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2

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

王春涛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卫生院 吉林 大安 131300

摘要:妇幼保健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妇幼保健服务是保护、促进和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干预措施。由于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等原因,卫生资源及群众健康意识不足,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的开展面临很多问题。

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对策分析

1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

我国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作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核心,担负着提高民族人口质量的重大责任,明确功能定位对机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妇幼保健机构与一般医院和防疫机构的不同是,一般医院通过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和个体化的康复达到治好病或延续生命的目的;防疫机构预防疾病、残疾和伤害的发生,只有公共卫生性质;妇幼保健机构是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相结合,以实现公共卫生职责为最终的追求目标。2015年原卫生部妇幼司54号文明确妇幼保健机构功能定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二是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为妇女儿童提供不同生命阶段的连续性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服务;三是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要突出公共卫生责任和群体保健功能。

2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现状

省妇幼保健机构之间的服务能力存在差异。省级妇幼保健机构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集聚了众多学历高、职称高的优质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购置了众多医疗保健设备和满足其需求的业务用房面积,其各项医疗保健工作均能正常有序开展,在社会上也有较高的美誉度。市级妇幼保健院一般坐落于地区内较为繁华的地区,相对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而言,对卫生技术人员有较大的吸引力,财政支持的力度也较大。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位于全省妇幼保健体系金字塔的底层,承担着基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职能,是全省妇幼保健体系的重中之重,但是却存在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的缺乏、万元以上设备数较少、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县区级妇幼保健院的支持力度,2011年拨付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对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科室设置、服务提供给与了政策支持,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应该紧抓机遇提升机构服务能力。因此继续发挥省级机构领头羊的作用,调动市州级机构的中坚力量,大力发展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缩小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之间的差距,才能保证辖区内妇女儿童享受到同质化的优质服务。

3妇幼保健机构服务对策

3.1规范业务部门设置

目前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在改革的进程中仍存有一些问题,经调查发现,按要求设置率仅占20%。建议从“四大部”改制、管理职能改制和专科设置改制等方面抓好改革措施的落实,一是贯彻“大保健”的理念,按要求规范设置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等,服务体系、内设机构的设置改为“按人群划分”,促进临床与保健的在管理、学科、功能等方面的融合。二是在管理职能的划分上进行改革,可从全院在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技术人员中进行遴选,设置四大部部长,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副院长管辖,作为专人专职协助分管院领导管理四大部,并侧重于抓好院内妇幼保健工作,分管院领导则侧重于抓好面上的妇幼保健工作,形成专人专职专管的模式。同时根据功能和任务设立与之适应的管理科室,对全院各业务部门开展的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并设立配套的急诊、手术、医学影像、药剂和检验等部门。县级、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科室设置率需分别达到60%、80%。在院长的统管下,四大部各成体系、相互支撑,各辅助科室密切配合,形成协力,共同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管理职能的调整,也有利于各类亚专科的发展和人员的培养。三是学科体系改革,根据服务人群、服务内容、技术规范、业务流程,划分各类二级科室和亚专科,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以及亚专科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专业型妇幼卫生人才。

3.2优化服务流程

(1)打造“超越健康需求者期望”的全流程健康服务。由于医疗市场竞争加剧和医疗行业透明度不断提高,医疗机构不得不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将患者满意度列入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改善患者体验已成为国内外医院管理改革的主旋律。当今患者的需求和满意具有个性化、高质量和快捷服务三大特点。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为核心,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重视就医体验,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应该打造“超越健康需求者期望”全流程服务,“超越健康需求者期望”带来的是感动和忠诚。信息化支撑流程优化,从群众就医体验和获得感角度出发,采用就医者倒逼模式优化医院的内部诊疗流程,移动驱动全流程优化。(2)从项目管理理论应用角度优化服务流程项目管理是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谋定而后动,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采用科学的办法,对项目有关活动全面监管。项目管理优势是能够快速解决临时性的活动或任务。妇幼保健机构内部流程繁杂,稍有不畅极易影响患者体验感和满意度。项目管理为机构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提供了新思路。流程再造或优化涉及到机构内的各个部门,引入项目管理将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因为一个项目而组成团队,确定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收尾全流程监督。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有计划的高效率完成流程再造或优化。首先,通过流程模拟运行进行流程评估,通过调查就医者和员工对行政管理流程、医疗服务流程和后勤保障流程的满意度,找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将这些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为与就医者关系紧密、最易改善和阻碍最大三类,形成一个个项目,如入院流程优化项目、缴费流程优化项目等。最后,成立项目小组,量化流程优化目标,制定流程优化实施计划,事后评估流程优化效果,流程优化中始终贯彻PDCA理念。

3.3促进医联体内人才流动

鼓励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积极探索建设医疗联合体或医疗共同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在保持财政供给机制、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医联体内部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城市三甲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要求,城市三甲医院原则上每年派出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在选派的人员当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占比不低于80%,而且选派人员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连续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但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工作时间可计入职称评审的条件。在医联体工作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有大部分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都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都建立了医联体关系(紧密型或松散型),对医联体实施同质化管理,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采取选派人员进驻的模式,帮助医联体单位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议这种医联体内的人才流动,能纳入全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口帮扶规划,促进优质妇幼卫生人力资源下沉,让欠发地区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平稳,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妇幼人群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但仍需要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妇幼人群。

参考文献

[1]孙丽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7):1457-1461.

[2]胡洋,宇翔,陶茜,等.2014-2018年江西省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J].江西医药,2019,54(9):112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