伤口分泌液微生物标本

标本数

检出率

标本数

检出率

标本数

检出率

标本数

检出率

观察组

18

15(83.33)

12

6(50.0)

12

8(66.67)

8

6(75.0)

对照组

17

6(35.29)

12

1(8.33)

12

2(16.67)

9

1(11.11)

x2

7.200

5.042

6.171

7.137

P

0.007

0.025

0.013

0.008

3讨论

微生物检验是了解微生物特征的科学方法,可在了解微生物特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处理方案,并立即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药方案的制定,也影响了治疗效果[3-4]。而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其中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是否达到规范,是直接影响因素,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规范化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获得的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和伤口分泌物标本检出率均相对较高,充分体现了规范化采集的重要性。在采集标本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向患者说明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要性,以获得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在标本采集结束后,要妥善保存标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送检[5]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可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导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春宝,杨凤华,王毅.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1):132-133.

[2]邱素娟、陈焕文、叶峰山.临床微生物标本实验室检验不合格原因和优化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2):54-56.

[3]王慧莉,张艳梅.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9,32(05):108-110.

[4]秦秀杰,李廷军,董彦金.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3):2864-2867.

[5]吕春宝,杨凤华,王毅.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