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黄青松

随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 441300

摘要:自从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对国土空间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落实国土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要求。这说明单纯只注重开发的时代已经过去,要逐步向生态、文明方向迈进,这一转变,需要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国土空间规划两者的合理构建,规划与管理的和谐发展,并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践研究

1、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存在关系

1.1互相依附

国土空间规划是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两者需要相互依附,只开发不保护,环境污染等情况就会出现,但只保护不开发,国民经济就会增长缓慢,影响社会整体的发展。因此两者要找到平和点,相互依附。国土空间资源的开发既要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建设需求,又不能违背既已成熟的长期的生态文明构建和布局模式,政策要具有前瞻性、可预见性。因此首先要改变之前盲目开发的思维模式,在国土资源空间规划中,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从顶层设计,合理利用空间结构布局,及时更新各种调整策略,结合城乡文明建设需求,分清主次,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科学规划,认真细致做好科学调研,全面分析,合理制定国土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及各类措施。

1.2资源合理配置

我国国土辽阔,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外环境等等因素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均,有的地区人烟稀少,但有的地区人口密集。对于人烟稀少的地区,往往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满天,有的多旱少雨,缺少合理的治理。而人口密集的地区又导致生态资源缺乏,污染严重,规划资源较为不合理。因此应顺应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绝不能进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也指导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标准,在国家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初期,各项标准尚未成熟时,就将生态文明理念作为该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从始至终都是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核心。

1.3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

国土空间规划的终极目的是保障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供给。展开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的持续性战略研究,针对两者在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调研评估,有助于为生态环境优化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因此,一方面,要将国土空间开发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良性发展的承载范围内,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展开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资源更新与环境可持续性乃至增加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2、生态文明理念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

2.1树立生态价值观念,科学开启国土空间规划新模式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在实践中引导人的某种行为,因此要树立生态价值观念,科学进行国土空间规划。首先应当正确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现代化同工业现代化的差异性表现在对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上,前者追求的是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后者追求的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再次国土空间规划应注重维持生态复合体系的恒定性。城市生态转型视域下,应当注重城市发展多元化,这既包括资源环境的多元化,也包括城市功能、产业类型的多元化。同时,要体现出包容性特征,即内在关联性与恒定性,从而更好地维持生态复合体系的恒定性。

2.2准确评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开发

基于不同的使用目的,编制出一个贯穿于整个国土空间开发过程的评价体系,也是进一步提升规划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障。目前,规划评价类型较为丰富,而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及实施环节看,在编制规划之前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评价环节中,通过综合性调查环境及资源的承载力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为国土空间的规划尤其是为产业结构及布局的调整提供了必要的环境资源基础数据。随后,需要开展的就是规划编制环节中的适宜性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及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开展综合化的考虑,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做出合理的调整及优化,使得空间利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3、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措施

3.1增加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可操作性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服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战略规划,充分代表国家意志和发展方向,从总体到细分,逐级建立多层次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安全、协调的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质量;其次,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秉承生态为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因素,同时结合我国城市与乡村发展历程,针对性的制定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方案,通过强化生态、农业、城镇的协调发展,明确生态保护、保护性耕地、城镇开发的界限,科学的控制开发的速度与规模,为将来进一步的国土规划预留空间;最后,强化环境的分区管理,建立区域性生态屏障,以点到面,建设生态保护网络,防治结合,强化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重点优化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科学统筹陆海规划、区域发展、城乡融合,完成基于生态文明环境的国土空间规划。

3.2构建国土空间的绿色治理机制

首先应从用地空间的集约高效、产业布局的绿色产能驱动、规划实施的绿色指标实现考核等方面,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政府治理机制。之后充分利用市场工具,建设空间发展权交易市场,落实跨产业、跨区域用地空间的合理配置,吸引绿色技术和资金投资,构建绿色发展的多元化支持机制。最后从国土空间规划服务人民群众的角度,建立规划的公众参与和公共服务机制,反映人民群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期望,提升规划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保障;四是通过规划实施,建立绿色生产模式,培育绿色消费观念,促进全社会绿色发展自觉行动的形成。

3.3优化分布格局,综合进行治理

为促进生态区和生产区的稳定和谐,必须得进行土地规划的综合治理,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首先,对生态区和生产区的数量及区域划分必须明确,并进行优化。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共同进步。如在我国南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大多都是高楼林立,绿化面积却少之又少,应当有效促进生态区域的分布,有效改善设生态环境。同时可将城市规划逐渐向周围城镇扩张,将人口尽量平均化,有效改善人口密集区域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向人口疏松的地区迁移,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带动其经济发展。因此应该积极的关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积极的制定相应解决方法。在修复生态环境上加大科技的投入,更科学地促进生态区与生产区的和谐发展。

结语

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质量。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就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而且公众对于生存区域的环境状况理解更真实、更深刻。因此,公众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一方面有利于规划的广泛接受和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切实性与可操作性,更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生态环境实际问题,推动生态环境优化。

参考文献

[1] 胡存智 .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选择 [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3):4-7.

[2]唐丽静.生态文明视角下"多规合一"实现路径研究及实证分析[D].2019.5-9

[3]文宇立,谢阳村,徐敏,路瑞,王东.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05):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