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法教学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少儿书法教学心得

余光荣

广东省湛江市第十二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汇聚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组成我国民族最为珍贵的宝藏,书法艺术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在当前小学书法教育当中,为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学生的书法技能,就需要教师不断的革新教学方式,基于学生发展特点来完善课堂教学,并提升学生对书法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学习书法知识,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是针对少儿书法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讨论。

关键字:少儿书法;课程教学;积极性

引言:

小学时期的学生已经步入到社会竞争当中,在其周围充斥着考试成绩、考了多少分等声音,这不仅会使学生形成“唯分数论”的思想,同时家长、教师也容易忽视对学生书法水平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和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而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目前小学书法课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小学书法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1. 小学美术书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 教师对书法教学没有足够的认识

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没有重视书法教学,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当学校设置了书法课程之后,部分教师认为书法只是辅助课程,并不需要深入的探究书法课程开展的模式。基于此,教师对待书法课程的态度较为散漫,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有没有正确握笔、坐姿是否正确等。这并不能称之为成熟的教学体系,也正是因为教师书法意识淡薄,间接导致了学生将练习书法当成一项学习任务,而不是一门学习科目来对待。

  1. 学生对书法课程学习兴趣并不高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书法课程教学中亦是如此。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学习上也愿意学习自己较为感兴趣的知识,做充满趣味性的练习题。对于书法教学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最开始学习时兴趣较为浓厚,但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会逐渐感到枯燥、单调,失去学习兴趣。而在实际书法课程当中,确实容易出现课堂氛围低沉的现象,教师讲一笔,学生模仿教师写一笔。在这种氛围下,小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也没有耐心听教师讲解练习书法时的注意事项,对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1. 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教师是书法课堂上的引导者,也是带领学生进入书法世界的人,教师对于书法的思想和看法都在无形当中影响着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书法课堂的质量。但是,在目前书法课堂中,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被弱化,在课堂教学上部分教师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讲解,或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将一些大道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教师便随意搪塞过去,没有实际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难以真正领悟书法知识,也难以高效的提升书法水平。

  1. 书法教学的价值体现

(一)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历史发展进程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历史传承下很多非常宝贵的财富,其中很多传统文化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学生在书法课堂上,认识汉字,并学习汉字,徜徉在书法的海洋,也走进我国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当中。从陶文、甲骨文,再到大篆、小篆、石鼓文、隶书、魏碑、行书,最后发展到目前最为常见的楷体,每一个书体产生的背后都意味着历史的变更和发展。因此,学生在了解不同书体的同时,也熟悉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有助于学生体会我国文明传承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历史学习。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

对于中国人来说,书法教育不单单只是掌握一门技巧,更是一种文化学习和精神的陶冶过程。从学生识字开始,引导学生练习九宫格、米字格、临摹仿写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中蕴含的美,体会将规矩、审美、养性、内修等融为一体的书法,在无形当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水平。书法是我国民族瑰宝,其中蕴含的不仅只是美育,还包含了育德、启智、健体等综合效益。经过相关调查得出,很多学生通过书法练习之后,不仅自我约束能力有所提升,也更有自信,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可以看出,经过书法学习,学生可以形成认真仔细、沉稳等优良品质,并在经过不断的练习之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益于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1. 小学美术教学中书法教学实施策略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在小学书法教学中,为能切实的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从学生性格特点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书法教学,以兴趣作为引导,使学生在书法课堂上更有主动性。

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书法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书法知识,缓解书法课堂的枯燥感;其次,教师可以在讲解书法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古人在练习书法时所发生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充满深意,令人深省的,也可以是充满趣味性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认识到书法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最后,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书法活动,就像书法比赛、优秀书法展示等。在书法比赛中,让学生现场写作,由教师、学生共同组成评审团,选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教师也可以将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挂在教室内,或是校园走廊当中,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书法写作当中,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1. 给学生留充足的练习时间,奠定坚实的书法基础

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清教学主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能提高学生书法水平和能力,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书法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时间段来让学生练习书法。其一,是在书法课堂当中,教师讲解内容要精炼,尽量不说与书法无关的内容,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的练习书法;其二,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自习课上留出10-15分钟练字时间,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提升学生书法水平;其三,课后练习时间,教师在书法课程结束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能够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的书法知识。

  1. 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书法课堂提供保障

身为书法教师,应当意识到书法课程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书法课堂。对于书法教师而言,其自身就应当充满对书法的热爱,并尊重文字,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进行书法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应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文字功底。在书法课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秉持专业、认真的态度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练习情况,同样也要关注学生姿势的正确性,并及时的进行调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坐姿、握笔、书写习惯,才能更好的展开书法学习。

  1. 结语

总而言之,书法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展开书法课堂,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法当中的美,以更为认真的态度对待书法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革新教学理念,学习专业书法知识,让美术教学中书法教学工作取得理想化的效果,也使小学生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参考文献:

[1]戴科彬.中小学书法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课程建构[J].书法教育,2020(01):56-59.

[2]李纯纯. 小学书法在线教育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李飞.从荒野中走来——谈农村小学书法兴趣小组校本课程教学[J].新课程(中),2019(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