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的研究——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6
/ 4

当代高职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的研究——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冯丽萍 冯铃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646005

[摘要]当代大学生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军,其法律意识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本次针对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院大学生法律知识普遍缺乏,法律观念模糊、法律实践能力差等。本文探讨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探究

一、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我院200名学生,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占95.5%。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的结果可知,大家对本次问卷调查比较认真、理性,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认识客观的看法,因此,调查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

1.您觉得大学生是否需要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调查显示:有45%的同学对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还是非常有必要,有12.5%的同学表示非可以需要,有3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有7.5%的同学不需要,同时还有5%的同学说不清楚。根据这个数据分析,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同时也应该探讨解决的办法,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2.您觉得在高职学校开设大学生法律课程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

调查显示:有42.5%的同学对在高职学校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非常必要和重要,40%的同学认为一般,10%的同学认为比较必要和重要,同时还有7.5%的同学认为不必要,说不清楚的0%,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大学生法律课程,学好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从而武装大学生头脑,增强综合能力。

3.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受是什么?

调查显示:有50%的同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非常喜欢,2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15%的同学认为课程一般比较喜欢,同时还有10%的同学认为不喜欢,说不清的0%。总体来说,我院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持肯定态度的。作为21世纪的现实社会的大学生,我们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4.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印象如何?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印象有20%的同学认为受益匪浅,35%的同学认为侧重记忆和背诵,40%的同学认为讲的都是大道理,但缺乏实际,同时呢还有5%的同学认为纯粹为了考试。从这个数据显示,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印象还需要大力下功夫,要确保大学生全部受益。

5、你对我院师生的法律素养总体状况评价如何?

调查显示:对于我院师生道德的总体状况,有10%的同学认为非常满意,有30%的同学认为一般,45%的同学认为满意,同时呢,还有7.5%的同学认为不满意,总体来说,我院师生法律素养的总体状况持肯定态度,同时也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导致有7.5%的同学认为不满意,所以,学校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全校的师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上课特点是什么?

调查显示:老师上课特点有0%的学生认为无方法无亮点,17.5% 的学生认为虽然没有特别方法但受人尊重,17.5%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拿生活中例子激励学生,65%的学生认为为人师表,方法恰当 。通过分析,整体较好,但还需要教师在上课的亮点、特点上下功夫。

7、对于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态度怎么样?

调查显示:55%的学生认为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 ,30%的学生认为十分赞成,10%的学生认为比较赞成,5%的学生认为无可必要。这个数据表明,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大体形势好,但仍然有不乐观情况,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需要常抓不放松。

8.您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调查显示: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选案例教学的学生有35%,选互动式的学生有45%,分组教学的学生有5%,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的学生有15%,选填鸭式的学生0%。由此可见,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学方法需要结合学情、实情多样化。

9.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主动维权吗?

调查显示:对于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会维权的问题,一定会的同学有35%,可能会的同学有45%,说不清的同学有5%,在意面子可能不会15%,不知道的同学0%。由此,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维权,大多数人都会维权,但也有小部分人可能不会或分情况。这表明学生在维权认识方面不够。

10.在路上看见有人偷东西,你的做法是什么?

调查显示:对于在路上看见有人偷东西,如何做这一问题,选报警有35%,选悄悄提醒的同学有45%,大声呼叫并训斥小偷有5%,明哲保身视而不见有15%,说不清楚同学0%。由此,当他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做,大多数人都会悄悄提醒,报警仅有小部分。这表明大学生在伸张正义,维护他人合法权益过程中,方法、态度还欠缺。

从以上调查反映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诸多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模糊

目前学校的教育重点主要放在专业课程上,对于法律知识学习还是非常少,目前主要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公共课程中学习。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只对法律知识了解皮毛,不够深入,甚至有时候一知半解。有的学生思想陈旧,还是停留只要不犯罪就行,有的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只要考过关,至于涉及到生活、工作中具体实际案例解决,便无从下手。这样,对于我院的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无法更深层次认知法律、理解法律、运用法律的。

(二)大学生有正义感,但对法律权威仍不太信任

社会各种法律现象频繁发生,这可能对大学生对法律权威认知做出了挑战。当被问到大学生考试作弊、犯罪、以及社会腐败等看法时,大学生表现非常单纯而富有正义感,对于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来处理,甚至有人怀疑法律权威,认为法律只是个摆设。

(三)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重权利而轻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主张自己的权利的前提下,不注重他人权利,有的故意损害他人权利,这实际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小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例如:在学生工作奖助学金、评优评先过程一味强调那是他们的权利,不存在义务履行,甚至有的人为了这些利益,同学之间相互攻击、造谣举报或伪造假材料骗取名利等不良行为。如果这些行为不及时纠正,很容易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样不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不利,而且会危害社会。

(四)学校在课程开设中,重视专业课程开设,对于法律仅仅依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公共课程,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的资源不充沛,没有突出基础法律和法律修养;个别教师教学方法、手段陈旧等这严重阻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一)净化校园建设,树立法律权威

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可以搞定的,需要长期、系统培养过程。法律意识形成、知识构建、法律思维养成以及法律知识运用,不仅还靠学校,还需要社会和学校环境多种力量进行整合。

对于学校来说,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首先要做到“依法治校”,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各种评优评先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给学生创造一个公正法制的环境,让学生感受法律意识提升的必要性。依规章制度办事,奖惩分明。例如对于期末考试或其他考试中作弊的学生,按照校规校纪严肃处理,给学生相应处分并同时注意对学生事发后的引导教育。

(二)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尤其是法律素质,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发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是大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由于资金不足或师资不足等原因,针对学生屡次被骗、打架斗殴等事件,应对这门课程高度地加以重视。另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我院的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如果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仅仅依赖这门课程,则显得微不足道,应增设《刑法》、《民法典》、《劳动合同法》、《婚姻家庭法》、《违约侵权法》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法律课堂吸引力

教师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加、创新。在这个教学过程,重点、难点是什么,讲什么,必须明确。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法律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喜欢听法律、乐于学法律。如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慕课”、案例教学、分组教学、辩论赛、组织旁听、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法律课堂的吸引力。

(四)发挥网络法治作用,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微博、微信、QQ以及论坛、视频APP等网络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智能手机、APP、抖音越来越流行,这些与网络接轨的网络媒介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然而,在这复杂的网络文化中,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定,他们很难利用网络发挥媒体作用,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因此,学校要利用网路媒介的优势,开展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例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打造的“学习强国”平台、大学青年APP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平台对于大学生法律专题的学习也是比较重要的。当然,学校也可以创设自媒体,如具学校法治教育微信公众号、法治教育抖音,推荐法治教育典型案例;精选案例进行网络直播,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互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定期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对全校师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网络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法治氛围。

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教师、学生、事物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法治和法制的特点,以法律文化的导向性与规范性为依托,对大学生品行进行教育和引导[3]。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引入法治教育专题,开展公开的法治辩论赛;利用好已有的大学生法律协会社团搞好法律讲堂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学校做好法治宣传,利用重大节日宣传学法、懂法、守法,不做法盲大学生,这样在浓厚的法治氛围下,不断推进大学生整体法律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杜兵,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路径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王磊.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提升策略[J] 法制博览,2017

[3]张小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的丰厚意蕴和有效进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30~33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

  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要输出基地,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法律意识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公民对于法律的一种情感和态度。具体而言,法律意识是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和法律信仰组成,是对社会现行法律、法治、法制的一种情感认知和价值认同[1]。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群体社会意识体系,在学习生活中对法治和法制有着基础性理论了解,同时在学习进程中能形成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并形成法治信仰。因此,大学生法律意识内涵是对于法律中权利和义务的思辨性和心理性认知。意识作为行动的主导,能有效支配大学生肢体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将会直接提高我国法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学生群体对于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升有着显着的引领作用,大学生作为知识性的社会群体会融入到社会中的各个群体中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将会促进社会群体法治意识的提升。

    (一)重视高校法治教育,创新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要重视法治教育,在法治教育中进行创行和改革,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大学生法律课堂教学水平。在具体实际教学中,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法律课程的分值和比重,对于大多高校而言仅仅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门课程,显然这种大课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效果不明显,可以在法律课程上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关的法律课堂,打造“实践性”和“理论性”并行的教学模式。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入“翻转课堂”、“慕课”、“案例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唯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举办一些实践教学,如小组辩论、讲座学习、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践性活动教学,提升法律课堂的吸引力,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实践中去,如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中亲身感受法律的魅力。

 (二)发挥网络法治作用,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与大学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对大学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微博、微信、QQ以及论坛、视频APP等网络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智能手机、APP、网络直播越来越流行,这些与网络接轨的网络媒介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然而,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势必会造成复杂的网络文化。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在法治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提升大学生对媒体的使用。在法治教育中,高校要利用网路媒介的优势,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比如,可以学习国家层面的举措,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打造的“学习强国”平台,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平台对于大学生法律专题的学习也是比较重要的。具体而言,高校要充分发掘自媒体的优势,可以创设法治教育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学生推介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法治教育案例;完善网站论坛建设,在学校网站上创设法治教育论坛,对一些敏感性社会问题从法律层面进行讲解达到“吸粉”效果;发挥网络直播的优势,精选案例以直播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性交流平台;占领网络广播制高点,加强法律教育的宣传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媒体素养,邀请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唯有占领着网络高地,高校在教育教学中才能集中优势提升法律教育和法治教育,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法治氛围。

  法治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同样法治意识也是一种文化表现。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持久、最深厚的自信。在法治教育中文化元素同样占据着重要位置,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与外在影响因素———校园文化应当作为法治意识的基础性存在。在大学校园中,大学教育要大力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构建一个和谐、法治文化氛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教师、学生、事物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法治和法制的特点,以法律文化的导向性与规范性为依托,对大学生品行进行教育和引导[3]。比如,校园活动中可以引入法治教育专题,进行一些公开性的法治辩论赛;大学社团活动要打造一个法律讲堂平台,为学生普及法律常识;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借鉴法治管理模式等。以法治宣传和法制管理为根基,营造“民主参与、依法治校”的法治理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的“熏染”,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修养,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磊.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提升策略[J].法制博览,2017,3:265
  [2]邓映婕.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6
  [3]张小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的丰厚意蕴和有效进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