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质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质控管理

方晓燕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安徽  六安  237010

【摘要】目的 对于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质控管理措施与管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依照PDCA原则,结合医院的具体工作情况,组建品管圈深入探讨,利用调查、分析与实践反馈模式管理并且改进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结果 利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有效使用率。结论 在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质控管理期间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从而提升医疗救护能力,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质控管理;品管圈;应用价值;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属于医院紧急救治病人所必备的医疗设备,其中包含除颤仪、多功能监护仪、输液泵以及呼吸机等,在医院评审标准中明确指出针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需要始终处在待用状态,所以提高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质控管理,能够确保医院所有科室正常工作开展并且完成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减少医疗风险[1]。但是现在很多医院的设备管理系统依旧处在固定资产或是仓库管理中,对于质控管理、设备维修与维护以及不良事件监测等完全依靠手工记录,影响到查询与统计,不能够良好的在应用医疗设备期间开展实时监控与管理,所以需要创建合理的质控管理模式,确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处在随时待用状态[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组建品管圈小组,一共8人,其中包含3名医学工程部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1名技师,1名信息科人员,2名科室设备负责人,选择业务能力较强并且熟练了解管理流程的技师作为品管圈辅导员,选择存在组织能力的主管技师作为圈长,依照PDCA原则积极参加到各个环节,查找原因,制定解决对策,数据统计,查找文献,优化所选择主题。

1.2方法

根据我们医院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情况,将提高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医疗救治成功率作为本次管理项目,所有组员通过头脑风暴法,依照时效性与可行性,从租赁管理、操作应用以及质控保养等方面对于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有效使用率进行分析,根据可行性、重要性、周期性以及迫切性等开展打分,最终明确提高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有效使用率作为本次圈主题。本次活动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通过调查以往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情况,统计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开机时长以及租赁时长,分析总结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在科室中的运行状态、平均配送时长、维修能力、消毒管理等,明确调换不及时、机器闲置、自动化管理水平偏低以及维修不及时属于影响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有效使用率的关键性因素。对于总结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解决对策,因为科室设备的负责人履职不到位,租赁的费用相对较低以及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交接不明确等因素,引发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完毕之后依旧闲置在此科室,组员需要对于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记录进行监督,做好巡检工作,对于拖延不还以及管理混乱现象进行扣分,对于医护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组织安排的培训。当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产生突发故障,换机或是维修导致病人抢救时间获得延误,提高租用时长,引发有效使用率下降,对此组员需要对于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计量质控以及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处在理想的待机状态,联系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厂家对于工程师开展培训,使其了解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原理结构、消毒与报警处置以及工作特点,当产生故障,维修技师可以马上进行判断,快速维修。关于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维修时间比较长,配送期间路途颠簸以及气体供应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管理中心需要对常用零配件进行合理的存储,进一步保证维修速度,组长每个月对于科室的气源以及气道进行巡检,确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气体供应,组建设备配送绿色通道[3]

2结果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之后,我院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有效使用率达到97.0%,所有圈员在个人潜力、沟通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协作、责任心以及专业技术方面获得非常大的提高。

3讨论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属于医院抢救病人必备医疗设备,有效利用率对于医疗整体救护能力起到直接影响作用,关乎到临床病人的康复率以及科室满意度。在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质控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模式,利用所有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对于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应用与管理特点进行分析,按时组织医护工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帮助端正其思想意识,充分落实考核制度,能够帮助实现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即时使用,对于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计量质控以及维修保养进行严格把控,能够减少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故障率,配置数据采集器,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租赁管理时效性,将目前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高周转率引发的租赁压力得到减轻,充分实现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上下统筹

[4]

综上所述,现在品管圈已经在卫生领域质控管理工作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定性分析不同,品管圈更加重视数据收集、现状调查与整理,制定明确目标之后开展标准化执行,从而提高医疗护理工作的责任担当,创建更为完善的医疗质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瑞瑜,权明桃,付成琴,等.基于文献计量的ICU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8,(1).76-80.

[2] 王思敏,严毅,支新,等.医疗设备保障性工作质量考核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1).54-57.

[3] 罗军,李宁,李晓光.GE Innova3100-IQ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故障维修案例[J].中国医学装备.2017,(8).179-180.

[4] 孟宏伟,王冬颖,罗军.GE Innova31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故障维修一例[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27).188.