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应用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浅谈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应用教学研究

张燕倩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数学始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小学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从数学的乘法运算出发,分析乘法运算定律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构建更加生动且高效的现代化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应用研究

引言:

乘法运算本身就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支撑学生展开一系列运算活动,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能够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掌握最为基本的实践工具和手段。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之际,教师也需要认真分析乘法运算的基本定律,引导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1. 灵活背诵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的背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学生只是掌握基本的文字,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所以教师也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教学效率,就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记忆规律,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的探究和分析。在这里,教师不一定要让学生循规蹈矩的背诵,可以从中间切入背诵,或者是反方向背诵,鼓励学生探究乘法口诀的规律。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表中相邻数组之间的联系,展开关联性记忆,例如,在记忆3的乘法口诀时,就可以从三九二十七入手,如果学生不能牢记4×9的答案,就可以通过三九二十七进行关联记忆,以此为基础,重新加上一个9,并继续往下类推。

  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区别

小学生是思想和意识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所区别和差异的,教师也不应当用一刀切的方式去设计教学内容,而是要认真分析学生之间的不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基本的学情,凸显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侧重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是教育背景,让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规律,获取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和数据,逐步激发出自己的求知欲望,积累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 设计多元化实践活动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充实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认知,真正理解到乘法定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意识到乘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教师也应当观察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观察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例如,在背诵七这个数字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就可以故意在示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探究学生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如果学生能够辨别出自己的不妥之处,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纠正,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总结和升华,让学生能够更加注重记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1]

  1. 创造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能只是关注个别学生对课堂的反馈,由此来以偏概全。在过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推进课堂进度,通常都会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认为优秀学生就可以代表班里的整体水平,目的是为了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然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本身就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优秀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的,并不意味着其他学生也可以迅速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理论,要为学生保留充分的空间和余地,省略一些过于繁琐的教学,尽可能的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也可以让那些学困生拥有更多的喘息时间,积极的弥补自身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2]

  1. 推动知识和能力的结合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和技能并重的价值,过于强调知识性的灌输,并没有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也充分显示了教师认知上的误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启蒙关键期,他们的可塑性十分明显,所以教师才更应当注重对能力的发展,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意识,进一步把控自己的学习节奏,懂得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解答乘法运算定律习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出以下算式,66的25倍与4的乘积是多少?152与8的成绩再乘以134等于多少?43×17的积加上32×83的积又是多少?以上这些等式都涉及到乘法的多次运用,而且也引领学生回顾了基本的加法运算,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对此,教师就应当先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对等式进行拆解,应当让学生理解,66的25倍就是66与25的乘积。这种形式上的灵活调整,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乘法运算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他们会激发出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同时,教师不应当在短时间内立刻公布正确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

  1. 使用口诀加深记忆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运用特定的口诀,让学生针对乘法运算构建特定的印象和框架。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先把乘法的核心内容编排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先引导学生进行熟读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检查,随机抽取口诀中的某一句,让学生迅速分析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再列举出对应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种随机抽取的问答形式,本质上也涉及到乘法的定义,能够更加灵活的锻炼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出现机械性记忆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把乘法口诀编成相应的歌谣,在每堂课正式开始之前,引领学生进行集体哼唱,这样可以塑造更加积极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和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运算的挑战。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数学乘法定律的有效教学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引导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应有之策,也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口诀的背诵,个体差异的分析,教学活动的延伸,思考空间的创设,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乘法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 曾志诚. "乘法运算律及应用"教学的相关探究[J]. 速读(中旬), 2019, 000(010):174.

[2]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乘法运算律的拓展应用教学点滴[J]. 新课程(上),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