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浅析 "水肥一体化 "技术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

王凯 孙丽 王月俭 高飞

邹城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 273500

摘 要:山东省种植马铃薯主要是在秋冬季节,马铃薯传统的种植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大水大肥”的方式,实现产量的增加,但是因为山东省降水分布不均匀,秋季和冬季的降水量比较少,甚至有时还会发生干旱的情况,马铃薯灌溉问题被凸显出来,加之封行后人工施肥比较困难,所以马铃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它的产量很不稳定。本文通过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可以对马铃薯每个生长周期的肥、水供应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以实现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技术;马铃薯栽培;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施肥和灌溉相结合的先进技术,把肥料与水相融合,然后施到农作物当中。在田野中,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水作为载体,在灌溉的过程中进行施肥,农作物既吸收了肥料也吸收了水分。在具体施肥过程中,按照农作物的类型合理的配置肥料,以实现良好的利用效果。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内容

利用压力系统和地形的高低,通过管道把水和肥料融合再对植物进行灌溉,肥料被农作物充分吸收需要经过三个流程:扩散、质流和截获。扩散就是接近根表的养分被农作物充分吸收,使浓度降低,浓度高的与根系远的养分通过扩散到达根系;质流就是靠近根系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使水分减少,离根系比较远的水分流到根系。养分通过质流和扩散的方式流向根表。截获就是农作物根部和肥料接触后被吸收的过程,在灌溉的过程中施肥,能够更好地完成扩散和质流的过程,使养分被充分吸收,并且使肥料的利用率得以提高,这个过程就是水肥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农民在早期就已经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所以,很多追肥都是通过水肥的形式。传统的人工操作方法是把肥料溶解在大桶里,通过人工方式对马铃薯施肥,这种施肥方式既浪费人力成本又浪费肥料。如今可以依靠现代化灌溉设备,既可以实现减少人力,也可以节省肥料,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1]

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马铃薯栽培中应用的优势

(一)减少烂薯、烂种

传统马铃薯种植栽培技术是在播种之后采用沟灌的方式,土壤湿度过大,会出现深播烂种的现象,但是在浅播中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会使出芽受到严重影响。运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就可以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和均衡的湿度,薯种可播深十到十四厘米,却又不烂种,成薯时期也不会因为沟灌浸泡而烂薯。

(二)均衡供水

传统的漫灌和沟灌之下,会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同时也使马铃薯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就是在干旱的环境中也可以及时灌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分的利用率[2]

(三)均衡施肥

传统的马铃薯施肥技术很难按照规律进行施肥,尤其是在马铃薯对肥料需求最旺盛的时期,因为全田封行,人没有办法下田追肥,只能在封行前施用大量的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马铃薯的营养规律进行施肥,运用“前期少、中期多以及后期持续”进行合理分配肥料,实现合理科学的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肥料,跟传统施肥技术相比可以节省一半左右的肥料[3]

(四)节省人力成本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通过管道进行施肥和灌溉,施肥和灌溉作业是在田间定点进行,只需要打开田间布置的阀门,把肥料倒入施肥池,无需下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能负责十多公顷的施肥和灌溉工作。

(五)防止病害传播,使杂草减少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为农作物给予充足的养分和水分,给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农作物对病虫害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并且由于滴管是单株灌溉,不存在地表径流,进而阻隔了镰刀菌孢子的传播,同时能够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行间杂草少,可以减少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次数[4]

(六)保护环境

传统的灌溉方式特别容易把基肥中很多养分淋溶到根系底层,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运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只在根部供应肥料,这样就减少了硝酸盐的淋溶损失。对于农民来说节省肥料就可以直接节约成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可以避免农药和肥料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三、技术要点

(一)建立灌溉系统

结合电力、水源、地形变化和栽植规格以及土壤地质等实际情况,对管道系统进行合理的确认,再结合最大铺设长度、毛管大小、滴头间距和土层深度以及有效湿润区的面积等建立灌溉系统。如果选择冬闲的玉米田种植马铃薯,就需要利用可回收的滴灌系统,在马铃薯收获期之后,不影响来年玉米的种植。一般采用薄壁滴灌带,滴头间距25-35cm,流量1.5-2L/h,在两行马铃薯中间铺开,盖在土面。首部可以移动或固定。如果场地允许,可以在田头建立一个泵房,如果场地空间不充足,可以把汽油机水泵或柴油机水泵与过滤器安装到一起成移动式。灌溉原则是“少量多次”,每次灌溉时间是两到三小时最为适宜。

(二)制定施肥计划

如果想要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就需要对肥料的用量和种类进行确定,并且在农作物的每个生长期对肥料进行合理的分配。施肥用量按照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情况等因素决定,需要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合理的分配肥料。因为滴灌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高,在不熟悉作物养分规律和不了解土壤数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施肥过多造成营养过剩的情况,对第一次应用这项技术的用户,肥料用量可以根据传统用量的一半确定。追肥和基肥的比例大概在3:1左右,基肥包含硫酸钾、氮磷钾复合肥和过磷酸钙以及有机肥等。针对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可以不用额外施有机肥,但是如果在沙壤土上种植马铃薯,则需要足够的有机肥。从定植后开始,每十天追一次肥,总共是八次。

适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肥料需要达到以及几点要求:第一,肥料中需要高浓度的养分;第二,在田间温度条件下需要大部分溶于水;第三,杂质含量较少,滴头和过滤器不会出现堵塞情况。经常使用的是硫酸镁、硝酸钙、硫酸钾和尿素等。但是颗粒状复合肥不适合用作管道施肥,需要使用水溶性粉状复合肥。鸡粪沤腐后的沼液经过过滤之后也可以用作滴灌系统。

(三)根据施肥制度进行施肥

运用管道施肥方式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把固体或者液体肥料倒进肥料池或肥料罐,之后再开启施肥泵,系统就会进行吸肥和吸水,所有肥料在灌溉过程中都是由水泵吸入滴灌系统,做到施肥不用下田,肥和水会伴随灌溉系统传输到马铃薯根部。不同种类的肥料尽量单独使用,这样肥料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反应的情况。施肥完毕后需要对管道进行冲洗,以防藻类生长会使系统堵塞。灌区大小一般决定冲洗时间,滴管大部分是十五到三十分钟,微喷一般是五到十分钟。在收获前,把输水管和田间滴灌管保存好以备日后使用。

结束语:

运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对马铃薯进行种植,实行全封闭管理模式,减少了病虫害出现的机率,节约了水资源,并且使肥料的利用率有所提高,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使马铃薯种植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也提升了马铃薯种植的质量,保证生态农业的持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孟红,孙满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8):46.

[2]孙慕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20,(23):193.

[3]黄进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5,9(24):55,57.

[4]梁希森,梁召坤,孔海明.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